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新紅 王忠誠
摘? ? 要: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國企業對國際投資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強。理論素養是高素質國際投資人才的必備條件。文章以安徽財經大學投資學專業為例,在分析現有國際投資學理論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探討優化PAD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以提高“國際投資學”理論教學的前沿性、學生的參與度及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國際投資學;PAD教學模式;投資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2-0019-02
培養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兼備的國際投資人才,滿足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需求,是高等院校金融和國際貿易等專業的重要教學目標。本研究探討如何利用PAD教學模式對“國際投資學”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將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學生自學環節進行結合,培養高素質的國際投資人才。
一、“國際投資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把握國際投資理論與前沿研究是提高學習效果的前提
國際投資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掌握這些理論知識是國際投資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1]。課堂講授是本科階段學生獲取國際投資知識的主要方式,較少涉及國際投資理論經典文獻的研讀。這使得學生對國際投資理論的理解程度取決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授課側重點。在缺乏對經典文獻研讀的情況下,學生對國際投資理論誕生的歷史背景、論證過程和發展脈絡缺乏深入的認識,較難辨析這些理論對中國實際問題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選擇經典文獻,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有利于將抽象的理論要點與國際投資現象相互關聯,理解國際投資理論產生的現實基礎,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
目前,對國際投資的研究已經非常細化,與其他學科深度交叉,學術界不斷有新的、前沿的研究成果誕生,而教材總會一定程度上滯后于前沿研究。課堂講授往往又是以教材為核心展開,加之受到課時和課程考核要求的制約,課堂上難以對研究前沿進行系統性追蹤,使得學生的國際投資知識體系更新較慢,難以滿足實踐需求和進一步學術深造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督促學生利用好課外時間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補充極為重要。
(二)教師的引導是提高課外自主學習效率的保障
在課外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2]。目前,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時主要存在下述不足。一是教師提供的課外學習輔助材料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在網絡數據極易獲取的時代,課外學習材料眾多,精心篩選課外學習輔助材料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學生受自身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制約很難獨立完成輔助材料的篩選,需要教師對輔助材料的篩選規則、范圍、主題等進行細致的規劃和指導。二是在輔助材料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度有待增強。前沿研究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擴展學生的視野,涉及更豐富、更廣泛的研究主題,更新的研究方法等。這些都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此時教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然而,現在高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壓力較大,用于指導學生的時間較少,督促力度不夠,部分學生偷工減料,學習效果大打折扣[3]。
(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優化教學效果的基礎
受到課時的制約,無論是國際投資理論和前沿研究,還是國際投資的實踐案例分析,都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自主學習,形成學習成果匯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并由教師在有限的課堂上針對學習成果進行有重點的指導和補充。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課外學習并認真完成學習成果匯報,關系到課堂討論等后續環節是否能夠有效地開展。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課外學習中“搭便車”,這種不勞而獲的做法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使教學目標無法達成。
二、PAD教學模式在“國際投資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PAD教學中課堂不再是教師一人的講臺,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其中,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4]。就國際投資學而言,PAD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下述的原則。
(一)注重“國際投資學”文獻的代表性與權威性
選取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投資學”文獻,指導學生研讀和學習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可以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這些文獻提供了國際投資發展的鮮活背景,文章中所提供的國際投資數據和案例將幫助學生理解國際投資理論構建的基礎,加深對理論機理的理解。二是,通過學習代表性和權威性文獻學生還將學習到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特別是通過前沿研究結果的學習,可以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此,“國際投資學”文獻的選擇必須遵循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原則。
(二)實現課堂講授內容與課外自主學習內容合理配置
