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卓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方法 500例婦幼保健門診體檢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年齡不同分為3~4歲組(258例)和4~5歲組(242例)。兩組兒童均采用靜脈采血檢測全血微量元素水平, 比較兩組兒童微量元素含量和微量元素缺乏情況。結果 4~5歲組兒童的鈣和鐵含量均高于3~4歲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兒童鎂、鋅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00例兒童微量元素檢測中鈣缺乏175例(35.00%), 鐵缺乏45例(9.00%), 鎂缺乏22例(4.40%), 鋅缺乏19例(3.80%)。4~5歲組兒童的鈣缺乏率40.50%高于3~4歲組的29.84%, 鐵缺乏率0.83%、鎂缺乏率0.41%、鋅缺乏率0.41%均低于3~4歲組的16.67%、8.14%、6.9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和年齡相關。
【關鍵詞】 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72
兒童健康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點和中心內容[1]。兒童生長發育包括生長速度、生長水平、身體勻稱度等, 是兒童健康狀況的重要體現[2]。兒童健康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衛生保健情況和人口綜合素質息息相關[3]。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營養因素等對于兒童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4]。微量元素雖然體內需求量不高, 但對于兒童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缺乏時容易導致相關營養疾病[5]。常見微量元素包括鐵、鈣、鋅、鎂、銅等, 對于兒童的生命健康起著重要作用。缺乏相關微量元素可能引起相應的病理生理異常, 導致兒童健康受損[6]。本研究納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所婦幼保健門診體檢的500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分析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 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納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所婦幼保健門診體檢的500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00例, 女200例;年齡3~5歲, 平均年齡(3.5±1.1)歲。根據年齡將兒童分為3~4歲組(258例)和4~5歲組(242例)。3~4歲組兒童中男156例, 女102例。4~5歲組兒童中男144例, 女98例。兩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本所健康體檢的兒童;②家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愿意承擔相關風險并同意積極配合相關研究工作。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急性、嚴重的肝臟功能或腎臟功能障礙的兒童;②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兒童;③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礙性疾病的兒童;④合并白血病、淋巴瘤等腫瘤性疾病的兒童;⑤合并先天性畸形的兒童;⑥合并嚴重遺傳性疾病的兒童;⑦合并輸血史或手術史的兒童。
1. 3 方法 所有兒童抽取2 ml靜脈血于抗凝管中, 采用天津蘭標LK98B微量元素分析儀(天津蘭標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檢測鐵、鈣、鋅、鎂等微量元素含量, 注意檢測標本的保護, 避免檢測結果不準確。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兒童微量元素含量和微量元素缺乏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兒童微量元素含量比較 4~5歲組兒童的鈣和鐵含量均高于3~4歲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兒童鎂、鋅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兒童微量元素缺乏情況比較 500例兒童微量元素檢測中鈣缺乏175例(35.00%), 鐵缺乏45例(9.00%), 鎂缺乏22例(4.40%), 鋅缺乏19例(3.80%)。4~5歲組兒童的鈣缺乏率40.50%高于3~4歲組的29.84%, 鐵缺乏率0.83%、鎂缺乏率0.41%、鋅缺乏率0.41%均低于3~4歲組的16.67%、8.14%、6.9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微量元素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 醫學上定義為人體內含量少于萬分之一體重的礦物質, 通常體內需要量<100 mg/d, 只需要從外界中攝入少量即可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7]。常見微量元素包括鐵、鈣、鋅、鎂、銅等,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共同組成營養素, 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群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 兒童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成為困擾兒童家長和臨床醫生的重要問題, 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微量元素缺乏是兒童營養不良的重要表現之一, 微量元素的監測可以為評估兒童營養狀況提供重要參考[8]。兒童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導致貧血、骨密度降低、胃腸炎等相關疾病。鈣元素是影響骨密度最主要的無機營養物質, 缺乏時容易導致骨量不足, 影響兒童生長發育[9]。兒童缺鈣容易表現為夜驚、枕禿、多汗、煩躁等。維生素D是影響鈣元素吸收的重要物質。綜合檢測25-羥維生素D、堿性磷酸酶、骨密度等指標有利于全面地分析評估兒童體內鈣元素情況, 從而制定相關治療干預方案[10]。同時, 維生素D缺乏容易使得兒童食欲減退, 進一步影響鈣元素的攝入, 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或佝僂病等。缺乏鈣元素的兒童應補充攝入魚、奶等物質, 必要時給予藥物補充干預[11]。鐵元素是參與體內血紅蛋白合成的重要物質, 生長發育期間兒童對該元素需求旺盛[12]。營養過剩的兒童容易由于攝入鐵元素含量過高或富含激素的藥物而導致發育提前, 出現性早熟的相關表現。對于缺乏鐵元素的兒童可以適當補充硫酸亞鐵、維生素 C口服片等增加鐵的攝入和利用。研究表明, 生長遲緩的兒童血中鐵離子明顯低于身高正常的兒童, 因而推測鐵離子有利于兒童骨骼生長發育[2]。鎂元素是參與體內代謝的重要輔酶, 參與人體氧化磷酸化相關反應, 從而調節肌肉神經的興奮性。由于各種食物中鎂元素豐富, 獲取途徑較多, 因而缺乏的情況較少。
