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偉 張福艷


摘 要:汽包水位是鍋爐使用過程中的重要參數指標,其指標的大小可以直接影響鍋爐的運行狀況,太高的水位會造成大量的飽和水蒸汽帶水,導致溫度快速下降,會嚴重影響安全問題,造成鍋爐不能正常運行,造成相關經濟損失,但是如果水位下降得太低,產生的汽包水量就不夠,當鍋爐在高速運轉時,汽包水的氣化速度就會變快,由于水位在進行快速下降之后,不能夠有效的進行補水,鍋爐就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影響鍋爐的正常運行,嚴重的還會引起爆炸,影響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所以,對汽包水位必須要嚴格控制,這樣才能夠使得鍋爐正常運行,由于其危害性特別大,因此需要安裝相應的監控進行實時檢測,可以時刻掌握具體情況,在水位情況發生變化時可以及時發現。
關鍵詞:熱工自動控制;火力發電廠;汽包水位;應用
中圖分類號:TM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01-0144-02
0 引言
在鍋爐系統中,如果鍋爐內汽包水位不能保持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水位可以控制鍋爐的汽包分離的速度,并且水蒸氣形成的好壞也是受水位所控制,因此必須要先去把水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從而才能保證鍋爐正常穩定的運行,而本文主要就是對汽包水位控制進行相關研究與分析圖,提出了相應的方式方法,闡述了其優劣所在,氣泡水為示例圖如圖1。
1 影響汽包水位變化的因素及動態特性分析
影響汽包水位變化的因素多種多樣,很多因素都會使得鍋爐水位發生變化,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1 鍋爐負荷的變化
當鍋爐運行穩定,并且鍋爐燃燒與給水量調節可以穩步協調時,鍋爐內部水分就會保持在一個平穩狀態,不會使得汽包水位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如果鍋爐不能正常運行,或者負荷變化很大時,給水量調節就不能與鍋爐燃燒充分配合,使得鍋爐內部水份不能保持在一個正常的范圍,汽包水位變動就很大,因為當負荷突然變大,鍋爐的燃燒與給水量調節還來不及作相應調整,就會使得鍋爐內部水飽和溫度下降,增加汽水混合物比容,增大體積,這時就會使得水位快速上升,持續負荷,使得水位一直下降,所以,這種情況下,汽包水位一般會先升高再下降,反之,突然降低負荷,汽包水位就會先下降后升高。[1]
1.2 給水量的變化
水壓變大變小的情況可以影響給水流量的變化,而給水流量的變化情況對鍋爐水位也可以產生一定的影響,結合相關具體事例,給水流量的變化會影響汽包水位的變化,如果基本條件不變,升高給水流量就會升高汽包水位,降低給水流量就會降低氣泡水位。
1.3 燃燒工況的變化
燃燒工況也可以影響汽包水位,如果燃燒量非常大,就會增大鍋爐燃燒率,鍋爐內水的氣化隨之加強,氣體混合物體積迅速膨脹,就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水位升高,接下來就是水位的下降。相反,燃燒量變少時,水位的變化情況就與上述情況相反。
1.4 鍋爐設備原因
鍋爐的設備原因中包含著設備的故障,泄漏,汽包相對水容積,如果汽包相對水容積很小的話,水位會產生很明顯的變化,相反,相對水容積越大,水位變化速度就越不明顯,并且除了水容積這一影響因素以外,高壓加熱器也可以影響水位變化,鍋爐水冷壁也可以影響水位變化,單沖量形式的自動調節控制方式雖然簡單,但是它對水位的要求就很高,要求鍋爐內的水位很大程度上都保持在正常的范圍內,并且保持時間要很長,使得水位產生的水負載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再安裝安全裝置,對鍋爐實際情況不斷進行監測,這種控制方式會產生虛假水位,這是他的最大缺點,這種調節方式會使得控制反應很慢,如果出現嚴重的情況就會出現不能夠再對鍋爐內汽包水位進行控制。
2 氣泡水位調節熱工自動控制方案
分析完鍋爐水位影響因素和變化特征以后,可以了解到,在實際運行工況和各種影響因素下,鍋爐水位的變化是呈規律性的曲線變化,相關專家可以根據這種規律性,提高鍋爐汽包水位調節的自動化控制技術,研制相關方案,從而使得就算有不同的運行工況以及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也可以將水位保持在一個合理平穩的狀態,[2]而以下分析了幾種保持水位合理狀態的方式和控制系統的示例圖(如圖2)。鍋爐水位調節的自動化控制方案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單沖量控制系統
這種控制方式是所有控制方式中最簡單的一種,單沖量可以充當氣泡水位,給水調節閥被汽包水位直接控制,有著非常簡單的控制原理和結構,并且不用投入太多投資,很容易實現。操作變量是給水量,如果鍋爐內的負荷不高,并且保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時,蒸發的水分就很少,使得水鍋爐牛內停留的時間就變得很長,不會出現假水位的現象。再配置相關安全設備,可以保證鍋爐正常運行,如果蒸發的水分較多時,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假水位現象,因此會給相關設備提供錯誤的信號,使得調節器不能夠及時有效的補水,如果有著很低的水位時,還會發生更嚴重的事故,因此大型鍋爐不宜采用這種方式,一般都是小型低壓鍋爐使用。
2.2 雙沖量控制系統
控制方式是在上一種控制方式的基礎上進行補償調節,上一種控制方式主要是通過調節自身氣流產生的壓力,而這種控制方式主要是將蒸汽的流量負壓引入,不容易產生虛假水位這種情況,使得控制系統在調水過程中能夠快速進行水位調節,但雙沖量控制形式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他會產生拋物線曲線,工作人員對其補水不能進行有效控制,第1種控制形式也會產生這種問題,不能夠有效的控制水位。
