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伶俐 向艷琳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90例因陰道異常流血或排液進行超聲檢查的子宮內膜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歸納子宮內膜病變的超聲圖像特點, 并對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計算超聲檢查的診斷符合率。結果 90例患者病理檢查結果顯示:39例為子宮內膜增生癥, 12例為子宮內膜炎, 15例為子宮黏膜下肌瘤, 13例為子宮內膜息肉,?11例為子宮內膜癌。超聲檢查結果顯示:43例為子宮內膜增生癥, 13例為子宮內膜炎, 13例為子宮黏膜下肌瘤, 12例為子宮內膜息肉, 9例為子宮內膜癌。超聲檢查診斷總符合率為94.44%(85/90)。結論 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具有無創、操作便捷、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點, 診斷準確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超聲檢查;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26
女性子宮內膜受卵巢周期性分泌性激素的影響。例如, 通常子宮內膜在孕期因性激素的長時間作用而增厚, 從而有利于受精卵的植入和胚胎的生長發育。子宮內膜病變同時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也較多見, 為女性生殖系統常見多發病, 嚴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1]。子宮內膜病變臨床上定義為子宮內膜區域內發生的病變, 包括炎癥、增生、腫瘤等類型, 子宮內膜增生癥、子宮內膜炎、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等是臨床中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早期診斷并治療子宮內膜病變對于女性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超聲檢查子宮內膜病變具有無創、操作簡便、可重復、價格低等優勢, 臨床使用較為廣泛[2]。本文納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子宮內膜病變患者, 探討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意義, 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因陰道異常流血或排液進行超聲檢查的子宮內膜病變患者, 患者臨床癥狀癥狀表現不一, 包括經期不規律、間斷性或持續性下腹疼痛、陰道不規則流血、下腹部及包塊等。患者年齡28~69歲, 平均年齡(42.4±9.8)歲;其中43例患者已絕經, 47例患者尚未絕經;62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 28例患者接受診斷性刮宮治療。對所有患者的標本進行病理診斷分析。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病例資料齊全, 臨床上具有陰道異常流血或排液等癥狀, 初步診斷為子宮內膜病變;②患者知情理解并愿意承擔本研究相關風險, 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配合臨床檢查治療等。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疾病, 如合并結直腸癌、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其他系統腫瘤;②合并嚴重肝、腎、心功能損害需要緊急搶救的患者;③合并嚴重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重度躁狂者;④既往確診為子宮內膜病變相關疾病如腫瘤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腹部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由同一位超聲科醫生使用同一臺超聲檢查儀器進行。檢查時囑咐并協助患者平臥位, 檢查前讓患者飲水憋尿充盈膀胱。超聲檢查時應多角度、多切面觀察患者子宮大小及形態, 有無腫塊, 測量并記錄子宮內膜厚度和子宮內膜回聲。測量時選擇的標準切面應為實質最厚、最寬和最長的橫斷面。測量時應該盡量減少探頭產生的壓力對測量數據結果準確性的影響。當捕捉到完善的標準切面時, 凍結圖像并調節旋鈕獲得清晰的圖像效果。觀察并記錄子宮內是否存在團塊回聲、大小、位置、邊界等。觀察分析肌層與內膜癌患者病灶、回聲與內膜厚度的關系。所有患者均有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或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結果。
1. 4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子宮內膜病變患者的超聲聲像圖特點, 包括病變的部位、大小、邊界、回聲、血流情況、與內膜的關系等。并對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計算超聲檢查的診斷符合率。
2 結果
2. 1 子宮內膜病變超聲聲像圖特點 子宮內膜增生癥:內膜增厚, 回聲欠均勻, 內可見多發小囊狀無回聲。子宮內膜炎:子宮體增大, 子宮內膜線增粗伴不均勻增強回聲, 可有液性無回聲區。子宮黏膜下肌瘤:突向宮腔的單發或多發的類圓形低回聲結節, 壓迫子宮內膜, 病變與內膜分界清晰。子宮內膜息肉:宮腔內橢圓形高回聲結節。子宮內膜癌:較小的局限行內膜增厚或大面積子宮內膜不規則增厚, 回聲雜亂, 伴有肌層侵犯。
2. 2 病理檢查和超聲檢查結果對比分析 90例患者病理檢查結果顯示:39例為子宮內膜增生癥, 12例為子宮內膜炎, 15例為子宮黏膜下肌瘤, 13例為子宮內膜息肉, 11例為子宮內膜癌。超聲檢查結果顯示:43例為子宮內膜增生癥, 13例為子宮內膜炎, 13例為子宮黏膜下肌瘤, 12例為子宮內膜息肉, 9例為子宮內膜癌。超聲檢查診斷總符合率為94.44%(85/90)。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的改變, 子宮內膜病變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嚴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女性子宮內膜病變在基層醫院容易診斷不規范、漏診、誤診等, 導致疾病拖延。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包括子宮內膜增生癥、子宮內膜炎、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病變癥狀表現不典型, 通常為月經失調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等, 嚴重時影響患者生育功能, 導致女性不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等[3]。早期有效地診斷子宮內膜病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尤其是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晚期子宮內膜癌可以侵犯子宮肌層, 甚至發生淋巴結轉移等。雖然CT檢查可以較好地診斷子宮內膜病變, 但診斷所需時間較長, 且具有輻射損傷的缺點, 限制了其臨床使用[4]。而核磁共振雖然對軟組織分辨率高, 診斷效果好, 但是價格昂貴, 不能廣泛在臨床上應用[5]。
