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賀銀習,劉魁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 創傷二科,河北 石家莊)
目前,隨著交通不斷發展,交通事故也增多,其中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事件比較常見,而創傷后骨髓炎的發生是開放性骨折并發感染的主要表現,也有一些創傷后骨髓炎患者是閉合性骨折在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過程導致。創傷后骨髓炎的發生屬于慢性過程,患者感染骨端的供血差,骨膜破壞明顯,容易出現皮膚壞死和肢體腫脹,導致骨外露和壞死感染,而創傷后骨髓炎的治療難度大,長期抗生素治療雖然可一定程度控制炎癥但效果欠佳,而手術是創傷后骨髓炎的有效治療方法,通過手術可徹底清除創傷后骨髓炎病灶,促使死腔消滅,促進傷口閉合,術后給予置管沖洗或者引流,可加速傷口愈合[1-2]。本研究分析了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對創傷后骨髓炎的治療作用,如下。
收集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100 例創傷后骨髓炎患者隨機分組。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50 例,男女28 例和22例,年齡31-67 歲,平均(38.21±2.12)歲。脛骨骨折的患者有28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22 例。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50 例,男女有29 例和21 例,年齡31-67 歲,平均(38.12±2.67)歲。脛骨骨折的患者有29 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21 例。
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實施I 期清創手術,去除內固定,剔除壞死骨組織,徹底刮除病灶,兩組均實施外固定架進行骨折的固定,徹底清除病灶之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采取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給予沖洗髓腔之后置入引流管,縫合切口。
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實施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徹底清除病灶之后刮除和清洗,給予負壓引流連接,設置負壓引流壓力在16-40kPa 之間。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生素聯合生理鹽水經引流管灌洗傷口,并連續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3 周,第四周開始改為抗生素口服用藥,并進行營養支持、減痛治療和加強功能鍛煉。
分析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間、愈合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繼發并發癥的發生率。
SPSS 25.0 軟件處理數據,P<0.05 表示差異顯著。
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間、愈合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均短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P<0.05。見表1。
在治療之前,兩組的血清學炎癥因子的相關監測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監測水平、白細胞計數水平、白細胞介素-6 監測水平)無存在顯著差異,在治療之后,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患者血清學炎癥因子的相關監測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監測水平、白細胞計數水平、白細胞介素-6 監測水平)顯著低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間、愈合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分析對比

表1 兩組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間、愈合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分析對比
組別 例數 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 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 使用抗生素時間 愈合時間(個月) 平均住院的時間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 50 17.56±3.25 12.19±2.52 32.56±3.21 7.19±2.50 22.56±3.21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 50 15.14±2.11 10.22±3.12 28.14±2.51 6.22±0.21 18.14±6.52 t 7.945 7.213 7.955 7.995 7.9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治療前后血清學炎癥因子的相關監測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監測水平、白細胞計數水平、白細胞介素-6 監測水平)比較

表2 治療前后血清學炎癥因子的相關監測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監測水平、白細胞計數水平、白細胞介素-6 監測水平)比較
組別 例數 時期 腫瘤壞死因子-α(ng/mL) 超敏c 反應蛋白(mg/L)白細胞介素-6(pg/ mL)白細胞計數水平(*109/L)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50 治療前 3.73±0.34 13.21±3.23 162.67±16.21 13.33±2.91封閉引流組 治療后 1.52±0.21 7.23±1.02 61.01±2.11 7.56±0.13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50 治療前 3.77±0.31 13.28±3.21 162.21±16.67 13.38±2.96置管引流組 治療后 2.67±0.28 9.13±1.56 112.41±10.15 9.90±0.78
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繼發并發癥的發生率是2%低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14%,P<0.05。
創傷后骨髓炎的患者術后沖洗引流中,傳統的置管引流方法容易存在管口周圍溢水、引流不通暢以及沖洗不徹底等缺陷,可增加患者痛苦,導致住院的時間延長,促進患者醫療負擔的增加。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應用可及時排出創傷后骨髓炎部位的壞死組織,細菌和分泌物,其通過引流管道多孔設計,可增加抽吸的接觸面積,擴大引流的范圍,有效吸除膿液,避免了細菌的進一步生長,實現持續的清創[3-5]。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應用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抑制創傷后骨髓炎部位表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可有效改善創傷后骨髓炎部位微循環,促進血液供應改善,加速創傷后骨髓炎部位愈合[6-7]。負壓封閉吟留的實施借助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填充,或者對創面、空腔和軟組織進行覆蓋,用生物半透膜封閉,產生密閉空間,再連接引流管和負壓吸引器,產生負壓密閉空間,通過負壓促使創面分泌物引流,實現對創面感染的控制,加速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愈合,縮短治療的周期,減輕患者的痛苦[8-10]。
本研究顯示,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局部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局部紅腫消退的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間、愈合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均短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P<0.05。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患者繼發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P<0.05。在治療之后,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組患者血清學炎癥因子的相關監測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監測水平、白細胞計數水平、白細胞介素-6 監測水平)顯著低于骨外固定架聯合常規置管引流組,P<0.05。
綜上所述,創傷后骨髓炎患者實施骨外固定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使用抗生素時間,加速癥狀消失和加速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控制機體炎癥,減少繼發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