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翔,王敬武,馮謙,王瑞,趙月坤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山東 棗莊)
腸易激綜合征(IBS)系指慢性或復發性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或)糞便性狀改變的功能性腸病,該病缺乏可以解釋癥狀的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本病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確定型,其中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最為常見[1],癥狀常反復發生,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研究。遂本文主要探究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運用熱敏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的臨床價值。
選擇2018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就診脾胃病科門診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的IBS-D 患者為研究對象。初步確定的樣本量為80 例。按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人。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2~56 歲,平均(39.68±10.14)歲;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18~60 歲,平均(39.57±9.26)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選擇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2)治療前Bristol 分級≥6級;(3)患者精神狀況可,能正常準確表達灸感;(4)年齡18~60 歲,男女不限;(5)自愿參加本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不符合西醫診斷標準或納入觀察范圍的中醫證候者;(2)合并有心、腦、肝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者;(3)已接受其他治療,可影響本研究的效應評價者;(4)暈灸者或對艾灸過敏者。
觀察組:熱敏灸治療操作方法:囑患者合適體位,暴露腹部、后背及雙腿皮膚,首先穴位選擇天樞、足三里、中脘、下脘、關元、脾俞、胃俞、大腸俞、腎俞等,采用特制熱敏灸艾條(選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熱敏灸艾條,生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45 號,批準文號:贛藥制字Z20090358,規格為22 g/支),用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3cm 左右施行溫和灸。穴位出現局部回旋灸2~3min,然后再沿經絡走行方向灸2~3min,疏通頸部氣血;上述每個穴位再以雀啄灸1~3min,加強腧穴熱敏化,當腧穴部位出現透熱、傳熱、局部不熱(或微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深部熱或施灸部位產生酸、麻、脹、痛等非熱感覺即是所謂的熱敏化穴。選擇1~2 個最敏感穴位予以灸療至感傳消失為止。熱敏灸操作不能與穴位貼敷同步進行,同時在操作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和不斷詢問患者的癥狀和感覺,防止燙傷,每次治療時間約30~60min。
穴位貼敷治療操作方法:選取天樞穴、脾俞穴、神闕穴、足三里等穴位,腎虛泄瀉型加用腎俞穴。脾虛泄瀉型加用關元穴。敷貼藥物之前,定準穴位,用溫水將局部洗凈,或用乙醇棉球擦凈,然后敷藥。并直接用膠布固定,防止脫落,一般貼敷時間6~8 小時。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西藥綜合治療,主要是馬來酸曲美布汀,每次0.2 Tid(選用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地址:天津經濟開發區微電子工業園微三路16 號。批準文號:贛藥制字H20030290,規格為20 片/盒)治療,不進行其他干預治療。
兩組均以2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從首次治療開始,記錄治療開始前、治療后及治療后隨訪觀察2 個月中醫臨床癥狀。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并根據本課題特點,擬定療效評定標準。痊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療效指數為100%;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70%≤療效指數<100%;有效:臨床癥狀好轉,30%≤療效指數<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療效指數≤30%。
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總分數-治療后癥狀總分數)/治療前癥狀總分數×100%。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為明顯差異。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熱敏灸方法借助采用點燃的艾材產生的艾熱懸灸熱敏態穴位,激發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覺等熱敏灸感和經氣傳導,并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提高艾灸療效的一種新灸法[3]。熱敏灸新療法具有高效、快速、經絡感傳率高、無毒副作用等特點,這種治療方法起效更快,療效持久,更適合臨床開展[4]。
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的一種傳統外治法,將藥物貼到特定穴位,從而刺激腧穴,通過經絡傳輸全身,同時藥物可通過腧穴吸收,可共奏藥效、穴效之功,起到舒經通脈、調理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穴位敷貼的藥物中白芥子通絡止痛;細辛、肉桂溫經散寒止痛。選穴方面:天樞為大腸募穴,可有效調節大腸功能,是治療腹瀉最直接有效的穴位;脾俞為背俞穴,可補益肝脾;神闕穴有任、帶、沖三脈通過,聯系五臟六腑,因此如果人體氣血陰陽發生異常變化,可以借刺激神闕穴來調整,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可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胃腸功能,使胃腸健運[5]。熱敏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作為一種非藥物性的療法,具有使用方便、無創傷、副作用少、療效好的優點,適合長期服用西藥等,療效不佳的人群。也為患者提供一種可靠的治療新模式。
本文通過探究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運用熱敏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高于對照組(77.5%),(P<0.05)。綜上所述,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運用熱敏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后,可以促進治療效果有效提高,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因此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