鄭安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重慶)
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及行為分裂,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病因不明,最近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終生患病率為0.75%[1]。而病恥感指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相關人員如患者照顧者,因精神疾病所致羞恥感和社會公眾對他們采取的歧視及排斥態度,分為感知病恥感和實際病恥感,通常照顧者以感知病恥感研究為主[2]。
由于主要照顧者往往在患者的生活起居及疾病治療的過程承擔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他的病恥感及情緒問題往往沒有被引起公眾足夠的重視。本文就首發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病恥感影響因素及相關性進行研究。
選取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6 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治療首發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其他重大軀體疾病患者;(2)首次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既往在外院未被診斷和治療;(3)照顧者入院前與患者共同居住和生活;(4)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非主要照顧者;(2)照顧者伴有精神障礙或長期慢性疾病或者是其他嚴重軀體疾病。
1.2.1 自制一般基本情況調查問卷
入院時詢問基本信息,包括照顧者年齡、性別、婚姻、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地方、親密關系。
1.2.2 漢密爾頓焦慮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由經過培訓的精神科醫生在入院時進行評估。
1.2.3 Link 貶低-歧視感知量表
該量表是Link 病恥感系列量表中的一部分,主要測量精神病患者和家屬感知到的來自社會公眾的貶低和歧視,從而對患者和家屬的感知病恥感做出評估。該量表為自評量表,共12 個條目,其中有6 個反向計分條目,每個條目分4 個等級,很不同意計1 分,不同意計2 分,同意計3 分,非常同意計4 分。量表以中點分2.50為標準,得分高于2.50 分表示存在病恥感,低于2.50 分不存在病恥感。
問卷結果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分別采用描述性分析、t 檢驗、χ2檢驗、相關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t 檢驗和方差分析。變量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
見表1。

表1 照顧者的病恥感、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的比例
本研究共調查了116 例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主要照顧者,其中貶低-歧視感知平均得分為 (2.68±0.30)分,漢密爾頓抑郁平均得分為(16.51±4.23)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平均得分為(14.15±4.10)分。其中約有88 例患者照顧者有病恥感,占總人數的75.9%,而有焦慮及抑郁的比例分別為64.7%及24.1%。

表2 照顧者病恥感的單因素分析
首發住院精神分裂癥照顧者病恥感與居住地區、學歷、家庭經濟狀況及親密關系有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3 患者照顧者病恥感與焦慮抑郁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經Pearson 相關分析可知,病恥感與照顧者焦慮情緒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與照顧者抑郁情緒之間相關關系不顯著(P<0.05)。見表3。
通過上述研究發現,照顧者的病恥感與年齡、婚姻及性別無關,年齡及性別無關與既往研究相一致[3]。但相關研究表明離異或者喪偶的照顧者病恥感水平較高,但由于此次研究對象和既往研究不一致,故尚可解釋[4]。而對于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地方及親密關系,病恥感與之有關,于既往研究一致[5],大致分析原因如下:(1)高學歷和高收入就代表著社會對他高的期待,這種期待導致其在異常事情發生時,由于覺得丟面子,會不由自主有種病恥感。(2)在城市的照顧者其病恥感較明顯,可能與風俗文化及社會支持有關。(3)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操心,并且由于現在大多數家庭為獨生子女,情況都更加明顯,并且父母都比較愛面子,都會采取保密的方式來應對精神疾病,因此父母病恥感會更加明顯。
由于此次研究對象為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照顧者,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照顧者均有病恥感,且平均分值較過去的研究較高[4],這可能與患者處于疾病的初發階段,照顧者對于疾病的認識不夠,不知道如何處理一些突發情況(例如沖動易激惹,大吼大叫,自殺自傷等),產生過度的緊張和擔心有關,這也剛好與本研究中照顧者有明顯焦慮情緒一致。但是我們研究發現照顧者中有抑郁情緒比例相對明顯減少,既往研究發現照顧者中有很多有抑郁情緒,甚至有些照顧者還要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這與本研究不一致,可能與發病時間相對較短有一定的關系[6]。且本研究在相關性分析中發現,對于病恥感會加重照顧者的焦慮情緒,這個在既往研究中未提及,由于此次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疾病發病時間較短,對于抑郁與病恥感的關系仍然需要進一步觀察和隨訪。
因此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疾病初始階段臨床醫生有義務進行適當的疾病宣教,并且對于照顧者需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7],減少其焦慮抑郁情緒,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