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再不要去做情郎》的演唱方法為研究對象,全面梳理莫扎特歌曲的創作特色,并深入研究了其作品的時代背景,綜合分析劇情人物設置及特征,同時還介紹了當時歷史背景下人物內心的心理活動和社會關系,基于此系統探究男中音演唱方式在該作品中的應用。本次研究主要由三個模塊構成:第一部分分析莫扎特所在時代的歷史背景和法國大革命前期社會矛盾,和各個階層的思想狀態進行全面闡述,并以階段為維度展開研究。從環境及劇情兩個層面對該作品進行概要的敘述,同時分析了一首詠嘆調《請不要做情郎作品》。最后從聲樂演唱技巧的運用等維度,展開對費加羅演唱特征的論述。本次研究指出,提升詠嘆調曲目的演唱水平,必須熟知并掌握古典歌劇作品的創作背景、時代特征及詳盡的劇情、劇中人物的互動關系和內心活動特征。這些無疑是演繹好歌劇詠嘆調的必要因素。
【關鍵詞】歌劇;莫扎特;費加羅婚禮
【中圖分類號】J67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85-02
【本文著錄格式】羅鵬.《請不要做情郎》的演唱技巧與藝術風格[J].北方音樂,2020,02(04):85-86.
一、關于《費加羅的婚禮》的研究
(一)劇情介紹
劇中的角色包括男仆費加羅及女仆蘇珊娜。費加羅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仆人,與同為仆人的蘇珊娜墜入愛河并準備結婚。然而,兩人卻被阿瑪維瓦伯爵百般阻撓,阿瑪維瓦伯爵借助權勢和地位對蘇珊娜產生了非分之想,甚至想恢復擁有蘇珊娜的初夜權。因此,費加羅、蘇珊娜聯合伯爵夫人對伯爵給予了教訓。
為了讓伯爵進入提前設置的圈套當中,蘇珊娜給伯爵寫了表達愛意的情書,信中,蘇珊娜邀請伯爵晚上到花園見面。伯爵收到所謂的情書之后,意外的同時也非常期待,裝扮后前往約會地點。晚上的花園極為漆黑,伯爵在瘋狂表達愛意時,花園的燈光突然亮了,而此時他摟在懷中的女人并不是蘇珊娜,而是夫人羅西娜。伯爵此時十分狼狽和羞愧,不僅給自己的夫人下跪道歉,還保證不再騷擾費加羅及蘇珊娜。費加羅和蘇珊娜取得了勝利,兩人順利地舉行了婚禮。
(二)對《請不要做情郎作品》的研究
歌劇第一幕的尾聲出現了由費加羅演唱的《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這一詠嘆調。凱魯比諾注意到伯爵言語騷擾蘇珊娜,而同時,伯爵認為凱魯比諾與自己夫人有不正當關系,因此,深受刺激的伯爵命令其參軍。而對于凱魯比諾而言,其并不愿意去參軍,心里極度忐忑不安、不知所措。費加羅在這種情況下唱起了《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這一詠嘆調,用歌曲來勸說凱魯比諾忘掉愛情和過去的一切不快,鼓勵他以男子漢的氣魄,勇敢地去當兵、扛槍、打仗。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樣:“真正的男子漢就是需要在軍隊中磨礪,在磨礪中成長,……”。
該音樂作品時長為3′50″,共有115小節,其寫作手法主要以古典回旋曲式為主,其進行曲風格極為明顯,全曲 4/4拍。
該曲目結構分析如下所示:
從3拍開始,樂曲的速度逐漸提升,情感變化也較為明顯,曲子速度快速結合,強弱對比明顯,利用連續的八分音符,C大調體現了曲式歡快的特征。疊部部分(2~13)是個長為12小節進行對比的(abb)的三段式樂句,單一曲式性布局,始終保持在C大調上。使用歐洲古典軍隊常用軍樂曲式,其進行曲風格極為明顯。
由兩個并行的第一句,長等節構成,帶有附點,節奏三度下行的之上動機(見例1);第二樂節是第一樂節的二度模進。三和弦的五音和三音附點節奏的配合,體現了歐洲古典軍隊的進行樂特征(即三音、主音和五音),本身也具有顯著的穩定性。
本曲子的第二句進入對比,使用小軍鼓的節奏型,和主和弦分解,采用線式的直上行,這是與第一句的明顯特征,半終止在主和弦上;主和弦與半終止的拆分,加上齊奏是指出現沖擊性。結合歌詞主題,讓主角凱魯比諾有了參軍的念頭,演唱者在演唱中聲音要鏗鏘有力,將不完滿終止改為完滿終止。采用的是主和弦的分解,樂隊的齊奏使其具有明顯的沖擊性。疊部之后有兩小節向第一插部的過渡(14~15),轉至屬調G大調上。第一插部(16~31)的部分(16~26)由兩個呈延伸的遞進句構成,保持在G大調上。之后是向疊部再現的過渡。
第一插部與疊部相比,具有音域不寬的特征,位于中低音區,音調體現了陳述和敘事。上句是相等的兩個樂節構成(16~20),利用器樂對中間進行區分;過渡部分在保持伴奏音型的同時,使用下句的材料移位并重復,結束段在G大調的主旋律上延長,以此為主調C大調的屬和弦、為疊部的再現作準備。
疊部第一次再現屬于完全再現(32~43),此時,音樂并無太大變化,在歌詞上也與之前保持一致。
