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血壓時,收縮壓(高壓)的最高值通常被視為評估心臟病風險的最佳指標,而舒張壓(低壓)的監測同樣重要。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舒張壓有助于評估人們患老年癡呆癥和中風的風險。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小組就血壓測量值和被稱作腦白質病變的大腦損傷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探索。磁共振掃描結果顯示,在1250名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與舒張壓超過90的人相比,舒張壓低于80的人大腦中腦白質病變較少。舒張壓數值最低的人,腦白質病變程度也最小。研究結論發表在《中風》雜志上。
美國心臟協會統計數據顯示,60歲人群中,約有10%~20%的人會患上腦白質病變;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絕大多數都會產生腦白質病變。腦白質由負責傳輸大腦信息的神經纖維構成,其病變會阻撓這些信息的傳遞,進而影響到肌肉運動、感知和思維,還會增加人們患中風以及思維和認知疾病的風險。
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研究員米歇爾·R·庫恩卡表示,此前曾有研究表明,收縮壓高的人動脈更加狹窄,更容易引發腦白質病變。該發現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
巴西圣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從小肥胖會導致大腦受到損傷,影響腦力。
研究人員追蹤了59名12~16歲的肥胖兒童和61名正常體重兒童,采用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考察他們的大腦白質狀態。然后利用DTI檢測結果,研究小組構建了各項異性分數(FA)測量指標,把它當作大腦白質的讀數。孩子的FA分數越低,白質損傷程度就越明顯。具體來說,“小胖墩”大腦中連接著左右半球的區域胼胝體、與情緒控制和獎勵回路相關的區域眶額回等區域,FA分數均處于低水平,這些腦內變化影響著大腦控制情緒的能力和認知功能。
此外,大腦受到的神經損傷也與一些炎癥標記物(如瘦素)有關。瘦素由脂肪細胞生成,有助于調節能量水平和存儲脂肪的能力。肥胖兒童的大腦對瘦素沒有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瘦素抵抗。它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他們持續、過量進食,然后過多的脂肪細胞又會生成更多的瘦素。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出生季節與心臟病風險有關。
此前在北半球的研究一直將春季和夏季出生與更高的死亡風險聯系在一起,赤道以南的情況正好相反。然而,這些研究無法充分控制家族病史、經濟和社會地位等因素。為克服這些缺陷,研究人員使用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中11.7萬名注冊護士的數據。研究開始時,參與者的年齡在30~55歲之間,她們每兩年填寫一份詳細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問卷。在隨訪期內,有43248人死亡,其中836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證明和醫療記錄被用來確定參與者的死因。
與以前的研究不同,這項研究發現,出生季節與總體死亡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相關性。但在考慮了家族病史、經濟和社會因素后發現,與秋季出生的女性相比,春季和夏季出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所增加。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與飲食的季節性波動、空氣污染程度,以及出生前和早期生活中的陽光照射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