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月輝 金河天


【摘要】 目的 探究腦轉移瘤患者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66例腦轉移瘤患者,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3例。對照組實施單純伽瑪刀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腦放療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1年后和2年后生存情況、生存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2年后生存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狀況、軀體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轉移瘤患者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 能夠有效提高近期療效, 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 但無法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顯提高。
【關鍵詞】 全腦放療;伽瑪刀;腦轉移瘤;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10
腦轉移瘤是指腫瘤細胞原發于機體其他部位, 而向顱內轉移的情況。腦轉移瘤這一顱內腫瘤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 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對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命健康的威脅極大[1, 2]。在不斷提高腫瘤治療有效率的影響下, 明顯增高了腫瘤向顱內轉移的發生率。現階段, 臨床治療腦轉移瘤的主要手段有激素治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立體定向放療和全腦放療是放療的兩種治療方法, 放療在臨床中的治療優勢十分顯著, 主要包括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較小的副作用和創傷等[3, 4]。全腦照射是臨床治療腦轉移瘤的傳統方法, 近年來, 在不斷發展立體定向放療技術的影響下, 能夠對患者進行更加高效、更加精確的腫瘤放療[5, 6]。本文主要探究腦轉移瘤患者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的臨床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腦轉移瘤患者,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3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19∶14, 平均年齡(69.67±8.57)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17∶16, 平均年齡(67.64±7.9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同時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通過病理學診斷確診原發灶;②開始治療前患者均具有充足的骨髓儲備, 且腎功能檢查和肝功能檢查均正常。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造血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合并發生者;②在統計分析過程中資料不完整者。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單純伽瑪刀治療, 選擇合適型號的伽瑪刀放療系統。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 麻醉成功后對立體定位頭架進行妥善安裝, 利用1.5T磁共振進行增強掃描和軸位平掃, 層距大小為3 mm, 將影像資料向伽瑪刀專用治療計劃系統中傳輸, 對治療計劃進行合理制定。其中, 邊緣劑量為15~20 Gy, 中心劑量為30~45 Gy。完成治療計劃以后, 將治療數據向治療機中傳輸, 然后實施伽瑪刀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腦放療, 選擇合適型號的直線加速器。協助患者采取合適體位, 臨床一般取仰臥位, 固定好頭部面罩, 對患者實施CT掃描, 層厚和層距大小為2.5 mm, 從頭頂開始至舌骨水平位置為掃描的具體范圍。利用網絡, 將CT掃描數據向治療計劃系統中傳輸, 在腦兩側進行對穿照射, 其中放射源為6 MV-X射線, 分割劑量為2.0 Gy/次, 1次/d, 5次/周,?對患者持續治療4周時間, 總劑量不應>40 Gy。全腦放療3個月后, 對患者進行頭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復查。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1年后和2年后生存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7]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主要包括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狀況、軀體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功能幾個方面, 滿分為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療效判定標準[8]:患者的腫瘤病灶完全消除為完全緩解;腫瘤病灶縮小>50%為部分緩解;腫瘤病灶縮小≤50%或腫瘤病灶增大<25%為穩定;腫瘤病灶增大≥25%為腫瘤進展??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1年后、2年后生存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1年后、2年后的生存例數分別為17、10例, 生存率分別為51.52%(17/33)、30.30%(10/33);對照組患者治療1年后、2年后的生存例數分別為13、7例, 生存率分別為39.39%(13/33)、21.21%(7/33)。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2年后生存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狀況、軀體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轉移瘤存在較高的死亡率, 對于腫瘤患者來說, 腦轉移瘤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腦轉移瘤患者治療中, 全腦外照射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為使顱內新病灶的發生明顯減少, 對患者實施全腦照射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9, 10]。然而, 受正常腦組織耐受量的影響, 并不能實現對臨床轉移病灶的完全控制, 腦轉移瘤病灶存在較高的直接致死率, 所以導致腦轉移瘤患者存在較短的生存期, 而通過后期局部加量存在較多的難題, 例如對腦組織存在較大的損傷, 還有較長的療程等[11, 12]。由于伽瑪刀聚焦后的劑量分布和Bragg比較相似, 能夠使靶區劑量強度由焦點中心逐漸向邊緣衰減, 使其對腫瘤周圍正常器官和組織的照射最大程度的減少, 使靶區的總劑量有效提高, 并且還可以使正常組織的損傷降低[13]。全腦放療與伽瑪刀治療方法聯合應用的過程中, 通過對患者進行全腦放療以后, 伽瑪刀能夠作為一種局部加量方法, 使患者的臨床病灶得到消除, 同時還可以使伽瑪刀的治療體積減少, 從而使周邊劑量降低, 上述治療方法和腫瘤治療的原則比較符合[14, 15]。