第二插部的部分44~69小節可以被拆分成兩個板塊,44~57小節屬于第一板塊,以歐洲進行曲節奏為主,通過快板配合充分圖形軍隊進行曲風格。轉調頻繁,從C大調開始,經過G大調、e小調,結束在e小調五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上。
第一部分的進入階段,主要通過主屬音來突出主題,疊部分凸顯了音高的特征。而在等分型節奏的運用中,其實際效果與疊部相比具有較大差異。人聲部分略短,并且器樂間奏嵌入其中,營造了人聲和閱讀問答式氛圍;而從問答角度分析,第二部分(58~69)保持第一部分的節奏不變,并且融入了新的節奏元素,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了音樂曲調的流動性,也使旋律富有敘事性,轉回C大調,結束在C大調屬音到主音的強勁有力的進行上。
疊部第二次再現前,存在8個小節間奏,其間奏材料與第一個間奏保持一致,只是在規模上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擴展,終止在G的主和弦上,為下一次疊部重現創造條件。疊部第二次再現也與(78~89)保持一致。
尾聲(90~115)主要由兩板塊構成,分別為聲樂尾奏及器樂尾奏。前者主要以主三和弦和第二插部的材料為主,進行在主調C大調上。通過通過主和弦的三個音級來體現旋律,這種方式更能凸顯旋律的力度,融合“凱魯比諾你很勇敢,你的前途很遠大”的敘述,進一步凸顯了人物的決心。在第97小節時,三連音節奏的主和弦逐步分解,利用木管音色突出了“軍號聲”。而后者主要通過重復尾奏來展示,尾奏部分剔除了聲樂部分,此外還以莫扎特特有的大團圓進行結尾。
二、“你再不要去做情郎”的音樂分析
歌劇中的獨唱形式主要有詠嘆調和宣敘調。但是,兩者卻有著不同的表現特色,前者是注重運用優美動聽的旋律和聲樂演唱技巧的抒情調,而后者一般僅限于像朗誦和敘述式的平鋪直續的調式。當某一角色在劇情發展的進程中要抒發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并連續發出感嘆時,將內心的喜怒和哀怨傾訴出來,此刻會暫停劇情的進程,詠嘆調成為主題。演唱詠嘆調,演員要積累對劇情和角色的理解,真情投入,運用各種演唱技巧才能處理好所演唱曲目。詠嘆調的演唱過程,實際上是體現了一部歌劇作品從創作者的精神產品轉變為物化的演繹過程。演唱者應根據劇情具體內容,認真揣摩劇中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規律和特點,為準確形象地表現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動做好準備,使角色的舞臺形象效果不僅形象更要神象。莫扎特歌曲中的人物都具有鮮明的任務特征,都具有沖破外界束縛的強大動力,都在為求得尊嚴和自我解放而戰斗。此外,他們與普通人也具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矛盾的結合點、道德評判標準、沖動行為及對理想的足球等。在莫扎特歌劇中,其人物形象設置并不是傳統理念中的經典形象,而是真實的、血肉豐滿的且具有各自特點的社會人,他們在社會中擔當不同的角色,有社會責任、有社會擔當,其言行較為貼切。在莫扎特看來,喜劇表演必須遵循嚴肅認真的原則,一旦脫離或者摒棄這一原則,將會對美學藝術帶來負面影響。這意味著演唱者在演唱歌劇時,要充分準確地掌握住人物形象的“度”,表演不應過于夸張,夸張的表演會讓人物形象出現扭曲及失真的情況。對于費加羅而言,其對這一形象的塑造雖然十分到位,表演形式及人物性格多樣,然而,如果不注意表演的“度”,將表演表現得過度夸張,必將會是得不償失,可能會顯得不真實。所以,對于演唱者而言,不應突破適度原則和規范。在充分理解并掌握了劇情并適度地把握表演尺度的基礎之上,再從演唱技巧等方面對整部作品進行把握。和掌握作者所要表達和表現的情境并不能精確影響演唱速度。所以,情景及速度這一兩大元素具有相互制約和促進的關系,這說明一定情景下,需要相適應的速度與之配合,而演唱中一定的演唱速度也會讓觀眾聯想到相應的情境。
參考文獻
[1][英]羅賓遜·肯尼迪.牛津巴洛克音樂[M].北京:大眾出版社,2007.
[2][美]本·華萊士.西方巴洛克音樂史[M].北京:國家音樂出版社,1997.
[3]The New Grove an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4]Concis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published by W.W.Norton and Company,Inc.2002.
作者簡介:羅鵬(1985—),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表演,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