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年紀輕輕怎么會得了結腸癌?在排除遺傳因素后,我的同事經詢問病史了解到,盧女士特別喜歡吃燒烤,每個星期至少要吃兩頓烤肉。這正是導致她患上結腸癌的禍首。因為燒烤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質,這種物質能夠隨著食物進入腸道,與腸道黏膜直接接觸,誘發腸癌。
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全球范圍內三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45歲以上患者居多,占到總患病人群的93.5%。但近年來年輕人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這與現代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除了上面提到的烤肉,還有兩種肉吃多了也易引發腸癌,一是腌肉,二是油炸的肉。腌制的東西一般都不能多吃,因為腌制的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后會轉化成一種致癌物質——亞硝胺;再加上本身腌制類食品含有大量的鹽分,高鹽也會增加癌變的可能。油炸的肉不僅含有大量的脂肪,還含有前面提到的致癌物——苯并芘,所以常吃油炸的肉類食品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增加腸胃負擔,引發大腸息肉,進而轉化為大腸癌。
另外,不管是烤肉,還是腌肉、炸肉,通常喜歡使用紅肉制作。而紅肉本身攝入過多,也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英國利茲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經常食用紅肉的女性罹患遠端結腸癌的風險較高。研究涉及32147名英國女性。依照日常飲食習慣,研究對象分為4組:第一組常吃紅肉,人數最多,達到65%;第二組愛吃禽肉,人數占3%;第三組愛吃魚肉,為 13%;第四組愛吃蔬菜,人數占19%。隨訪17年間,研究對象中出現335例結腸癌,其中119例為遠端結腸癌。遠端結腸位于結腸末端,為糞便儲存處。研究人員發現,愛吃蔬菜組研究對象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最低;常吃紅肉的研究對象,罹患遠端結腸癌的風險較高。其可能的原因是,紅肉含有較多的脂肪,而胃腸道在消化高脂肪類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膽汁,多余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后,會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腸黏膜,容易使腸黏膜發生癌變。在對喜吃高脂肪食物的大腸癌患者糞便檢測中發現,膽酸含量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許多倍,大腸癌患者糞便中,膽固醇含量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
所以,大家平時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及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雜糧的比例;少吃高脂性食物,特別要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因為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產生的促癌物質多,停留在結直腸的時間長,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率。
除此之外,建議40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平均3~5年復查1次。若發現腺瘤或者惡變的息肉應及時切除,并持續3年每年復查。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乏力、便黑血,要高度警惕腸癌,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斷大腸癌,腸鏡是最佳選擇,事實上,腸鏡還能發現早期大腸癌,也就是大腸腺瘤性息肉,并可通過腸鏡直接進行息肉切除,避免外科手術的創傷,可以說是預防大腸癌最經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