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蛇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療中兩種體位固定技術對擺位誤差的影響。方法 100例接受放療治療的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數字隨機分配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低溫熱塑膜固定體位技術, 觀察組患者采用真空負壓墊聯合翼型板固定技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X軸、Y軸以及Z軸擺位誤差。結果 觀察組患者X軸、Y軸以及Z軸擺位誤差分別為(1.62±0.71)、(2.03±1.17)、(1.42±0.83)mm, 均小于對照組的(2.21±1.53)、(2.96±2.12)、(2.89±2.14)mm,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結論 臨床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過程中, 采用真空負壓墊聯合翼型板體位固定技術, 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擺位誤差, 確保患者放療準確性, 保障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食管癌放療;低溫熱塑膜固定;真空負壓墊;翼型板;擺位誤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13
在當前醫院臨床患者疾病診斷與治療過程中, 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 增加了患者出現各類疾病的幾率, 其中惡性腫瘤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 并具有較高致死率, 不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其中食管癌屬于常見癌癥疾病, 部分患者腫瘤確診后, 伴隨存在心、肺功能較差或手術風險較大的現象, 臨床以放療治療則能夠有效緩解癥狀, 甚至達到腫瘤根治的目的[1]。而在患者接受放療治療的過程中, 由于需要自患者靶區向外擴展, 因此提高放射準確性, 相應地減少擺位誤差, 對提高患者放療治療效果、恢復以及改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分析食管癌放療中兩種體位固定技術對擺位誤差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放療治療的食管癌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食管癌疾病患者;②選擇接受放療治療方法患者;③治療依從性高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放療不耐受患者;②存在其他嚴重器官性疾病患者;③對本研究存在抗拒心理患者;④認知功能、意識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其他因素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 本院倫理委員會在對該研究內容完全知情基礎上批準研究進行。采用數字隨機分配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9例, 女21例;平均年齡(52.24±4.88)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30例, 女20例;平均年齡(50.42±5.3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使用設備 本研究使用飛利浦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 同時采用醫科達公司提供具有圖像引導治療功能放療設備, 并使用醫用低溫熱塑膜以及推拉蓋水浴鍋。并且在實際治療過程中, 采用真空負壓墊以及翼型板, 使用配套治療系統。
1. 2. 2 固定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放療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低溫熱塑膜固定, 首先將體膜底板中線與激光線重合放置, 在這一基礎上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并伸直下肢, 雙手上舉抱住肘部, 并上舉至額頭部位。完成上述環節后, 使用恒溫水箱中適合型號變軟熱塑膜覆蓋于患者胸部, 同時將熱塑膜兩側固定于體膜底板, 依據患者體型完成熱塑膜冷卻塑形。觀察組患者使用真空負壓墊以及翼型板固定技術, 在開展患者放療治療前, 將真空負壓墊置入翼型板內, 并指導患者平臥于翼型板上。完成上述環節后, 指導患者雙臂上舉握住翼型板手柄部位, 下肢保持并攏并呈自然伸直狀態。最后依據翼型板手柄以及患者頭枕位置, 相應記錄孔鏡對應位置, 抽取真空負壓墊, 同時依據患者體型固定成形。
1. 2. 3 擺位誤差分析 兩組患者完成不同體位固定后, 患者初步坐標系采用激光燈擺位, 并依據CT模擬機進行確定。其中X軸為左右方向數值變化, 左為負值、右為正值;Y軸則為上下方向, 下為負值、上為正值;Z軸相應為前后方向, 后是負值、前是正值。
并在患者實際治療過程中依據患者食管癌臨床治療方案, 相應接受食管癌放療, 通過激光燈、患者的體膜、體表標記線來擺位, 放療之前3次/周, 放療后1次/周, 接受醫科達加速器配套千伏級錐形束CT掃描, 其中每位患者接受5次掃描, 共500次。最后將掃描得到的患者圖像與計劃CT圖像進行自動灰度配準, 以便于開展患者擺位誤差驗證分析, 并依據骨性標記開展手動微調。在這一基礎上對比分析患者X軸、Y軸以及Z軸3個線性方向擺位誤差值數據, 其中擺位誤差等于各方向擺位誤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X軸、Y軸以及Z軸擺位誤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X軸擺位誤差為(2.21±1.53)mm, Y軸擺位誤差為(2.96±2.12)mm, Z軸擺位誤差為(2.89±2.14)mm;觀察組患者X軸擺位誤差為(1.62±0.71)mm,?Y軸擺位誤差為(2.03±1.17)mm, Z軸擺位誤差為(1.42±0.83)mm。觀察組患者X軸、Y軸以及Z軸擺位誤差均小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
3 討論
