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鋒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各個場所內,對于消防設施、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型消防技術的出現,尤其是消防技術呈現出綠色化、現代化的特征,不僅取得了理想的滅火處理效果,又不會對生活環境產生較大的污染,實現了無污染、高效率的滅火處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具體應用,有利于使得消防技術突破傳統技術的局限,促進整個消防工作的創新。
關鍵詞: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01-0191-02
從火災事故的影響來看,其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還會造成周邊環境的污染、植被的破壞。因此,在消防技術的發展中,要減小火災事故的不利影響,實現防火滅火與環境保護的雙重作用,需要實現消防技術的改革,用現代化的技術取得理想的滅火效果。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應用有效改變了傳統消防技術,通過應用綠色消防技術,能夠實現火災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國家與政府積極倡導綠色消防技術的推廣,有效實現了消防技術的創新[1]。
1 綠色消防技術概述
綠色消防技術涉及了綠色滅火技術、綠色防火材料等,其涵蓋的范圍相對較廣。在消防工作中,應用綠色消防技術,不僅能夠起到良好的防火與滅火效果,實現火勢蔓延的控制,還能夠避免火災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比如,在一些高層建筑中,通過應用綠色防火材料,大大提高了高層建筑的防火、抗火性能,經由潔凈阻燃技術等綠色消防技術,可以在火災發生時實現對火災區域內煙氣濃度的控制,降低火災事故損失。綠色消防技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 傳統消防技術對環境的影響
2.1 火災撲救過程中鹵代烷滅火劑的使用對大氣產生破壞性影響
火災事故發生以后,有關消防人員要立即根據火災情況,開始滅火與救援工作。但是,在傳統的消防技術條件下,主要使用的是鹵代烷滅火劑,該種滅火劑的應用雖然可以及時撲滅火勢,阻止火勢的蔓延,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卻會造成臭氧層破壞。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傳統消防技術對臭氧層產生了嚴重的損耗與破壞,臭氧空洞現象明顯,紫外線不再受臭氧層的保護,直接輻射于地面,增大了人類患皮膚癌等疾病的風險。此外,臭氧層破壞還會造成大氣污染,進而對農作物產量、海洋生態系統等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哈龍消防技術與產品是造成臭氧層破壞的直接因素。
2.2 火災撲救過程所產生的酸性氣體對大氣的污染
在火災救援時,傳統的消防技術下,主要使用的是鹵代烷滅火器,由于滅火器內氣體性質的特殊性,在滅火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酸性氣體,經由空氣分子的運動,這些酸性氣體逐步被擴散至大氣中,形成了酸雨。此外,一些附帶氣體還具有強腐蝕性,對周邊環境具有一定的威脅[2]。
2.3 火災撲救過程對水體造成的污染
在火災救援中,最需要使用的就是水,在一些消防技術中,如果將水作為主要的滅火材料,物體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燃燒產物會逐步溶于水中,燃燒過程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質甚至會進入水體直接經由地下管道排入地下水中,產生水體污染。傳統的消防技術中,化學物品、放射性物質是主要的水體污染物質,水體污染會造成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區域內人類健康與生態循環。
2.4 火災撲救過程對土壤造成的危害
傳統消防技術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水體污染直接造成了區域內土壤的污染,使得土壤中殘留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土壤污染所產生的危害相對較大[3]。
3 綠色消防技術應用的現狀
3.1 綠色消防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力度不夠
在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技術與產品的研發,但是,當前,在我國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發展中,很多綠色消防技術與產品研發機構、部門等的研發力度不足,在研發過程中受到資金的限制,無法及時進行技術的引進與產品的創新,使得綠色消防技術的更新無法滿足消防工作綠色化的要求。此外,一些研發企業存在綠色消防產品與技術單一的情況,無法實現整個消防工作的技術創新。
3.2 綠色消防技術應用意識薄弱
在我國消防工作中,很多消防部門受到傳統消防技術、工作模式的限制,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依舊沒有意識到綠色消防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將消防工作的重點放在消防效率的提升方面,缺乏綠色消防技術應用與推廣的意識,無法將消防工作與環境問題相結合,解決消防工作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思想意識上的不重視嚴重影響了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4]。
3.3 缺乏對綠色消防技術產品的監督與管理
雖然當前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了一部分的綠色消防產品,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加劇,一些生產廠家在生產過程中過于重視自身經濟利益的實現,忽略了對綠色消防技術產品的監督與管理,導致綠色消防技術產品無法在應用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 綠色消防技術的具體應用
4.1 哈龍替代技術
