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肉眼血尿時間(2.51±0.62)d、尿管留置時間(5.89±1.52)d、術后膀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賀慶 陳岳

【摘要】 目的 評價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HOLRBT)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68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4例。對照組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TURBT)治療, 觀察組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圍術期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復發情況。結果 兩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肉眼血尿時間(2.51±0.62)d、尿管留置時間(5.89±1.52)d、術后膀胱沖洗時間(2.51±0.70)d、住院時間(6.20±1.12)d和住院費用(12014.00±246.20)元均優于對照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4%和復發率11.76%均低于對照組的20.59%、32.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相比, 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效果更為顯著, 能有效縮短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和住院時間, 減少住院費用, 降低膀胱穿孔和閉孔神經反射等并發癥的發生和腫瘤復發率, 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23
膀胱癌是泌尿科常見惡性腫瘤, 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按腫瘤浸潤深度可分為非肌層浸潤和肌層浸潤, 其中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占75%以上, 患者多存在血尿、尿痛和尿急等臨床癥狀, 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有一定影響。目前,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是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常用術式, 具有操作簡單、痛苦小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通過切除腫瘤組織減少浸潤轉移。但術后腫瘤殘留較多, 復發率相對較高, 進而將影響治療效果。相關研究[1]發現, 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holmium laser of bladder tumor, HOLRBT)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 具有安全性高、并發癥少和復發率低等優點, 可減少術后腫瘤殘留, 以降低復發風險。基于此, 本文將分析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和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 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 均經尿腫瘤標記物、尿脫落細胞學和盆腔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項檢查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4例。觀察組男20例, 女14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50.51±12.28)歲;腫瘤直徑0.6~3.9 cm, 平均直徑(2.26±1.54)cm;單發腫瘤24例, 多發腫瘤10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3例;年齡26~77歲, 平均年齡(50.62±12.30)歲;腫瘤直徑0.7~4.0 cm, 平均直徑(2.32±1.48)cm;單發腫瘤23例, 多發腫瘤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治進展》[2]中有關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診斷標準;②腫瘤未發生轉移;③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④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患凝血功能障礙、意識障礙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③腫瘤分期≥T2;④中途退出調查者。
1. 3 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治療。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指導患者呈截石位, 然后予患者0.9%氯化鈉溶液連續灌注, 等離子系統電切鏡經患者尿道進入膀胱, 觀察并確定患者腫瘤位置、數目、大小和切除范圍等。將電切鏡的電切功率調整為160 W、電凝功率調整為100 W。若腫物體積較小, 則從基底部電切至膀胱淺肌層, 若腫物體積較大, 則先將膀胱表面的腫瘤組織切除, 再從基底部電切至膀胱肌層。然后采用Elick吸出腫瘤組織, 吸出后膀胱處于半充盈狀態, 醫護人員電凝灼燒創面及瘤體周圍2 cm內的正常黏膜組織。
觀察組采用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指導患者呈截石位, 將鈥激光專用膀胱鏡經尿道進入膀胱內, 觀察并確定患者腫瘤位置、數目、大小和切除范圍等, 經操作孔道置入550 μm的鈥激光光纖, 給予患者0.9%氯化鈉溶液連續灌注, 再將科醫人雙子星鈥激光的激光輸出功率調整至1.2~2.4 J, 功率調整至25~40 W, 頻率調整至15~25 Hz, 釹激光功率調至95 W進行止血, 推進式切割腫瘤周圍1 cm的膀胱黏膜, 深達肌層后對腫瘤及周圍的膀胱黏膜進行完整切除并止血。若腫物體積較小, 則采用Elick吸出, 若腫物體積較大, 則用鈥激光切碎后用Elick吸出, 然后對瘤體周圍2 cm的正常黏膜組織進行釹激光灼燒和止血。
術后, 兩組患者均留置三腔氣囊導尿管, 并病理檢查其腫瘤組織。若患者進行膀胱穿孔術, 在術后1周給予患者30 mg吡柔比星進行膀胱灌注, 若未進行膀胱穿孔術, 在術后24 h給予患者30 mg吡柔比星進行膀胱灌注。術后前8周, 1次/周膀胱灌注, 8周后1次/個月。兩組患者均連續接受膀胱灌注1年。
1. 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 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肉眼血尿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術后膀胱沖洗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年內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復發情況。其中并發癥包括閉孔神經反射、膀胱穿孔和血鈉降低。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肉眼血尿時間(2.51±0.62)d、尿管留置時間(5.89±1.52)d、術后膀胱沖洗時間(2.51±0.70)d、住院時間(6.20±1.12)d和住院費用(12014.00±246.20)元均優于對照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4%和復發率11.76%均低于對照組的20.59%、32.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多見于膀胱側壁和三角區, 腫瘤可單發也可多發, 雖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 但具有低度惡性和向膀胱腔生長的特點。