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明確中國—東盟背景的基礎上,強調了該背景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同時提出了依托政府支持打造音樂旅游文化品牌、重點展開與東盟各國的音樂教育互動合作等一系列中國—東盟視域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優化策略。
【關鍵詞】中國—東盟;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周建峰.中國—東盟視閾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02(04):141-142.
引言
在長時間發展以來,中國—東盟始終守望相助、攜手前行,雙方關系不斷升級。在“一帶一路”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我國與東盟各國的交往更為密切,經濟、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加深了我國與東盟的友好合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廣西沿海地區音樂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其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一、中國——東盟背景分析
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多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始終守望相助,雙方關系不斷升級。當前,中國—東盟人文往來更為密切,民心相通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截至2019年,我國與東盟國家已先后創立文化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創新合作年、媒體交流年等主題合作年和教育交流周等主題周,成果豐碩。雙方人員往來迅速擴大,2018年達到5700萬人次,每周近4500個航班往返于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中國成為東盟最大的旅游客源國。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文化方面的深化合作,2012年以來,我國展開了“中國—東盟音樂周”活動,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音樂交流建立了非常好的平臺,隨著資金投入的增多,該活動已然成為國內又一個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國際性音樂活動。在中國—東盟視域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策略必須展開進一步優化升級。
二、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分析
當前,中國—東盟面臨合作深化、關系升級的“窗口期”,為了建設關系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必須要進一步加深我國與東盟國家的多方合作、人文交流等[1]。其中,音樂文化交流是我國與東盟國家人文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切入點,需要重點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求深入挖掘、保護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的音樂文化交流提供支持。同時,依托現有的音樂文化資源,能夠推動廣西沿海地區旅游業的更好發展,促使當地經濟水平提升。由此能夠了解到,在中國—東盟視域下,展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極為必要。
三、中國—東盟視域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策略優化
(一)依托政府支持打造音樂旅游文化品牌
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緊密合作的背景下,雙方人員往來迅速擴大,出境旅游行業迅速發展。筆者認為,廣西沿海地區應當抓住這一時代機遇,深入挖掘、利用現有的文化音樂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參觀旅游,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更好地發揮出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價值。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與參與,結合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的特點,塑造出主題為“山海音樂文化交融”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同時,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技術優勢,實現旅游文化品牌的廣泛傳播,提升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在我國以及東盟國家的知名度。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重點對“唱哈節”這一廣西沿海區域傳統音樂活動進行開發利用。可以開發出幾個旅游區域,常年組織與“唱哈節”類似的活動,避免游客錯過唱哈節展開的固定時間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觀光體驗,還能夠依托職業“哈哥”“哈妹”的人才培養實現唱哈節文化的傳承發展。
(二)重點展開與東盟各國的音樂教育互動合作
1.學術交流
與東盟國家共同完成學術交流平臺的構建,并重點依托高校資源打造示范性合作項目。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點發揮出“中國—東盟音樂周”活動的作用,為各國音樂文化的交流與共同發展提供優質的平臺支持。同時,應當擴展“中國—東盟音樂周”這一平臺在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發展中的功能,與東盟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音樂專家學者展開文化交流,提升廣西民族音樂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
2.合作辦學
可以與東盟國家建立音樂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實現合作辦學。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設置交換生制度,實現音樂人才的共同培養,加深音樂文化交流程度;設置音樂合作院校、培訓中心、實習基地等,傳播我國特別是廣西沿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并積極吸納東盟國家的優秀理念;在音樂人才培養中,可以引入專業采風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東盟國家學習其民族音樂,并在當地舉辦聯誼晚會,豐富我國音樂人才的知識面。
3.形成東盟課程體系
在高校中引入東盟課程體系,例如可以開設東盟藝術系,以適應中國—東盟深入交流合作的大背景,加深與東盟國家的音樂教育互動合作,推動廣西沿海區域的音樂文化進一步優化發展[2]。同時這樣的模式還能夠促使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向東盟國家的反向輸出,促進廣西文化藝術產業升級。
(三)打造中國—東盟音樂文化周的文化品牌
1.創新品牌文化內涵
依托廣西沿海地區的音樂教學資源、演出經驗、地域優勢、人文涵養等因素,創建“中國—東盟音樂周”的個性化文化品牌,推動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實現區域互補。
2.聯合推廣營銷
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音樂周”活動的影響力與知名度,需要結合其他中國—東盟交流活動,包括中國—東盟博覽會、國際民歌節等完成推廣。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音樂周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為大眾傳媒推廣模式的落實提供支持。
在“中國—東盟音樂周”活動的支持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得到了保護與傳承,同時在音樂周活動中實現了大范圍傳播,實現了更好的開發與利用。
(四)在傳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中實現創新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就必須在保證音樂文化順利傳承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展開優化創新,而當前的中國—東盟深入合作為這一過程的落實提供有力支持。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第一,重點保護廣西沿海地區現存的音樂文化及相關民俗活動,宣傳保護與傳承相應文化的重要性;第二,優化音樂人才培養模式,聯合東盟國家共同完成面向中國—東盟國際化音樂人才的培養,以人才推動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的創新;第三,創新民族音樂作品。深入群眾生活實現當地音樂文化精華的提取,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對歌曲新創或改變,提升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的市場競爭力;另外,還可以充分吸納東盟國家的民族音樂優勢,增強廣西海洋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合作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廣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極為必要。通過依托政府支持打造音樂旅游文化品牌、重點展開與東盟各國的音樂教育互動合作、打造中國—東盟音樂文化周的文化品牌、在傳承沿海地區音樂文化中實現創新,提升了我國與東盟國家音樂文化交流的深度,促進了廣西沿海地區及其音樂文化資源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雨.“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與東盟高校音樂教育互動與合作研究[J].智庫時代,2018(45):251,259.
[2]趙雪吟.“中國—東盟音樂周”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創作的促進作用[J].歌海,2018(5):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