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星星之火》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民族歌劇,是西方歌劇形式與東北地方民歌曲調相結合的歌劇。《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作為該歌劇女主人公李小鳳的重要詠嘆調,在歌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歌劇《星星之火》以及詠嘆調《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的聲音與情感處理等方面進行簡單介紹與分析。
【關鍵詞】歌劇;《星星之火》;李小鳳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24-02
【本文著錄格式】呂傲.淺談民族歌劇《星星之火》李小鳳的詠嘆調《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的演唱分析[J].北方音樂,2020,02(04):43-44.
一、歌劇《星星之火》概述
(一)創作背景及主創人員
歌劇《星星之火》名字取自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大型歌劇,也是第一部反映東北抗聯題材的大型歌劇。歌劇《星星之火》由20 世紀 50 年代初魯迅藝術學院的師生們共同創作,李劫夫作曲,侶朋等人編劇。歌劇《星星之火》的出現在當時掀起了一陣熱潮。2015年,沈陽音樂學院重新排演《星星之火》。該歌劇藝術總監劉輝表示,重新編創《星星之火》,旨在向為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作出卓越貢獻的英烈致敬,向為這部歌劇付出心血的前輩藝術家致敬。沈陽音樂學院將繼承魯藝傳統,弘揚魯藝精神,不斷打磨這部經典作品,為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研究和人才培養做出積極貢獻。重新編排的《星星之火》又在新時代掀起了一陣熱潮。
(二)劇情介紹
《星星之火》講述了東北抗日聯軍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與人民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全劇以抗聯女游擊隊員李小鳳的成長歷程為主線。李小鳳的父親是抗日組織的一員,因漢奸孫晶石告密,被日本鬼子黑田抓走。李小鳳受到父母的囑托,上山尋找游擊隊。在尋找游擊隊的途中,正在迷茫困苦的時候遇到了樂觀向上的老交通員老李頭,并在老李頭的指引下成功找到游擊隊,并加入游擊隊成為一名女游擊隊員。在加入游擊隊期間,遇到了自己的哥哥、經歷了楊主任的犧牲,李小鳳逐漸成熟起來。李小鳳在回鄉執行勘察任務時落入圈套,日本鬼子以母親作為要挾;逼李小鳳透露游擊隊行蹤,李小鳳寧死不屈。在千鈞一發之際大部隊趕來,擊退黑田與孫晶石,解救了李小鳳與村民,解放了李小鳳的家鄉。
二、《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的音樂特點與演唱分析
(一)《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的音樂特點
李劫夫、侶朋等人在創作歌劇《星星之火》的時候十分注重地域風格特點及風土人情的描寫。旋律大量采用了東北民間音樂、戲曲等元素,將地域特點鮮明地呈現出來。在歌劇的唱段與道白中,充分運用了獨具東北地域特色的方言及景物,體現了濃郁的東北地域特色。該劇大量使用了地方特色元素,有著豐富民族音樂文化底蘊和高超創作才能的李劫夫,在其創作中主張“什么地區用什么調”,注重選擇某一民族或地區代表性的色彩音調,以音階、旋法為素材與基礎進行再創造。《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是其中一部重要的詠嘆調。通過這一唱段,李小鳳不僅介紹了自己的身世、國恨家仇和立志要尋找并參加游擊隊的目的,并將人物的情感與特點進行了充分的展現。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情感充沛,變化豐富,是比較典型的詠嘆調寫法。李劫夫的創作“依字行腔、按聲歸韻”, 他強調“音樂的語言化,語言的音樂化”。這些優秀的思考都在《星星之火》中一一展現出來。
(二)《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的演唱分析
《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是主人公李小鳳在遇見交通員老李頭訴苦時所演唱的作品。新版由陳思創編的版本比原作多出“仇恨在心里生了根,血債要用血來嘗。騎馬打仗驅強盜,勇敢的人們才能驅走虎豹和豺狼。”原作品只交代了李小鳳離鄉的經過,而由陳思創編的版本更描繪了李小鳳的內心寫照,更易引起演唱者與聽眾的共鳴。
