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曰營 朱玉良 李銅
摘 要:煤礦是我國經濟發展需求中的重要因素,從而推動了煤礦企業的快速發展。在挖掘煤礦作業中,存在著較多的因素影響著煤礦挖掘質量與效率。其中,煤礦機電運輸事故是影響較為嚴重的因素之一,需要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并針對原因制定解決對策,從而使事故引發因素有效控制,促進煤礦挖掘質量與效率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原因分析;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TD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01-0142-02
煤礦機電運輸是煤礦挖掘作業中必須經歷的環節,運輸質量決定著煤礦挖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分析煤礦機電運輸可知,此工作環節貫穿于整個礦井工作中,在各個生產環節都需要煤礦機電運輸。從施工角度可知,運輸工作具有涉及面廣、特殊工種多、技術性能強、工作戰線長等特點[1]。從上述內容可知,運輸是保證煤礦挖掘作業安全與推動煤礦行業發展的不可替代的工具。然而,在實際的生產作業中,經常發生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嚴重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與煤礦挖掘質量與效率,需要分析出事故原因并制度有效策略,降低運輸事故發生率。
1 引發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煤炭的充分供給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需求量不斷加大,煤礦開采的速率也快速提升,由于運輸工作人員素質低下、管理質量不高、資金投入匱乏、設備檢修與維護不足等多種問題,為運輸工作埋下了安全隱患。具體原因主要表現在:
1.1 運輸施工人員因素
1.1.1 施工人員缺乏安全意識違規操作
機電運輸工作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則進行工作,而實際工作中卻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分析原因是與施工人員的工作思想意識相關,由于缺乏安全認知,在實際工作中只注重如何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務,缺乏安全意識,未嚴格依照機電運輸的操作規程進行工作,為機電運輸事故的發生埋下了安全隱患。
1.1.2 施工人員文化水平較低未掌握操作技術
煤礦施工作業具有特殊性,存在著較多的危險因素影響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需要施工人員具備較高的操作水平,才能有效控制危險因素發生率。而實際現象是施工人員具有的文化水平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導致掌握操作技術的能力高低不一,應用于實際的施工作業中,極易因為操作技術失誤而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
1.1.3 施工人員未規定崗位職責導致實際操作不規范
為了保證煤礦挖掘作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需要固定施工人員的工作內容并掌握工作職責,從而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但是在機電運輸工作中卻存在著較多的臨時調崗現象,由于施工員無法掌握新調崗位的操作技術,導致操作不規范現象發生,為機電運輸事故埋下了安全隱患。
1.2 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培訓較為缺失
1.2.1 安全管理不完善,未嚴格實施考核工作
降低安全隱患的重要措施是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并落實管理工作,而實際的煤礦工作中卻存在安全管理工作不完善的現象,責任落實工作不足,使施工人員的工作態度不積極及思想意識中缺乏安全施工的概念,導致施工作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另外,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足,導致考核環節的工作未嚴格依照考核制度進行,使較多的技術水平較低的施工人員蒙混過關,為安全施工埋下了安全隱患。
1.2.2 安全培訓教育力度不足
煤礦挖掘工作具有較高的危險性,需要企業加強安全教育措施,使所有施工人員具備安全施工意識,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作業中可知,企業缺乏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原因是煤礦需求量較大,為了滿足自身的經濟利益,需要提高施工效率,從而忽視了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只是在施工作業前簡單的提出安全施工要求,未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有效規避措施進行培訓,使施工人員未注重安全施工,導致較多的事故發生。
1.2.3 投入資金不足
分析煤礦機電運輸設備可知,充分發揮出設備的作用需要具備整套設施,而整套設施需求的資金較大,為煤炭企業帶來較大的壓力,只有資金雄厚的大企業能夠承擔機電運輸設備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原因及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TD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01-0142-02鬧С觥S捎諫璞竿度胱式鵒看?企業在使用設備時,只要具備功能性,不會產生更換的思想。另外,由于資金投入大,如果設備發生損壞無法補救,從此可知,我國機電運輸設備具有品種少、質量較差的特點。
1.2.4 機電運輸設備老化、檢修與維護不足
由于煤礦需求量較大,煤礦企業在煤礦生產時只是注重開采效率,未重視設備的檢修與維護,使機電運輸設備高頻率作業,未采取定期的檢修與維護,使設備的使用壽命不斷縮減。另外,部分企業的機電設備存在老化現象,由于設備需求資金較大,發生老化現象無法進行更換,為機電運輸事故的發生提供了平臺。
2 解決煤礦機電運輸設備事故發生率的措施
從上述可知,引發機電運輸設備事故發生的因素較多,需要從管理、設備、施工人員等方面入手制定有效的解決策略。需要企業圍繞管理、裝備、培訓三并重的原則制定解決措施,利用計算機實時監控指揮措施實現程控化,使工作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化要求。針對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引發因素,采取如下解決措施:
2.1 針對施工人員采取的解決措施