在PAD教學的吸收(Assimililation)環節中,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一方面是教師課堂講授的延伸,另一方面為課堂討論提供教材以外的素材。課外自主學習環節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課堂講授知識的消化吸收,但是簡單地重復學習已經講授過的內容存在兩種弊端:一是部分知識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已經吸收,課外自主學習缺乏新的知識點的刺激。二是僅通過回顧和復習課堂上的講授內容,部分未被吸收的知識仍然無法被激活。因此,在課外自主學習環節,學習內容應以課堂講授內容為主,同時增加新的知識點,使已有的知識點與新知識點形成鏈接,目的是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多角度分析問題,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的職責是為學生劃清知識點延伸的方向和范圍,確保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輔相成,合理匹配。
(三)以全員參與提高PAD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在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環節教師無法對每個小組的學習狀況和討論過程進行充分監督,部分學生會出現“怠工“現象。調動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中是保證PAD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基礎。通過課堂演示將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成果可視化,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其課外學習和討論的成果,可以減少部分學生“搭便車”的機會。課堂演示具有下述的優點:一是,制作課堂演示資料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的再梳理和再加工過程,這種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5],形成學習重點和難點,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二是,通過課堂演示使課外自主學習的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在演示之后回答來自其他學生的提問,尋找學習中的知識盲點,明確繼續學習的方向。三是,課堂演示可以形成隱性競爭。課堂演示的過程不單是知識的傳播過程,還具有示范效應。學生之間互相參照,發現自身在課外自主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形成后續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PAD教學模式在“國際投資學”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課外自主學習環節和課堂討論環節既是課堂講授環節的延伸,也是對課堂講授知識學習效果的檢驗過程,構成了本研究中PAD教學模式應用設計的主要內容,具體設計如下。
(一)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堂討論小組的組合模式
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堂討論中的小組均采用固定小組模式,每個小組的人數控制在3到5人之間。固定小組模式的優點在于一是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任何人的“怠工”行為都會影響到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和成績,任何怠工者都要接受來自其他成員的監督。二是可以允許每個學生的課堂演示時間在5分鐘左右,整個小組的演示時間在20分鐘左右,保證演示內容的完整性,同時預留部分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
(二)課堂演示內容的模塊設計
課堂演示的目的,一方面是呈現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過程中,對已經講授過的知識的消化吸收情況,另一方面是為后續的討論環節準備素材。演示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模塊: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授過的知識點;二是已經講授過的知識點的延伸;三是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分析。這樣的模塊設計同時涵蓋了課堂講授內容和課外自主學習中的新增內容,案例分析則可以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
(三)課堂演示環節的設計
通過課堂演示環節的設計來治理學生的“搭便車”行為時,發言的參與度是衡量學習和討論過程有效性的重要指標。為提高討論和發言的參與度,可以進行如下步驟的操作。首先,學習小組進行組內分工,組內分工可以由小組成員自行商定。在演示過程中每個組員均設定發言內容,依次進行匯報。其次,匯報結束后為小組討論環節。討論圍繞演示內容進行,每個小組在討論中形成問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向演示小組進行提問。再次,小組討論結束后增加提問環節。由其他小組成員向演示組成員依次提問,演示小組成員當即作答。最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發言以及作答情況進行點評和必要的補充。在整個演示和問答過程中,教師應做好記錄,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在發言、提問和點評環節,每個學生都要承受來自組內和組外的評判壓力,不得不提高討論的參與度,進而提高PAD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四、結論
通過對PAD教學模式的合理設計可以實現課堂教學、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的協調,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并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在PAD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的介入始終不可或缺,尤其是在課外自主學習階段和課堂互動階段教師并沒有退場,而是由“臺前”轉至“幕后”,發揮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職能[6],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華明.應用型本科“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12).
[2]魯釗陽.“風險投資學”課程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6).
[3]楊朝娟.教育新常態背景下“國際投資學”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4).
[4]秦笑.“對分課堂”教學法在高校金融專業類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1).
[5]蔣蘭陵.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
[6]張楊,黃姍姍,王勇,等.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角色定位及實踐[J].智庫時代,2019,(8).
[責任編輯? 包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