當前, 惡性腫瘤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 其中肺癌、肝癌以及食管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 增加了患者出現死亡等不良情況。其中食管癌屬于消化道惡性腫瘤, 患者具有較高發病率, 該類疾病發病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針對食管癌患者常采用手術、放療等方法治療, 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延長患者生存周期。而放療具有顯著治療效果, 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為患者提供良好恢復。但是在食管癌患者放療治療過程中, 由于患者體型等因素影響, 采用科學體位固定技術提高放療準確性對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療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患者食管癌等腫瘤疾病治療過程中, 擺位誤差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是干擾患者放療正常進行的主要因素, 其中擺位誤差一般是指系統誤差以及隨機誤差兩種類型。其中系統誤差通常是指在患者接受治療前依據治療方案開展準備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主要以醫院放射科治療條件以及相應患者病灶定位系統不統一造成。針對該類擺位誤差通常可以進行治療方案調整以及改善患者治療條件等措施解決。而隨機誤差在臨床放療治療中屬于常見誤差類型, 是由于患者開展治療過程中受器官運動變化以及患者治療前定位不準確因素影響而產生, 屬于無法避免擺位誤差。在患者實際接受食管癌疾病治療過程中, 由于接受治療患者體型、年齡等因素影響, 其器官活動情況以及器官運動所造成的位置變動影響, 增加了該類誤差發生率。而臨床通常可采取呼吸門控以及治療中圖像引導技術, 降低隨機誤差對放療治療效果的影響。但是該類措施費用昂貴, 增加了患者治療負擔, 不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因此具有較大局限性。
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疾病癥狀, 但是在患者治療過程中, 放療照射野內正常組織照射體積的減少能夠有效避免患者由于過量接受輻射而引起并發癥發生, 其中控制患者腫瘤外放范圍, 從而能夠減少正常組織受照射體積, 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合理控制并發癥發生。目前臨床開展食管癌放療中, 通常采用低溫熱塑膜體位固定方法, 能夠有效實現患者體位固定, 降低各類型擺位誤差發生。患者接受低溫熱塑膜體位固定技術后, 通過熱塑膜外覆蓋方式, 能夠控制患者由于呼吸幅度以及體位變化引起其出現擺位誤差[2, 3]。同時該類技術能夠有效固定患者皮膚位置以及皮膚張力,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較高使用價值。但是該類體位固定方法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舒適度較差, 同時由于存在溫度控制較差等情況, 降低患者治療體驗。并且部分食管癌患者屬于高齡以及存在心肺功能異常患者, 使用低溫熱塑膜體位固定技術, 易造成患者出現其他器官性疾病, 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同時低溫熱塑膜體位固定技術, 增加了患者出現呼吸受抑情況, 不利于各類型疾病患者治療使用。
而真空負壓墊當前逐漸應用于食管癌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 患者采用該類固定方法后, 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降低了擺位誤差[4, 5]。但是由于患者實際治療過程中容易受呼吸以及軀體活動影響, 加大擺位誤差, 因此臨床食管癌患者使用真空負壓墊固定體位的同時, 固定患者上肢以及頭部, 降低出現大幅度擺位誤差效果顯著。翼型板能夠有效固定患者上肢, 并使其固定于同一位置, 降低出現體位變化。在患者接受真空負壓墊固定體位的同時, 使用翼型板能夠彌補真空負壓墊存在問題, 確保患者治療過程中擺位誤差降低[6-8], 提高患者放射治療準確性, 降低由于放療范圍過大而引起的各類并發癥發生。同時臨床采用真空負壓墊聯合翼型板治療中, 能夠縮短患者體位調整時間, 提高治療效率, 對長時間接受放療治療食管癌患者重復進行體位擺放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 食管癌患者臨床采用真空負壓墊聯合翼型板固定體位技術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食管癌放療擺位誤差情況, 避免患者由于放療照射部位范圍過大出現嚴重并發癥, 對提高患者臨床放療治療準確率, 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唐小華. 食管癌放療兩種體位固定技術擺位誤差的比較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22):52, 55.
[2] 徐朋琴, 蔡晶, 葛彬彬, 等. 食管癌放療兩種體位固定技術擺位誤差的比較.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8, 23(12):1128-1130.
[3] 劉英霞. 食管癌放療兩種不同固定體位對擺位誤差的影響評價.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26):3764-3765.
[4] 邵明華. 雙中心擺位技術在中段食管癌精確放療中的應用分析. 智慧健康, 2018, 4(16):31-33.
[5] 李玲. 不同固定方式對頸段食管癌擺位精度產生的影響.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73):14286-14287.
[6] 葛琴, 蔡晶, 趙季忠, 等. CBCT驗證食管癌放射治療中兩種體位固定方式擺位誤差的比較分析.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17):2807-2809.
[7] 惠周光, 王群, 韓偉, 等. 食管癌放療兩種不同固定體位對擺位誤差的影響.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4, 23(4):336-339.
[8] 馬建萍, 夏新舍, 張國軍, 等. 頸胸段食管癌調強放療中兩種固定方式對擺位誤差的影響.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8, 40(7):52-55.
[收稿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