該作品篇幅短小,旋律較簡單但音域跨度較大,所以演唱難度較大。根據旋律走向,整體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家住在附近安邦河旁,我爹在村里鬧革命,哥哥他上隊參軍離開了家鄉。”這一段是李小鳳向交通員老李頭訴說自己的身世及家人情況;第二段為“那一天傍晚雪飛揚,日本兵來到咱的村莊,我爹爹被鬼子綁走了,我連夜跑上山來離開了親娘。”這一段是李小鳳在訴說自己被迫離鄉的不幸遭遇;最后一段為“仇恨在心里生了根,血債要用血來嘗。騎馬打仗驅強盜,勇敢的人們才能驅走虎豹和豺狼。”這一段描繪出李小鳳勢必報仇的決心。在演唱的時候,我們應該時刻把握在歌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此時的李小鳳還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在聲音處理上我們應該在科學發聲方法的基礎上注意與人物性格的結合,從而完成歌劇中的人物形象。
1.科學的發聲方法是前提
無論我們演唱什么樣的作品,戲曲、古詩詞作品還是歌劇,我們都應該有一個觀念就是我們是在演唱,演唱即是要給聽眾美的聲音。我們如何能唱出美的聲音呢?這就需要我們有科學的發聲方法。氣息是基礎,良好的氣息支撐是完成作品的首要條件。然后是腔體,一個好的腔體是給人以美的感受的。支點是聲音外傳的重要環節,準確地找對支點對于每一個演唱者都是必須要做到的。只有在正確地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我們才能將其運用到作品中。
2.《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演唱重難點分析
《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音域跨度較大,第一句“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中的“窮”字咬字較難且音較高,到小字二組的g,然后音樂走向就向下了。這句是點題的一句,應該是以訴苦的口吻,委屈的表達。“我爹在村里鬧革命”中“鬧革命”這三個字音域較低,但也要唱得堅定,注意聲音位置不能掉。
第二段是李小鳳情緒的一種爆發。“那一夜傍晚雪飛揚”中的傍字口腔打開,建立支點,因其音突然升高,支點必須立住,上口蓋向上打開,有利于更好地將聲音塑造出來。“我連夜跑上山來離開了親娘。”這一句我認為應該添加哭腔,哭著唱出來,更能表達女主人公李小鳳的難過。
第三段是陳思另外重新創作的一段,是在原有的音樂基礎上,展現李小鳳的內心憤恨與要報仇的堅定信念。整體在這段演唱時,我們可以將聲音放寬,建立較大的聲音腔體。其中“仇恨在心里生了根”其中的“心”字是個難點,我們將下支點穩住,口腔里打開,頭腔支點集中。必須做到這幾點才能完成這個字。最后一句“勇敢的獵人才能驅走虎豹和豺狼”是這首作品的高潮部分,這是在歌劇中一個唱段收尾里經常出現的一種模式,我們選擇用強收做處理。這段整體上音量較前兩部分強,給人一種李小鳳勢必報仇的決心,那種堅定的信念感應從我們歌唱者的聲音中反映出來。
《我是個窮苦的小姑娘》作為歌劇《星星之火》女主人公李小鳳重要的詠嘆調之一,我們應該注重在演唱這首作品時所展現的人物形象與人物心理。只有做足功課,深刻體會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詮釋。
三、結語
歌劇《星星之火》這一偉大的創作在20世紀5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在現在,2015年沈陽音樂學院師生的改編創作將經典再次搬上當今的舞臺,更引起了不同凡響。筆者在親自觀賞完該歌劇后內心充滿了震撼。我們不僅從中看到了舊時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同時也看到了現代魯藝后輩的創新能力。沈陽音樂學院師生尊重原作,在與原作風格統一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加符合當今大眾所能接受的音樂形式。復排后的《星星之火》劇情情節更為緊湊合理,音樂更為動聽震撼。而且他在保留了李劫夫先生留下的大量經典作品的同時,也創作了詠嘆調《一輪明月照松林》、重唱《兄妹相見》《漫山遍野都是什么歌》等大量的優秀作品。歌劇《星星之火》的復排豐富了上一代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使“魯藝”精神繼續前行在當今的藝術之路上。
參考文獻
[1]魏巍,魏煌.歌劇《星星之火》創作歷程溯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
[2]劉輝.傳承與超越 堅守與擔當——談歌劇《星星之火》[J].音樂生活,2016(12).
作者簡介:呂傲,沈陽音樂學院2017級民族聲樂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