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亞
摘 要:中國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為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日益頻繁的經濟往來中,各方的利益沖突不可避免,為有效解決爭端,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對我國的涉外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進行創新符合當前需要,文章通過我國涉外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的現狀,探討現有機制存在的不足,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理論和實踐,提出創新我國涉外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的新思路。
關鍵詞:對外開放;涉外民商事爭端;仲裁
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越來越頻繁,中國與外國的貿易投資越來越暢通,其中企業是經貿合作中的主要參加者和實踐者,私人主體之間的民商事爭議自然就成為了跨國經貿爭議的主要類型。跨國民商事爭議解決辦法眾多,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調解,仲裁和起訴,本文就我國涉外民商事法律爭端的仲裁解決機制,分析現有解決機制的現狀及問題,并進一步探索當前仲裁解決機制的創新思路,從而更好的為我國對外開放保駕護航。
一、當前涉外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的現狀及問題
1. 我國仲裁機構缺乏國際競爭力
當前國際民商事爭端被西方的仲裁機構和臨時機構所壟斷,而我國的仲裁機構缺乏國際競爭力,臨時機構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強的特點,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從我國情況看,我國《仲裁法》長期不承認臨時仲裁,并且對友好仲裁持抵觸的態度,這會給外國企業造成我國不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印象,從而導致很多跨國公司拒絕把民商事爭端提交到我國仲裁機構進行裁決。
2. 仲裁裁決不統一
我國與眾多國家簽訂了眾多仲裁條約,并且在仲裁之前都會通過外交途徑友好協商解決、確認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組成,并且在仲裁規則和仲裁庭程序方面先做一個大致的規定。但是由于各個條約的當事方有所不同,所以在仲裁中所體現的細節和問題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點造成的差異化特點不鎖避免的使仲裁裁決不統一。
第一, 很多國家也依據《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制定了本國仲裁法,但是由于各國仲裁制度差異較大,并且各國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能力的尊重仍有待提升。我國與其他合作的國家雖然約定可以參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制定仲裁規則,但是仲裁庭的仲裁規則還是由仲裁庭自行制定規則。仲裁員的選定原則上主要是依據當事人的合意,但是不同爭端主體對仲裁庭的選擇不同,那選擇仲裁員的依據和法律也會有所不同。另外,由于我國企業會同時與很多個國家進行商業交易,自然隨之而來的商事糾紛就會有兩個以上的主體,由于不同國家對仲裁規則的使用不同,所以即使是案情相同的糾紛,也會出現仲裁裁決不同的結果。
第二, 每個仲裁庭都有自已的自由裁量權,所以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也會造成仲裁裁決的不統一。任何仲裁條約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具體事項全都規定在內,這就使得仲裁庭對條約沒有規定的事項擁有自由裁量權。由于當當事人對仲裁庭的選擇具有差異性,所以不可避免的是仲裁裁決具有不統一性。
3. 仲裁裁決執行困難
與我國具有合作的中東國家,比如伊拉克、也門等國家不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這使仲裁裁決在相關國家的承認和執行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另外,還有很多國家既不是《紐約公約》的成員,也沒有與我國就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做出規定。在現行的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中,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主要是依據《紐約公約》進行的。對于不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我國可以依據雙邊投資協定或者司法協助條約的有關規定進行,但是對于那些與我國沒有任何條約的國家,則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沒有任何依據。另外,我國與很多國家簽訂的雙邊投資協定對于仲裁的規則都規定的比較粗糙,當事人在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的問題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另外,仲裁裁決不同于訴訟,仲裁裁決的執行要依據當事人的自律,雖然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仲裁條約都承認仲裁裁決的效力,但是承認有效力不意味著能保證執行。
二、創新我國涉外民商事仲裁解決機制的建議
1. 完善我國《仲裁法》的配套支持
涉外民商事仲裁機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國仲裁機構推進規則創新,參與國際競爭,首先需要我的《仲裁法》為其提供完備的配套支持與保障。臨時仲裁是國際商事仲裁中與機構仲裁并行的一種仲裁方式,因其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強的特點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的跨國民商事糾紛仲裁被西方仲裁機構和臨時仲裁壟斷的原因之一。作為依法仲裁的補充,友好仲裁是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重要體現,目前已經得到很多國家仲裁立法和公約以及仲裁規則的肯定,在國際社會中備受青睞。與我國《仲裁法》長期不承認臨時仲裁,對友好仲裁不友好的態度不同,國內部分自貿區商事仲裁機制已嘗試對此進行創新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了使我國仲裁機構國際化,增強國際競爭力,在涉外民商事糾紛中為當事人提供更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途徑,我國可以在廣泛吸收先進外國法的基礎之上完善我國《仲裁法》,引進臨時仲裁和友好仲裁等國際先進理念和制度。
2. 整合利用現有的仲裁資源
就現階段而言,眾多仲裁機構林立但競爭無序的背景下,與其建立一個全新的商事仲裁中心,不如整合現有的仲裁資源,開展國際合作形成一個良性的有序的競爭,這有利于我國商事仲裁機構可以迅速有力的切入國際市場,還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新的仲裁機構競爭力不足的弊端。我國可以依托區域一體化合作,對各類的民商事仲裁機構的設置進行適當的引導,形成一個有序的競爭環境,提升國內仲裁機構在解決民商事糾紛的競爭優勢。另外,我國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完善我國和其他國家構建的雙、多邊仲裁合作機制,提升我國仲裁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最后,要整合現有的平臺資源,將我國的仲裁機構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就多發糾紛領域建立有針對性的仲裁機制,引導當事人把爭議提交我國仲裁機構裁決,從而實現仲裁裁決的統一。
3. 加強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我國可以通過區域一體化,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立法、司法部門的交流合作,統一仲裁裁決執行的標準,依法、高效的執行仲裁裁決。另外,我國可以考慮與跨境融資企業進行合作,可以根據當事方企業對仲裁裁決的執行情況,相應的降低該企業的信用評級和融資額度,仲裁裁決的執行力與信用評級和融資額度掛鉤,這會給企業形成無形的拘束力,從而鞭策企業更好的執行仲裁裁決。
結束語:
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應該僅僅是停留在商品和資本的輸出,更要積極的地探索規則的構建、完善、銜接和輸出。仲裁作為跨國民商事爭端的重要解決途徑之一,也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保障,如何構建一套公正高效的涉外仲裁解決機制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對我國涉外民商事仲裁機制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現行機制存在我國仲裁機構缺乏國際競爭力、仲裁裁決不統一,仲裁裁決執行難的問題。結合現有的理論和國際實踐,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完善:完善我國《仲裁法》的配套支持,引進臨時仲裁和友好仲裁等國際先進理念和制度,增強我國仲裁機構國際競爭力,整合現有的仲裁資源,將我國的仲裁機構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引導當事人把爭議提交我國仲裁機構裁決,從而實現仲裁裁決的統一;加強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參考文獻]
[1]樊靜、衣淑玲. 國際投資仲裁監督機制改革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15(2)
[2]黃進、宋連斌. 國際民商事爭議解決機制的幾個重要問題[J].政法論壇,2009(4)
[3]黃進. 建立中國現代商事仲裁制度的三點構想[J]. 中國法律評論2017(3)
[4]張超漢、丁同民. 我國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時仲裁制度的意義及路徑[J].中州學刊,2017(8):62.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