2.1.1 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避免存在安全僥幸的心理。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安全施工意識:一是建立安全教育培訓室,培訓內容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為主,采取定期開放的方式讓案例教育施工人員。二是典型說教方式,指派專門人員成為教育導師,讓施工人員掌握“三違”具有的嚴重危害。三是事故案例家屬說教,企業可以采取定期邀請典型事故的家屬為施工人員講解自身事故發生時的狀態及引發因素,利用員工與員工間的交流影響施工人員的思想意識,提升安全施工思想[2]。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局域網、板報、電視廣播、專欄、井口大廳等多個宣傳載體宣傳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每天施工作業前,企業技術人員需要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思想意識,使施工過程提高安全性。
2.1.2 加強施工人員文化教育與業務技能培訓力度
企業需要注重施工人員的文化水平與專業技能水平,可以利用兩種方式培養施工人員的文化水平與業務技能水平,分別是成人學歷教育、脫產與業余時間業務技能培訓方式。在成人學歷教育方面,企業可以與大專院校合作辦學,開展成人本科、大專學歷教育,鼓勵員工考取本科學歷與大專學歷,從而使員工的文化水平整體性提高。在脫產與業余時間業務技能培訓方面,企業實施教考分離模式,所有員工均需經過培訓并進入相應的考核,嚴格遵從考核制度,不合格員工不給予相應的證書、不能上崗,需重新進行培訓,只有達到合格的標準才能上崗。企業還可以采取對基層單位不定時抽考,保證員工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
2.1.3 特殊工種用工制度加強管理
由于煤礦機電運輸設備具有技術性強的特點,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與綜合素質。所以,企業在選擇操作人員時,要嚴格選擇操作人員,企業要加強管理特殊工種用工制度,盡量少用或者是不用臨時工人。另外,對設備操作人員實施嚴格考核發證制度,且不能夠隨意調換特殊工種工作人員。
2.2 針對管理采取的解決措施
2.2.1 企業內部統一“安全第一”生產意識
煤礦企業在實際生產工作中,要強高企業上下統一“安全第一”生產意識,把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置,要求各級領導及生產部門要把“安全生產”作為首要工作任務。由于現階段的生產環節采取了崗位承包模式,承包商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未注重安全生產,使安全生產要求嚴重缺失。需要企業采取承包模式后,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對整個生產環節加大監察力度,使生產環節具備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安全隱患。
2.2.2 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工作
煤礦安全的基礎是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根據實踐證明可知,投入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所提升的工作效益呈現幾倍基至是幾十倍提升,促進了煤礦安全生產要求。企業需要把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作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來抓,從靜態達標轉變成動態達標,把注重施工結果思想轉變成注重生產全過程。
2.2.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強化執行力
煤礦企業需要根據煤礦的施工特點、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還要加強執行力度,不折不扣的把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在實際工作中,明確規定全礦各級干部的工作責任與所有員工的工作職責。運用“金字塔”安全管理模式,分工協作,采取層層負責模式,使安全生產的工作目標貫穿于整個生產作業中[3]。另外,企業還要建立領導組織機構,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專業管理組,明確管理責任,把實際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指標進行分解,落實在每位管理者的工作中,從而使整個安全管理系統細致化建立,全面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性。企業要堅持所有管理層、員工每日排查安全隱患的工作內容,第一時間將安全隱患有效查出,并及時制定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保證安全生產。企業還需要建立獎懲制度,利用此制度提高管理者、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又有效控制安全隱患發生率。
2.3 針對設備采取的解決措施
2.3.1 嚴格把控設備質量
在采購機電運輸設備時,要采取多種措施,比較多個生產廠家選擇出性價比較高的機電產品。企業設備科需要對進入煤礦中的各類設備嚴格把控,如果設備不具備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禁忌進入礦內生產。設備進入煤礦前,特別是電氣設備,需要企業設備科嚴格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通過設備科的嚴格把控,保證了設備的正常性能,保障煤礦施工的安全性能。
2.3.2 加強設備管理
企業要加強對設備的重視力度,采用操作技能較高的員工。在操作機電運輸設備時,必須具備正副司機、一人負責操作,一人負責監護。另外,企業需要加強設備的維修與養護工作,采取定期的方式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測試與維護,禁止設備帶病運行。在分析設備運行情況時,可以根據定檢圖表進行巡回檢查,運用包機制方式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主要措施為:固定操作人員、固定設備、固定任務,操作人員在使用的同時要管理好設備,還要采取定期維護設備、排除設備故障的工作,使設備責任有效落實。
3 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機電運輸設備事故發生原因具有較多的因素,需要企業分析存在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使事故發生率不斷降低。通過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能水平與綜合素質、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強設備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安全隱患因素,促進了安全生產性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郭瑞鋒.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J].機械管理開發,2017(10):12-13.
[2] 孟凡昌.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探討及控制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7(24):21-22.
[3] 王世玉.淺談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及控制對策[J].山東煤炭科技,2015(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