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紹華 侯雪筠 段瑩
摘? ? 要:探索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促進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要求,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目前,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應構建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文章以哈爾濱商業大學英才學院為例,通過遵循拔尖人才成長規律,建立拔尖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探索“兩制四化”有效模式等,形成哈爾濱商業大學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
關鍵詞:地方高校;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2-0078-03
“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內涵是指“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1]。目前,“雙一流”建設的高校是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主力軍,而地方高校作為立足地方、面向區域的地方高?!芭蓬^兵”,因自身的辦學理念、學科特點及隸屬屬性等特質,其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自己的獨特內涵[2]。哈爾濱商業大學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商業大學,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院校,2018年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工作。哈爾濱商業大學為了推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思路,于2008年成立了人才培養實驗班,2012年更名為英才學院。人才培養依據“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的原則,注重“知識與興趣,能力與意識,素質與品德”的有機融合,培養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高尚的道德品質、寬厚的知識基礎、突出的能力潛質、優秀的綜合素質和開闊的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型人才。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英才學院為學校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拔尖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逐步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拔尖人才培養的發展之路。下面就哈爾濱商業大學英才學院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情況做如下綜述。
一、牢固樹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大學能不能培養創新型人才、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國人熱議的話題。2018年9月10日,習總書記在第三十四個教師節講話中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必須推進四個回歸,就是要回歸大學的本質職能,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高校要調整思路,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這些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哈爾濱商業大學英才學院自成立以來,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優化課程體系,建立導師制、淘汰制,小班化、柔性化、個性化、國際化的“兩制四化”管理模式,集中優質教學資源,聘請名師和高水平教師授課,實行小班化教學,注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采取英語分級教學,開設口語課程,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出國留學等形式,為培養出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搭建平臺;實行導師制,聘請學術造詣深、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擔任科研導師,開展學術研討、課題研究、學術講座等形式的科研訓練活動,為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搭建平臺;實行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學風建設,注重人才培養質量,鼓勵優秀學生轉入英才學院學習。這些辦法和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優秀人才的輸出,更為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鑒。
二、依托優勢學科專業
學校高度重視拔尖人才的培養。哈爾濱商業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學科專業定位,即“以經、管、工學科為主,堅持經管法融合、商工結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突出優勢學科,培育基礎理論與交叉學科,適度增設社會急需的新興學科,重點發展應用學科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進一步明確“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推進創新人才培養。依托學校經濟學、管理學和工學優勢學科,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英才學院開展以知識創新和能力培養為主導目標的研究型教學方式,培養具有“商”科領域領軍人才發展潛質、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自主學習與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拔尖人才,為優秀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和國際交流奠定堅實基礎”。經濟學、管理學和工學是學校優勢學科,目前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中藥學、食品科學),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機械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中藥學、藥學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會計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制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目前,英才學院按照金融學類、工商管理類、能源動力類、機械類、化工與制藥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六個專業門類進行招生,這些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為英才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完善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因材施教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前提,改革培養方案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3]。人才培養方案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所制定的實施人才培養活動的具體體現,由英才學院、教務處和各專業學院組成培養方案修訂小組,共同協商制訂哈爾濱商業大學拔尖人才個性化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基于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強調建立知識、能力、素質并重,寬、專、交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整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突出對學生獲取知識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在公共基礎課程體系中,加大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學時和內容,強化學生科學思維養成;大學英語實行分層次教學,開設口語課程,強化外語水平與交流能力的提升;在專業課程體系時,加強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能力教育,注重核心知識,科學構建本專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框架。
四、探索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
人才培養的好與壞需要有效的機制保障。英才學院在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從招生、教學、創新創業、激勵與約束等方面,形成了導師制、淘汰制、小班化、柔性化、個性化、國際化的“兩制四化”有效模式,為營造開放和諧的學習環境,積極健康的競爭氛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大類招生,實行“分段式”培養,注重個性化培養
學生經過大學一年級通識課程和大類學科基礎課程學習后,在第二學期末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專業,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實行“分段式”培養,加厚學科基礎課程,加強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二)實行小班化教學,選聘優秀教師,注重教學模式改革
強調小班授課,嚴把聘任教師師德關、教學質量關。選聘涵蓋了省校兩級教學名師、省校兩級教學新秀和青年教學能手、國家級和省級各類教學科研獎勵獲得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者,教授、博導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等最優秀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優質的教學隊伍保障了優秀人才的輸出。提倡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證券投資學”課程,采用研討式、案例式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實行英語分級教學,增設口語課程,注重國際交流平臺建設
實行英語分級教學,充分體現英才學院因材施教、個性化的培養理念,實現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強調學生在第一學年通過英語四級,第二學年通過英語六級。在實施中,學生在前三個學期開展四六級能力訓練,第四學期開始,根據學生英語六級等級考試通過情況分班教學,其中通過分班將根據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開展商務聽說讀寫、BEC等級考試等訓練。同時,為加強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在培養方案第三、四學期增設口語課程。這些措施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為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搭建了較好的平臺。
(四)開展多種形式科技創新活動
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能力的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院通過實施科研導師制,參加學術專題講座,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及“挑戰杯”等多種形式的科研訓練活動,促進了人才培養與科研實踐有機地結合,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1.啟動科研導師制工作。為發揮學校高水平教師的科研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學院從2014年開始實行科研導師制,聘請學術造詣深、科研創新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導師,形成由創新人才培養未來創新人才機制。通過開展學術研討、課題研究、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的科研訓練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與科研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參與了導師的科研項目,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達到了預期效果。
2.鼓勵學生參與學術講座。為開闊學生視野,學院經常與相關學院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術講座信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研學術講座。通過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對國內外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全面認識,開闊了國際視野,也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3.引導大學生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學院積極引導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經過實踐,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思維得到顯著增強。
4.開展挑戰杯、學科競賽等活動。參加各種競賽有利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學院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競賽活動,逐步增強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實行動態進出機制
學院十分注重優秀學生的培養。除每年招生外,還在全校范圍內實行選拔。在第二學期初,面向全校經管工等部分專業學生,以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在學科中排名為基礎,可申請轉入英才學院繼續學習。同時,為有效保證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對符合轉出規定的學生,學院實行嚴格的淘汰機制。通過轉入和轉出機制,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緊迫感,學習氛圍明顯增強。
五、結論
總之,英才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生在基礎知識、創新實踐能力和就業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成績的背后也存在不足,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建設教育強國已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和任務,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提高質量的升級期、變軌超車的機遇期、改革創新的攻堅期。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英才學院將緊跟時代發展,更新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加快形成英才學院拔尖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問題為導向,提升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加強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推進研究型教學改革,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有報國信念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2019-06-0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2]袁旦.地方高水平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
[3]王大恒.省屬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探索——以長春師范大學為例[J].科技視界,2017,(30).
[責任編輯? 李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