雙沖量控制方式加入了對蒸汽流量的測量,是對單沖量形式進行補充控制,汽包水位中,負荷的變化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由于單沖量是參考汽包水位,從而控制給水量,這種控制方式過于單一,很容易造成虛假水位的現象,不能夠使多鍋爐正常的運行,不能夠有效的對水量進行相關調節,而這種控制方式加入了蒸汽流量測量,即給水量被控制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虛假水位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準確有效的調節水位,將水位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2.3 三沖量控制系統
三沖量控制是在雙沖量控制的基礎上,加入了給水流量信號,這種控制方式結合了汽包水位,蒸汽流量,給水流量,經過相關的運算,將三種信號控制在一個給水閥,讓他們在鍋爐水位調節中都發揮各自的作用,可以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控制效果更好。除了上述文中提到的兩種控制方法,就引出了效果更好的三沖量控制法。由文中可知,這三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相同點,說明技術在進步,這種方法還考慮了水流量,將水流量作為一個參考,再結合以上兩種信號,就形成了三種信號,可以進行仔細運算,可以進一步了解鍋爐內部的狀態,工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問題,做出相關調節。第三種水位自動調節控制方式結合了以上兩種調節方式,讓三種不同的控制方式同時發生作用。但是也有相應的缺點,要求鍋爐里面的物料保持在比較平衡的狀態,不然當三種負壓都發生變化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汽包水位控制,但這種方法比以上兩種控制方式更加準確,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我們可以觀察相關儀器,從而時刻了解鍋爐內汽包水位,所以必須要選正確的相關儀器進行測量,采用wc系列的儀表表頭,安裝方式不能夠采用以往的安裝方式,必須用垂直儀表頭面方式安裝變壓器。[3]
3 氣泡水位調節熱工自動控制方案的實現
在進行轉爐煉鋼生產時,一般都采用了單沖量和雙沖量調節自動給水系統,根據實際情況,安裝相關報警裝置,從而保證鍋爐可以安全工作,當轉爐沒有缺氧時,采用第一種自動調節方式,通過程序控制調節閥,調節給水量,讓汽包水位保持在中間水位,當轉爐開始吹氧時,則采用第二種自動調節方式,為了讓鍋爐能夠正常運行,需要安裝相關報警設備,汽包水位一旦過高或過低,就會進行相應的報警,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進行相關控制與調節。改變水流量,可以調節鍋爐汽包水位,所以想要控制好水位,就必須要及時監控鍋爐內水位。[4]
在鍋爐正常運轉時,對水位的監測應該以就地水位計作為標準,還要參照低地位水位計和電接點水位計,使得各影響因素之間保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使得汽包水位保持在穩定的范圍內,并且必須要保證汽包水位監測指示劑的質量,能夠準確無誤的進行監測,對相關安全裝置也要進行定時檢查。
4 注意事項
根據以上汽包水位調節的自動化控制方式的相關研究,對鍋爐內水位變化的影響因素和相關特征做了相關分析,在進行具體控制應用時,應該選擇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解決虛假水位的問題,提高利用效率,可以對鍋爐汽包水位進行及時有效的調節。再結合相關報警設備,保證鍋爐可以安全穩定的工作,并且還要時刻檢查相關儀器設備,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還需要使用相關的儀表設備,相關人員要對儀表設備有具體的了解,WC系列的測量儀器最好,并且用垂直儀表頭面的方式安裝變壓器,可以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5]
5 結語
通過上述文章的研究,先分析了影響因素,發現鍋爐負荷的變化,給水量的變化,燃燒工況的變化以及鍋爐設備等,都可以影響汽包水位變化,再提出了幾種控制方式,對幾種控制系統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提出了三種自動控制方式,雙沖量控制方式加入了對蒸汽流量的測量,是對單沖量形式進行補充控制,三沖量控制是在雙沖量控制的基礎上,加入了給水流量信號,這種控制方式結合了汽包水位,蒸汽流量,給水流量,經過相關的運算,將三種信號控制一個給水閥,讓他們在鍋爐水位調節中都發揮各自的作用,可以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分析了每種系統的原理以及優點缺點,其中三沖量控制方式的效果最好,它可以使得鍋爐安全穩定的運行,提高鍋爐的工作效率提高。[6]
參考文獻
[1] 時煒,安美玲,張樹亭.電廠鍋爐汽包水位的控制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3(17):282-283.
[2] 高康林.淺談鍋爐汽包水位的自動控制[J].中國計量,2003(4):57.
[3] 丁榮,蔡新平.鍋爐汽包水位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確定[J].應用能源技術,2011(4):18-23.
[4] 黃永杰.工業鍋爐汽包水位自動控制系統分析與研究[J].煤炭技術,2013(6):151-153.
[5] 孔那.鍋爐內汽包水位控制過程[M].北京:西南交通大學出版,2016.
[6] 丁榮,蔡新平.鍋爐汽包水位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確定[J].應用能源技術,201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