超聲檢查可以實時動態地觀察子宮內膜病變, 具有安全、價格低廉、無創、無輻射等優點, 可以獲取病變子宮內膜的高清圖像, 直觀地顯示子宮內部和外部病變情況, 為準確診斷子宮內膜病變提供圖像支持。①子宮內膜增生癥:好發于圍絕經期女性, 超聲圖像特點表現為子宮內膜不規則增厚、回聲不均勻增高, 子宮線居中, 增生的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壁分界清除, 超聲圖像根據子宮內膜增生的特點將子宮內膜分為均勻高回聲的單純型子宮內膜增生、斑片狀增強回聲和低回聲相間的不典型子宮內膜增生和細小蜂窩狀無回聲區的腺囊型子宮內膜增生[6]。②子宮內膜炎:主要由產褥感染引起, 臨床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兩種, 臨床通常有分娩史、流產或剖宮產史, 癥狀表現為發熱、腹痛、惡露等[7];超聲圖像表現為子宮體增大, 子宮內膜線增粗伴不均勻增強回聲, 可有液性無回聲區。③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宮面積增大, 經血排出異常, 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白帶增多、貧血, 伴有痛經及子宮內膜異常收縮等;超聲圖像表現為典型的宮腔分離癥, 有中等或弱回聲團塊, 寬基底并突出宮腔。誤診的1例因息肉較大呈中等回聲, 與宮壁關系分辨不清, 超聲診斷結果誤以為子宮黏膜下肌瘤。④子宮內膜息肉:好發于>35歲婦女, 通常由內分泌紊亂、高雌激素等因素引起, 癥狀表現為月經不調、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 超聲圖像表現為子宮腔內較小的不均勻強回聲團, 子宮蒂部和內膜線完整, 性狀類似水滴, 強回聲團和正常內膜之間界限清楚[8]。息肉體積較小或不典型的患者在使用腹部超聲進行檢查時容易出現診斷錯誤, 需進一步開展病理診斷。⑤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膜惡性病變。有研究表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子宮內膜癌超聲圖像表現為子宮腔內不均勻回聲伴有不均一的宮腔線, 分界不清。內膜超聲檢查一方面能夠檢測出較小的癌變病灶, 另一方面能夠判斷癌組織對子宮內膜的浸潤深度, 有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病變。超聲檢查時誤診的子宮內膜癌主要表現為子宮內膜增厚較小且形態規則的早期病變, 因而超聲檢查子宮內膜未增厚或增厚較小的患者也要接受病理檢查[9]。
有研究表明, 經陰道超聲對于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效果更好。腹部超聲雖然由于受到腹部脂肪厚度、膀胱充盈程度、腸管氣體等多種因素影響, 易發生誤診和漏診情況, 導致檢出率降低, 而陰道超聲檢查探頭更能靠近子宮, 影響因素減少, 能清晰觀察患者子宮內膜病變情況進而提高檢出率[10]。目前臨床上大醫院使用較多的為三維超聲, 它是在二維超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更科學的檢查技術, 可快速獲取子宮的冠狀切面圖像, 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得到子宮內明確的空間關系, 明確觀察子宮內病灶位置、大小、形態、內部回聲、子宮內膜厚度及子宮內膜病變與肌層的關系, 有利于早期診斷并治療疾病[11]。臨床行超聲檢查時注意獲取標準的切面, 圖像取樣容積應該包括子宮宮腔及內膜, 盡量在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檢查, 從而獲得子宮內膜和子宮肌層的良好對照, 提高影像學診斷準確率[12]。
綜上所述, 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具有無創、操作便捷、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點, 診斷準確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夏銀麗. 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腔及子宮內膜病變的價值.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 3(13):162-163.
[2] 楊卉.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應用價值探討.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 3(15):197-198.
[3] 李淑娟, 王愛芹, 楊學軍, 等.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子宮內膜病理類型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醫學信息, 2019, 32(14):104-106.
[4] 袁斌. CT與MRI在子宮內膜癌診斷及分期中的應用. 浙江實用醫學, 2019, 24(2):132-134.
[5] 王靜. CT聯合MRI對于子宮內膜癌分期的臨床意義分析.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25(13):70-71.
[6] 尹桂, 曾凡美, 曾文明. 圍絕經期子宮內膜增厚患者的陰道超聲特點及病理追蹤分析. 黑龍江醫學, 2019, 43(6):614-616.
[7] 趙濤, 宋玉霞, 張宏煜, 等. 絕經后子宮內膜癌合并感染對HE4和VEGF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15):2361-2365.
[8] 金麗瑩. 超聲(經陰道)檢查對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的診斷鑒別價值分析.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8, 24(4):91-92.
[9] 劉發芝. 腹部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111, 124.
[10] 李小倩, 崔廣和.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3):252-253.
[11] 李雪鳳, 閆婭妮, 馮艷霞, 等. 不同宮腔內病變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體積、搏動指數、阻力指數比較及經陰道二維、三維超聲的診斷價值.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0):2249-2251.
[12] 董曉燕. 比較經陰道二維超聲與三維超聲診斷內膜息肉的價值. 當代臨床醫刊, 2018, 31(5):4077, 4074.
[收稿日期: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