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供圖
對企業而言,疫情防控期間免收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政策的出臺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按照目前的交通量估計,每天大概減免通行費15億元,各地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和通行服務的保障工作,做到了“免費不免服務”,但不少收費公路經營企業確實也面臨著債務本息償還、運營維護剛性支出保障、合法收費權益補償等問題。
一般而言,重大節假日免費最長為7天(春節、國慶節),最短為3天(清明節、五一勞動節),而本次免費自2月17日0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遠遠超過上述節假日的免費時間長度。事實上,在此之前,為了疫情防控,交通運輸部曾兩度下發通知,將今年春節假期的免費期限自1月30日結束延長至2月8日,由以往的7天免費時間增加至16天。
重大節假日免收通行費政策均有明確的時間期限,而本次免費期限直至防控工作結束,相關通知中并未明確具體的結束日期,屬開放式時限,具有不確定性。
根據2012年《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國發〔2012〕37號),免費通行的車輛范圍為行駛收費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包括允許在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而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的免費車輛范圍為全車型,即在此期間,收費公路經營單位來自車輛正常通行的收入為0元。在此之前,交通運輸部已下發通知要求收費公路經營單位對政府組織的農民工包車、郵政車輛、快遞車輛、疫情防控物資運輸車輛等進行免費。
由于上述三個方面的特點,本次免費措施將對收費公路經營單位產生以下短期影響:
絕大多數收費公路尤其是經營性高速公路通過貸款修建,需要依靠車輛通行費收入實現還本付息,而在疫情防控免費期間,收費公路經營單位無法獲得車輛通行費收入,使其面臨債務違約風險。
收費公路需要對公路結構與設施設備進行日常維護,需要按期支付人工工資、水電費、伙食費、本單位的疫情防控物資采購費用等。同時在現行的稅收征管體系中,高速公路行業被劃歸為現代服務業,無法享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疫情防控期間制定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截至發稿,相關配套政策也暫未出臺)。大部分收費公路經營單位來自于車輛通行費的收入在經營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90%以上,甚至超過95%,中斷車輛通行費收取后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嚴重影響其正常的運營。
收費公路經營單位的員工中,收費人員占比很大,本次免費將造成大量收費人員在家長時間待崗,促使原本流失率較大的收費人員流失性更大。其實撤站工程伊始,大部分收費人員便已產生失業恐慌,在本次長時間免費的疊加效應下,收費人員的不安全感將加劇,使更多人員產生另謀出路的心理。

根據路網運行的監測數據,從2月17日零時起免費通行以后,全國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快速增長,從2月16日的日均542.09萬輛次增長到3月5日的2654.4萬輛次,而去年同期是2501.47萬輛次。公路交通切實發揮了在經濟社會特別是復工復產過程中“大動脈”的先行作用。
在交通運輸部下發《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免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的通知》之前,高速公路已經按要求對政府組織的農民工包車、郵政車輛、快遞車輛、疫情防控物資運輸等車輛免收通行費,從這個角度來說,收費公路的收費行為并未給疫情防控工作本身造成不利影響。既然如此,國家為何仍要求全國的收費公路對所有車輛免收通行費?
筆者個人認為,本次免費更多的是基于國家經濟現狀的基礎性因素。
當前國家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產生了疊加效應,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下行趨勢。國家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尤其2020年更是國家全面脫貧的收官之年,經濟增長穩定與否至關重要。鑒于目前的國際環境,出口貿易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為了經濟穩增長,進一步擴大內需顯得非常急迫,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經濟促發展措施清單中的必選項,而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對降低物流成本和人員出行成本效果最直接、最快速。
從這個角度看,本次免費在有利于更好進行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對沖疫情給國家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驅動經濟向穩向好發展。
同時應當看到,相對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來說,國家經濟下行壓力的存在是相對持續的,疫情結束后,經濟下行壓力仍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本次疫情期間的免費,將成為國家在尋求擴大內需、穩定經濟發展措施過程中的一次試水,很可能將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引向更深處。
筆者認為,疫情結束后,鑒于收費公路經營單位的經營壓力,免費通行的措施將會結束,但很可能做出調整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費率的決策,采取“低費率+支持性政策”的措施促使國內物流成本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為實現擴大內需提供支撐。
因此,高速公路經營的從業者必須對“低費率”時代到來有一定的準備,應當在如何盡可能地降低運營成本和圍繞路域資源開發上多思考,在保持或增加經營總收入的前提下,降低通行費收入在經營總收入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