本研究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 但缺乏程度較少。本研究納入納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所婦幼保健門診體檢的500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分析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結果表明, 4~5歲組兒童的鈣和鐵含量均高于3~4歲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兒童鎂、鋅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00例兒童微量元素檢測中鈣缺乏175例(35.00%), 鐵缺乏45例(9.00%), 鎂缺乏22例(4.40%), 鋅缺乏19例(3.80%)。4~5歲組兒童的鈣缺乏率40.50%高于3~4歲組的29.84%, 鐵缺乏率0.83%、鎂缺乏率0.41%、鋅缺乏率0.41%均低于3~4歲組的16.67%、8.14%、6.9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鐵元素于人體內分布廣泛, 幾乎所有組織都含有鐵, 主要參與合成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等物質, 從而起到攜帶氧氣、運輸養料、緩沖酸堿、參與過氧化物酶等多種酶合成的重要作用。鋅元素參與機體核苷酸基因的轉錄、復制和糖代謝, 具有穩定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糖的重要功能。研究表明, 鋅元素缺乏容易導致兒童體重、身高、生長激素軸、口腔磷酸酶等多項指標出現異常, 從而導致兒童生長減緩、體格矮小。貝類海產品、紅色肉類等膳食食品是補充鋅元素的重要食物, 對于嚴重缺乏的兒童也可以考慮藥物補充鋅元素。兒童身體發育迅速, 身體狀況代謝強度高, 生長發育對多種營養元素的要求大, 然而兒童消化系統等發育尚未成熟, 食物攝入量難以適應兒童的需求, 從而容易導致兒童微量元素缺乏, 進而影響兒童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鈣元素是參與肌細胞收縮的重要元素, 對于牙齒、骨骼的構成和凝血過程的啟動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時嬰幼兒可表現為枕禿、多汗、入睡困難、夜啼、易驚醒、偏食、抵抗力下降、易感冒、頭發稀疏、生發遲、學步晚、出牙晚或出牙不整齊、雞胸、X或O型腿、小兒多動癥、陣發性腹痛腹瀉等表現。缺鐵性貧血疾病是臨床兒童常見疾病, 嬰幼兒時期鐵元素缺乏會影響腦細胞的氧代謝, 容易導致大腦認知和發育功能缺陷, 這種危害是不可逆的, 并可能持續到青少年期。出現鎂元素缺乏的兒童容易導致心肌細胞功障礙, 導致高血壓、心律失常、心率過快等異常情況。學齡前兒童鎂元素缺乏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 導致患兒疲勞、精神差, 難以抵御病毒入侵, 容易感染肺炎等疾病。鋅元素缺乏同樣可以出現免疫功能障礙, 同樣容易感染相關疾病。缺鐵性貧血的兒童容易出現面色蒼白、心跳加快、乏力等臨床表現。鋅元素缺乏除了影響兒童遺傳、生殖、免疫、內分泌等功能外, 還可以影響舌部黏膜功能使得味覺不敏感, 導致兒童消化不良、食欲降低, 進一步加重營養元素的缺乏甚至導致喜食泥土、煤渣等異食癖表現。鋅元素缺乏同時容易使患兒出現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或出現舌黏膜剝脫狀的地圖舌。
綜上所述, 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和年齡相關。
參考文獻
[1] 何致敏, 徐韜, 王惠珊, 等. 我國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9, 10(5):9-13, 19.
[2] 謝曉, 李勁松, 高海英, 等. 基于網絡通訊輔助的兒童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區兒童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內科, 2019, 14(4):495-496, 508.
[3] 梁少玲, 鄧綺雯, 黃雪映, 等. 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現狀及與健康狀況關系的分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9(15):195-197.
[4] 劉星妤, 梁德專, 吳敏霆, 等. 規范健康管理服務對0~6歲兒童成長的影響研究.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19, 36(4):34-35.
[5] 胡華著, 袁妍, 徐旺, 等. Epstein-Barr病毒感染與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關性臨床研究. 抗感染藥學, 2017, 14(8):1526-1528.
[6] 陳鵬龍, 靳春雷, 陳才興, 等. 麗水地區7813名學齡前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結果與貧血關系的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7, 55(21):112-114.
[7] Nkinahamira F, Suanon F, Chi Q, et al. Occurrence, geochemical fraction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sewage sludge. J Environ Manage, 2019, 1(249):109427.
[8] 黃慧, 李國慧, 李貴霞, 等. 健康兒童血清中鈣、鎂、鐵、鋅、銅、鉛、鎘7種元素檢測結果研究.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9, 23(3):503-505.
[9] 張海龍, 張育專. 五指山地區115例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9, 27(3):379-380.
[10] 劉小甜. 不同年齡段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微量元素分析. 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 2019, 8(1):160-161.
[11] Bouchoucha M, Chekri R, Leufroy A, et al. Trace element contamination in fish impacted by bauxite red mud disposal in the Cassidaigne canyon (NW French Mediterranean). Sci Total Environ, 2019, 10(690):16-26.
[12] 張星星, 趙小軍, 于軍, 等. 西安市灞橋區學齡前兒童鈣、鐵、鋅微量元素的變化趨勢分析. 實用預防醫學, 2019, 26(3):261-264.
[收稿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