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萍
生活中,很多人都分不清食品、藥品和保健食品。那么,它們到底有什么區別?你買回來的東西,又屬于哪一類呢?
藥品:是指用于預防、診斷、治療人體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特定物質。其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類藥、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是利用天然或化學合成原料,經過法定的臨床實驗與分析研究,最終經嚴格的工業化程序而制成。
藥品主要面對患有疾病或生理機能受損的人群,需要在說明書中明確標注藥物成分、用法用量、用藥禁忌、不良反應等方面的規定,分為需要由醫生或藥師開具處方的處方藥,和可以自行購買的非處方藥。需注意的是,藥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服用時一定謹遵醫囑,一般來說不適合長期或大量服用。
此外,藥品外包裝上需注明藥品批準文號,其格式為“國藥準字+1位字母+8位數字”,其中字母常見有H、Z、 S、J等,代表的意義依次為:化學藥品、中藥品、生物制劑、進口分包裝藥品。“準”代表國家批準生產的藥品。非處方藥又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分別標有紅色和綠色OTC標記,區別在于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保健品的一個大類,同屬于保健品大類的還有保健藥品、保健化妝品、保健用品等,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其一般有規定的食用量及特定的食用范圍,適宜于特定人群。保健食品可以聲稱具有調節機體功能、預防某些特定疾病或改善體質的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很多人容易將保健食品與藥品混淆,事實上,保健食品僅可通過口服使用,而藥品除了口服還可以采取注射、涂抹等使用方法。保健食品在生產工藝以及療效等方面與藥品也是完全不同的,宣傳時不被允許出現有效率、成功率等相關信息。目前,國家對保健食品的功能規定有27種:1.增強免疫力;2.輔助降脂;3.輔助降糖;4.抗氧化;5.輔助改善記憶力;6.緩解視疲勞;7.促進排鉛;8.清咽;9.輔助降血壓;10改善睡眠;11.促進泌乳;12.緩解體力疲勞;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15.減肥;16.改善生長發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營養性貧血;19.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20.祛痤瘡;21.祛黃褐斑;22.改善皮膚水分;23.改善皮膚油分;24.通便;25.對胃黏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26.調節腸道菌群;27.促進消化。凡是超過上述27種保健功能范圍的宣傳都是虛假宣傳。
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志為天藍色,呈帽形,俗稱“藍帽子”,也叫“小藍帽”,標志下方為批準文號和批準部門。其中2003年以前通過審批的批號是“衛食健字”(“衛”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食”代表食品,“健”代表保健食品),2003年以后通過審批的批號是“國食健字G(J)”(“國”代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代表國產,“J”代表進口)。
食品:是可供人類食用或飲用的物質,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煙草或只作藥品用的物質。食品的應用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能量和營養成分,不強調特定的功能,沒有服用量的要求,且無特定的食用范圍。它的主要功能是充饑,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所面向的群體是所有具有進食與消化功能的人類。這是一個基本的分類,在它之下,又有主食、輔食等龐大的分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