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博
運動給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幾乎盡人皆知。一項由牛津大學和耶魯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發現,定期運動還能極大地改善心理健康,讓你感到與多賺點錢一樣快樂。與其期望能升職加薪,不如去運動,因為運動讓你獲得的快樂堪比加薪。
這項研究分析了120萬余美國人的資料,這些人被問到:“過去30天內你有過多少次心理不適,例如,因壓力、抑郁或情緒問題而引發的不適?”此外,參與者們還被問及自己的運動習慣,并能夠從75種不同的體育活動中進行選擇,其中包括修剪草坪、做家務和看孩子、跑步、舉重以及騎自行車。
研究人員發現,經常運動的人一年內平均有35天不怎么開心,而不經常運動的人自感沮喪的日子又會增加18天。研究者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里,經常不運動的人要比喜歡運動的人多43%的精神萎靡不開心時光。而只要動起來,任何運動都能讓人心理減負。”研究還發現,運動帶來的幸福感,和不運動的人賺了25000美元的感覺是一樣的。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使大腦得到充分的氧氣和營養,改善不佳心情;使人精神集中,緩解緊張,疏導被壓抑的精力,為不良情緒提供“排泄口”。人的大腦在運動后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內啡肽也被稱為“快樂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內啡肽同嗎啡的作用比較相似,都會使人感到特別舒服、特別愉快。因此運動也會使人上癮,人們享受運動后舒服、放松的狀態。如果一段時間不運動,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運動還能促進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可以減輕萎靡不振、思維遲緩,減緩郁悶緊張情緒。
怎樣運動能使健康和減壓的益處最大,很多人尚不知曉。研究的結果顯示,首先,對抑郁、壓力等精神問題來說,無論什么類型的運動,鍛煉永遠比不鍛煉好;與不鍛煉的人相比,鍛煉的人精神健康狀況總會好一些。即使是被診斷為患有抑郁障礙的人群,也同樣是鍛煉比不鍛煉精神狀況要好一點。
在對精神狀況有幫助的運動上,在人群總體中,最有利的是團隊運動、騎單車和有氧體操。而在抑郁人群中,最有幫助的運動前兩名沒有變化,第三名是休閑運動。休閑運動指的是一種團隊體育運動,它是低強度的,只是為了玩而非競技的籃球、足球等運動,也不需要計分。
值得注意的是,運動也有可能過猶不及。每天運動時間超過3小時的參與者,其心理健康狀況比那些不常運動的人更遭。那么鍛煉多久會最有效呢?從時間上看,每次鍛煉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少于45分鐘,效果減弱;大于60分鐘,精神負擔反而會加重。從頻率上說,一周3~5次收益最高,散步的頻次可以稍高一些,最多一周6天,收益會最大。
(摘自《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