本文探究腦轉移瘤患者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的臨床價值, 研究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能夠獲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 有效提高客觀緩解率, 該研究結果和龔哲等[16]學者研究中聯合組近期臨床總有效率(86.21%)高于單一組(58.6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一致。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2年后生存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相比于單純伽瑪刀治療, 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不會對生存率產生影響。同時, 觀察組患者的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狀況、軀體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對患者實施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 腦轉移瘤患者采用全腦放療聯合伽瑪刀治療后, 除了能夠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的客觀緩解率以外, 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使患者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 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恢復, 但是不會對患者的生存率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紅祥, 張曉智, 黨亞正, 等. 伽瑪刀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預后指標評價. 西部醫學, 2015, 27(9):1344-1348.
[2] 祁紅, 張旭東. 伽瑪刀聯合放療對腦轉移瘤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實用癌癥雜志, 2018, 33(5):814-816, 820.
[3] 祁藝, 王宏偉, 張國榮, 等. 伽瑪刀聯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對腦轉移瘤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2(1):72-75.
[4] 王建峰, 孟喜君, 李小怡, 等. 全腦放療聯合與不聯合立體定向放療治療腦轉移瘤效果的Meta對比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5):29.
[5] 祁藝, 王宏偉, 張國榮, 等. 伽瑪刀治療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及影響生存時間和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6, 24(11):709-713.
[6] 李忠喜, 汪雪詠, 蔣愛軍, 等.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與全腦放療對多發性腦轉移瘤的療效預后分析. 醫藥前沿, 2018, 8(31):121-122.
[7] 祁藝, 王宏偉, 張國榮, 等. 伽瑪刀或全腦放射療法聯合吉非替尼對肺癌腦轉移瘤患者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8, 23(2):203-206.
[8] 宋長龍, 謝國偉, 康靜波, 等.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腦轉移瘤對患者近期神經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 廣東醫學, 2019, 40(1):46-49.
[9] 徐峰, 高宏偉, 吳江平, 等. 伽瑪刀治療肺癌腦轉移瘤的臨床療效.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26):4998.
[10] 李智軍, 卜羽, 屠波, 等. 全腦放療同步替莫唑胺治療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觀察.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 15(19):1916-1918.
[11] 李子煌, 李先明, 楊東, 等. 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觀察. 廣東醫學, 2017, 38(10):1593-1597.
[12] 曹新橋, 王兵, 趙冬梅, 等. 分次立體定向放療聯合短程全腦放療治療腦轉移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9(3):340-343.
[13] 梁雷鋒, 衷敬華, 嚴浩林, 等. 海馬保護性全腦放療對腦轉移瘤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廣西醫學, 2018, 40(20):2404-2407.
[14] 劉桂蘭. 全腦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對腦轉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8, 21(11):1255-1258.
[15] 張倩, 胡力宏, 宋旭旭, 等. 全腦放療聯合γ-刀局部加量治療腦轉移瘤的臨床療效. 醫療衛生裝備, 2016, 37(7):87-89, 100.
[16] 龔哲, 尚闖, 單國用, 等. 全腦放療聯合旋轉式伽瑪刀治療肺癌腦轉移瘤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醫刊, 2017, 44(19):35-37.
[收稿日期: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