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
哺乳期女性也有需要麻醉并接受手術的可能,或是剖宮產時需要用到麻醉藥物等。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全身麻醉之后能否母乳喂養?是否存在藥物危險性?根據現階段流行的觀念,麻醉藥物強效而危險,當嬰兒攝入含有麻醉藥物的母乳后,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因此,過去建議媽媽們在接受使用麻藥的手術后24小時內停止哺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全身麻醉后到底能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呢?
乳汁中藥物的濃度取決于藥物的分子量、蛋白結合率、脂溶性及酸堿度。藥物相對分子量越大、蛋白結合率越高,脂溶性越低及藥物越偏堿,藥物進入乳汁中的量就越少。臨床起鎮靜和抑制呼吸作用的麻醉藥,多是采用脂溶性鎮靜劑、阿片類鎮痛藥以及催眠藥等。這意味著,麻醉藥物在人體脂肪含量越高的組織或體液中,其濃度越高。人體全血中總脂肪的含量為0.37%;母乳中總脂肪含量為4.74%;而在腦組織器官中,總脂肪含量占比保持在10%~12%之間。
媽媽們哺乳時都是清醒且有意識的,這意味著她們腦內的麻醉藥物濃度低于它作用時的濃度。由于人腦組織中的脂肪含量遠高于乳液中的脂肪含量,即麻醉藥物在人腦中的濃度要比母乳中的濃度高得多。因而可以推斷,哺乳期女性在清醒且有意識的狀態下哺乳,麻醉藥物在母乳中殘留的濃度很低。
此外,哺乳期嬰兒攝入的任何藥物都要經嬰兒的腸道吸收,而這個吸收是緩慢且低效的。一般手術的麻醉藥效會持續小于2小時,而為了減輕術后傷口疼痛的止痛藥只需要使用幾天。這些藥物被新生兒通過母乳攝入再到小腸吸收的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為什么專家建議全身麻醉后可以繼續母乳。國外也有少量文獻證實,絕大多數母親可以在麻醉、鎮靜、鎮痛后,已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母乳喂養。
在哺乳期間,媽媽們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健康。當出現身體上的小問題,很多媽媽擔心吃藥會對寶寶不好,要么不吃藥咬牙堅持硬抗,要么含淚狠心斷奶。其實,哺乳期安全用藥,也是有方法可以做到的。
1.判斷藥物安全等級
哺乳期安全用藥“L”分級是美國兒科學教授Thomas W. Hale提出的,他通過總結所有有臨床應用數據的藥物,包括其理化性質、代謝動力學參數,并利用理論嬰兒劑量(TID)、相對嬰兒劑量(RID)和藥物乳汁/血漿比值(M/P)等參數,歸納了數千種藥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危險分級。Hale教授將哺乳期用藥按其危險性分為L1~L55個等級,認為L1級藥物最安全、L2級藥物較安全、L3級藥物中等安全、L4級藥物為危險、L5級藥物為禁忌。一般來說L1~L3級的藥物都是比較安全的,使用時不需要停止哺乳。建議媽媽們盡量選擇L1、L2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腎上腺素、阿莫西林等。部分L2、L3的藥物需要留意用藥注意及警告,盡量選用半衰期短(1~3小時)的藥物。使用L4、L5的藥物需要停止哺乳,何時恢復哺乳需咨詢醫生。
2.避免復合制劑
哺乳期用藥盡量選擇單一成分的藥,避免復合制劑。復合制劑,比如復方感冒藥,由于成分多,對哺乳產生的影響也會變得復雜。
3.給藥途徑的選擇
在不影響療效前提下,能用外用藥解決問題時,不選口服藥;避免靜脈用藥,減少對乳汁的影響。
4.注意用藥時間
如果已經選擇安全等級高的藥,還是怕用藥有不良反應,可以選擇避開血藥濃度最高的時候喂奶,通常建議在一次哺乳結束后或者寶寶夜間進入長睡眠后服藥。
總之,哺乳期生病,有自愈傾向的疾病能不用藥就不用藥;如果需要用藥也不能硬扛。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安全的藥物,避免使用哺乳期不安全的藥物;一旦用藥,要遵醫囑,嚴格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