目前, 臨床治療多保留膀胱, 采用可在膀胱腔內重復操作的手術方式。相關研究[3]發現,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和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是目前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常用方法, 均可在保留膀胱時有效切除腫瘤組織。基于此, 本文特比較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和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對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行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或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兩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肉眼血尿時間(2.51±0.62)d、尿管留置時間(5.89±1.52)d、術后膀胱沖洗時間(2.51±0.70)d、住院時間(6.20±1.12)d和住院費用(12014.00±246.20)元均優于對照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4%和復發率11.76%均低于對照組的20.59%、32.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是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方法, 具有手術時間段、可重復操作和創傷小等優點, 且反復操作不會增加手術難度, 不會造成腹壁種植。相關研究[4]發現,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不僅能將可見的腫瘤組織切除, 還可對切除的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分期及分級。但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易引發膀胱穿孔和鼻孔神經反射等并發癥, 從而將影響治療效果。相關研究[5]發現, 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是一種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新技術, 鈥激光是一種波長為2140 nm固態激光, 可脈沖式發射, 具有良好的切割、凝固和止血能力, 能有效減少對腫瘤周圍組織的損傷, 避免刺激閉孔神經,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曹敬毅等[6]研究結果表明, 鈥激光組手術時間與電切鏡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鈥激光組術中閉孔神經反射率、膀胱穿孔發生率等方面明顯少于電切鏡組, 與本文研究結果相關, 進一步說明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能有效降低閉孔神經反射和膀胱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相關研究[7]發現, 患者在行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時, 鈥激光釋放的熱量較少、脈沖時間較短, 且對組織的穿透深度在1.0 mm以內可有效避免膀胱穿孔的發生, 同時鈥激光良好的止血和凝固作用能降低對腫瘤周圍組織的損傷, 便于患者術后恢復。相關研究[8]發現,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在對膀胱側壁的腫瘤組織進行電切時將引起下肢肌肉收縮, 從而將增加膀胱穿孔的發生率。并且, 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切除腫瘤時需要不停擠壓腫瘤, 從而將導致腫瘤擴散或種植轉移, 進而增加腫瘤復發率, 而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在切除腫瘤時視野清晰, 可在不接觸腫瘤組織的情況下精確切除, 并在切除時及時凝固和封閉血管和淋巴管, 從而減少癌細胞的擴散, 降低復發率。那仁滿達[9]學者研究結果表明, 在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住院時間、隨訪復發率等指標方面, 甲組(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患者均優于乙組(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 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 進一步說明采用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對降低膀胱瘤復發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與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電切術相比, 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效果更為顯著, 能有效縮短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和住院時間, 減少住院費用, 降低膀胱穿孔和閉孔神經反射等并發癥的發生和腫瘤復發率, 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李昱亮, 龐建, 魏琪波. 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分析. 癌癥進展, 2019, 25(11):142-144.
[2] 潘鐵軍, 田雨冬.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治進展.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0, 26(2):39-41.
[3] 陳保春, 章可謂, 田龍江, 等. 銩激光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抗凝狀態下高齡高危膀胱腫瘤患者的安全性與療效.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7, 36(5):560-562.
[4] 汪幫琦, 趙永斌, 王尉, 等. 經尿道銩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7, 24(14):2081-2084.
[5] 王紅芹, 姚東偉. 經尿道半導體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的護理. 中國基層醫藥, 2018, 25(15):2030-2032.
[6] 曹敬毅, 王淇超, 孫衛兵, 等. 鈥激光技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18, 38(2):185-187.
[7] 何問理, 溫海東, 楊俊, 等.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術與剜除術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 32(3):162-165.
[8] 程偉, 任瑞民, 馬丁, 等. 經尿道2 μm激光和鈥激光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臨床療效比較.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24(12):102-104.
[9] 那仁滿達. 經尿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HOLRBT)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在表淺層膀胱癌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3):125-127.
[收稿日期: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