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霞 宋亦桐
截止到2月10日,已有多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免手續費”、“線上風險測評”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理財服務,其中帶抗“疫”標簽屬性的產品成為一大亮點。
記者注意到,為助力此次抗“疫”攻堅戰,交銀理財推出抗“疫”精選產品,起購金額低至1元,風險級別為R2,屬于較低風險,產品預期收益率為4.1%,封閉期為1年。這款理財產品所募集的理財資金,將主要投向生產防疫用品的優質重點企業以及其他抗擊疫情的相關領域,并免除銷售手續費、托管費和投資管理費,讓利客戶。
據工商銀行官網披露的信息,工銀理財也推出一款固定收益類、名為“工銀理財·鑫得利固定收益類封閉凈值型理財產品(戰疫專屬)”,投資期限為340天,募集期為2月7日-2月20日,業績比較基準為利率3.7%,1元起購,同樣扣除銷售手續費、托管費及固定管理費等費用,募集資金將用于支持抗“疫”融資需求、投資戰“疫”專題債等。
除了資管“新兵”理財子公司外,各大商業銀行也積極布局帶抗“疫”標簽屬性的產品。中國銀行推出“軍人專屬”“白衣天使專屬”抗擊疫情主題的專項理財產品,這兩款產品業績較基準利率均達4.05%,產品期限分別為147天、142天,銷售起點金額均為1萬元。
農業銀行也表示,如果是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或者醫生、軍人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客群,將提供高收益的專享產品。該行推出的三期抗擊疫情主題專享理財產品,分別針對全國軍人客群、全國醫護客群和湖北地區客群定向銷售,產品期限分別為169天、182天、 136天,業績基準分別為4.00%、4.00%、3.90%,銷售起點金額均為1萬元,且減免管理費,讓利用戶。
“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此類主題的產品,一方面是體現了金融機構積極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另一方面,對于很多有愛心但自身經濟情況也不太好的人而言,投資這樣的產品也可以傳遞自己的愛心。
一般情況下,客戶需要親自去線下網點辦理理財賬戶簽約,通過風險測評,才可以進行線上理財產品購買操作。但為了防控疫情,減少人群聚集所引發的風險,銀行網點采取彈性營業機制,許多客戶也減少了去網點辦理的訴求。
記者獲悉,有銀行嘗試打破首次購買理財必須到網點進行風險測評的要求。這一“指標”也被打破。記者從郵儲銀行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沒有做過風險評估的客戶也可以選擇該行理財子公司中郵理財的產品,1元起購,首次風險評估不用到柜臺,通過電子渠道風險評估后即可下單,但僅限于中郵理財發行的產品。
該人士介紹稱,如果已經開通過郵儲銀行賬戶,下載該行手機銀行App,填寫相應信息,并且通過聯網核查后自主注冊,也可以支持理財業務辦理。對于沒有郵儲銀行賬戶的用戶來說,郵儲銀行雖然支持使用他行的1類戶再注冊2類戶進行交易,但新開通的2類戶是否支持理財業務辦理,暫未有確切信息。
在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看來,受此次疫情影響,銀行理財子公司線下營銷活動將向線上轉移,同時為了避免用戶流出或將業務重點放在線上。另外,在此前出臺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明確提及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簽,在線下業務受限的情況下,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了拓展市場,或有更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轉向電子渠道拓新。

可以看到,未來理財子公司電子渠道拓新將成為一大潮流。殷燕敏介紹稱,事實上,長期以來受制于首次購買必須臨柜面簽的規定,銀行理財產品的線上代銷等業務發展緩慢。在當前的情況下,如果理財子公司推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產品,更容易獲得客戶。
但推動線上風險測評服務仍需經歷一段時間。一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講,理財產品的風險測評不是由理財子公司能決定的,主要由總行的個人金融業務部和風險部決定,也有一定條件由上述兩個部門來進行測評,目前行內理財子公司第一次購買產品還是需要去線下填寫風險測評的問卷。
另一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客服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已經簽約過的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App進行購買;沒有簽約過的客戶,需要攜帶個人身份證,通過網點辦理理財產品簽約。由于目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還是建議等防控解除后,再去柜臺辦理。
2019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元年,已有包括六大國有行理財子公司,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兩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共計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
按照監管此前的規定,銀行理財轉型需在2020年底前完成,目前仍處在過渡期內。但受疫情影響,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央行、銀保監會正在做技術上的評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是可能的。”對于存量資管業務整改過渡期會否延長,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問題,正在從實際出發,進行內部評估,盡快公布。
事實上,對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市場已經有充分預期。一位銀行業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非標業務要求2020年底壓降完成本身存在困難,因為大量非標里還包括政府信貸的項目、產業基金項目,產品期限較長,存量較多,難以在過渡期內完全壓降。”
而監管對理財子公司的設立也持積極態度,正如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在公開場合所說,銀保監會將進一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在前期已批準16家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理財子公司數量,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總資產及非保本理財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銀行優先批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