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華,劉志剛,李金貴
(1.漢川市仙女山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漢川市仙女山醫院)心理科,湖北 漢川;2.漢川市精神病院 精神科,湖北 漢川;3.河源中正康復醫院 精神心理科,廣東 河源)
軀體形式障礙指的是一類以軀體癥狀為主要表現,無法證實有器質性病變或是明確病理生理機制存在,但是有明確的心理因素或內心沖突等相關的精神障礙類疾病[1-2],本病主要為與心理因素有關的精神障礙,緩則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負性情緒與軀體障礙互為因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3]。該病通常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但是不少患者療效不滿意。近年來藥物與心理治療聯合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4],基于此,本院對收治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應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探索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在我院精神科2018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診治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中選出146 例,納入標準:(1)符合《CCMD-3》中關于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標準。(2)HAMD-17 得分≥18 分,HAMA 得分≥14 分。(3)年齡18~59 歲,性別不限。(4)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獨立完成相關量表調查評測。(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者;(2)有酒精依賴史、藥物濫用史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將經篩選后的146 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73 例,男20 例,女53 例,年齡21-54歲,平均(30.2±5.4)歲;病程1.5~15 年,平均(5.47±1.48)年。觀察組73 例,男23 例,女50 例,年齡19-56 歲,平均(30.6±5.6)歲;病程1~17 年,平均(5.54±1.55)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抗抑郁劑治療,分別選擇度洛西汀(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61261)或米氮平(N.V.Organon;國藥準字號:J20150132)治療:口服度洛西汀40mg/次,qd;口服米氮平30mg/次,q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用藥治療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心理治療,主要措施包括:(1)醫護人員在床旁與患者進行朋友式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醫生在關愛、理解、同情的基礎上傾聽,接納、理解、認同患者,并且引導患者傾訴,幫助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教會患者治療期間應如何與醫生配合等。(2)認知重建。醫生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等分析發病的原因、機制等,并且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防御機制,認識到患者自己在面對各種矛盾、刺激時所產生的消極負性情緒,通過投射、幻想、退縮、隔離等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使得負性情緒得不到宣泄,從而導致負性情緒的軀體化,出現一系列軀體癥狀。醫生大力鼓勵患者著眼于分析自身各種臨床癥狀背后產生的原因,進行認知學習。然后結合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例如:醫生與患者共同反復呈現軀體化癥狀與負性情緒的發展變化過程,挖掘出患者潛在的心理欲求,指導患者學會在情緒波動時記錄下當時的想法,識別自動想法,并告訴自己這些想法可能對、也可能錯,并嘗試換用另一種思維方式,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帶來不同的行為和情緒,促使患者能逐漸理性面對心理疾病,提高自我接納意識,樹立治療自信心。(3)放松訓練。醫生結合患者的病情、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教導多種心理放松訓練方法,引導患者能在情緒波動時主動采取放松方法宣泄情緒,保持平和樂觀心態。例如: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平臥在床上,播放柔和的背景音樂,從手部開始,依次進行自上肢、肩部、頭、頸、胸腹、臀、下肢、雙足的放松訓練,最后達到全身放松,每次20~25min。又如: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冥想訓練等,使患者放松身心,宣泄負性情緒。(4)生活行為干預。為患者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安排適量的運動鍛煉,并指導患者在睡前以記日記的方式記錄當日發生的事情,記錄自己當日的情緒波動等,便于臨床醫師觀察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5)社會支持。充分利用、發揮社會與家庭的心理支持能量,要求家屬參加一些團體心理治療活動,讓家屬能深入了解患者,改善家庭關系;同時對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等,提高家屬對疾病的健康認知水平,能理解患者,并掌握一些與患者情感交流表達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照護患者時能更好照顧患者的情緒,使患者獲得情感支持和行為示范,幫助患者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 個月。
于治療2 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以HAMD 減分率進行療效評測,痊愈:HAMD 減分率在75%以上。顯著進步:HAMD 減分率在50%~75%。有效:HAMD 減分率在25%~50%。無效:HAMD 減分率不足25%或是HAMD 評分較治療前有所增加。
(1)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分別采用HAMD、HAMA 量表進行抑郁、焦慮程度的評測;(2)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分別采用SCL-90 癥狀自評量表評測患者的臨床癥狀,共有90 個條目,分成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焦慮、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得分越高則表明癥狀越嚴重。
計數/計量資料輸入SPSS 23.0 軟件中行χ2/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組間治療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18,P=0.014<0.05。
治療2 個月后的HAMA、HAMD 評分比較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01。
治療2 個月后的SCL-90 評分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
許多文獻報道指出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往往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認知方式的差異是導致發病的重要機制之一。對此,本院結合患者的個體化特點和認知行為理論,對患者開展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心理防御機制、思維模式等,從而開展針對性的認知重建干預,以幫助患者識別自己不正確的思維模式,并且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建立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能理性面對疾病,提高治療自信心,在遇到刺激時能用正確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避免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避免負性情緒的產生[5-6]。同時結合患者存在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患者開展放松訓練等心理干預,促進患者負性情緒的緩解,能時刻保持樂觀的情緒[7]。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2 個月后的HAMD、HAMA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另外,負性情緒會影響認知過程,干擾患者尋求健康疾病知識的能力,造成患者某些行為能力的退化,使得患者選擇性注重軀體感覺,并且以軀體疾病置換內心感受,從而形成惡性循環[8]。而本院開展的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則注重對患者負性情緒的管理,通過多種方式給患者心理支持,促進患者負性情緒緩解,糾正不良行為,改善認知功能。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治療2 個月后的SCL-90 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01,凸顯出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突出優勢。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

表2 兩組的SCL-90 評分

表3 兩組的HAMA、HAMD 評分
綜上,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在軀體形式障礙患者中應用效果確切,促進患者負性情緒和臨床癥狀緩解,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