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是在傳統消防技術基礎上的改進。哈龍滅火系統內通過各種不同滅火能力的低級烷烴鹵代化合物來實現滅火處理,這些鹵代化合物基本上毒性較小,能夠在火災處理過程中保證較高的滅火速率,火災區域內的相關物品等基本不會受到滅火系統鹵代化合物的污染。從哈龍滅火的本質來看,其主要是通過鹵代化合物,來進行相應的化學反應,對燃燒鏈式反應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在火災事故的處理上,能夠有效燃料與氧氣化學反應的聚集,從該種技術的應用效果來看,其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在電氣火災、可燃氣體火災處理等方面都能夠取得理想的滅火效果。雖然,在哈龍滅火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其具有良好的消防處理效果,但是,在該技術應用中,大氣壓差、溫度條件會導致一些產品向大氣彌散的過程中,造成臭氧層的破壞。因此,由于哈龍滅火技術的這種技術局限,使得近年來研發出了一種哈龍替代技術,該技術屬于綠色消防技術,能夠避免在滅火過程中的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問題[5]。
哈龍替代技術的應用中,主要是將哈龍滅火系統內的相關鹵代滅火劑用其他滅火劑來替代,比如,鹵代烴類、二氧化碳、惰性氣體滅火劑等,這些替代滅火劑的類型相對較多,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往往可以根據消防工作的需求,來進行這些滅火劑產品的選擇。基于滅火劑的差異性,這些滅火技術也存在不同的技術特征與應用效果,適用于不同的火災環境狀態下。比如,以泡沫滅火為例,該技術主要是通過泡沫的作用,來對可燃物與氧氣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進而實現對火災發生要素、環境的控制,即使在密封過程中,泡沫也不會受到任何的破壞,有效起到了重要的阻燃作用。從當前泡沫滅火技術的應用來看,其往往包含了兩種泡沫類型,蛋白泡沫與合成泡沫,前者主要以水解蛋白為基料,而后者以合成表面活性劑為基料。此外,非揮發性哈龍替代物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具有揮發性,屬于一種有機化合物,在實際的滅火過程中,其揮發特性與液體流動性可以有效保障滅火的效率,即使是大范圍的火勢,該種滅火技術也能夠取得理想的滅火效果,比如,在原油、涂料與油漆滅火中。惰性氣體滅火技術在滅火過程中主要借助于惰性氣體的特性來進行氧氣濃度的稀釋,當氧氣濃度降低以后,火勢也將逐步減小。總之,哈龍替代滅火技術比傳統哈龍滅火技術更具優勢,不僅能夠實現對火勢的控制,還能夠保護火場區域內的環境[6]。
4.2 綠色阻燃技術
綠色阻燃技術也屬于一種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阻燃劑的使用,來使得相關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燃特性,從而實現火災的預防與控制。因此,基于其技術原理,綠色阻燃技術并不能完全消除火災隱患,但是,該種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了火災的危害,縮小了火災影響范圍。當前,隨著綠色阻燃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火災事故的處理上,最為關鍵的就是要進行阻燃劑材料種類與性能的完善。綠色阻燃劑需要具備良好的耐熱穩定性、耐光穩定性特征,在消防工作中延緩火勢的蔓延,實現對火災有害物質的控制。當前,應用較多的綠色阻燃劑主要包含了無鹵膨脹性阻燃劑、有機硅阻燃劑。
4.3 細水霧滅火系統
細水霧滅火技術最早出現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到今天,細水霧滅火技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逐步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哈龍滅火替代技術。在細水霧滅火系統內,其系統構成相對復雜,細水霧主要是經由噴頭噴出的,因此,噴頭也就成為了細水霧滅火系統內的重要部件。噴頭內包含了噴頭體、微型噴嘴、芯體、濾網。濾網是水體進入的主要通道,經由濾網,水體可以直接進入噴頭內部,在受到壓力作用以后,水體會在彈簧、噴嘴與噴嘴芯所形成的螺旋空間內維持高速的旋轉運動。而水流流經噴頭的小孔以后,會在一定的作用下被擊碎,使得水流從噴嘴中以錐面射出,形成了微小的霧滴。細水霧滅火技術下,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水滴的體積相對較小,而表面積與密度卻很大,在一定的環境溫度條件下,細水霧逐步被氣化,在火災處理時起到吸熱與降溫的作用。此外,細水霧的形成還能夠對氧氣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降低了火場區域內的氧氣濃度,避免了火勢的蔓延,對于火場區域內的燃燒液體具有稀釋、浸潤作用,有效避免了復燃現象的發生。在細水霧滅火技術下,噴嘴所噴出的細水霧大范圍地分布于火場區域內,火場上部纖維狀霧滴的形成,能夠發揮霧滴的吸熱作用,降低火場區域內的溫度,有效實現了對易燃點的控制,對于抑制火勢、控制復燃具有明顯的作用,屬于一種應用最為普遍的綠色消防技術。
5 結語
近年來,在生產生活中,火災事故頻發,造成了巨大的事故損失,不僅體現在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方面,還體現在火災污染方面。因此,消防工作中,要加強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應用,降低火災污染程度,提高消防工作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亮,徐秋珍.綠色消防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5,41(06):293+295.
[2] 孫紅梅.綠色消防技術應用研究[J].時代農機,2016,43(03):171-172.
[3] 胡振海.探析消防技術與環保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2):2.
[4] 馬嘯,劉官昊.試探綠色消防技術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7(17):150.
[5] 詹治雄.現代化綠色消防技術的應用[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6):26+28.
[6] 武曉輝.消防技術與環保的關系淺析[J].科技與企業,2015(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