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詞匯之一,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活動也響應時代潮流,蓬勃發展。而孵化器作為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和服務平臺,在助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需求的多元化,孵化器產業也在不斷發展,需要持續探索新的運營模式,進一步改善其運作效率。基于SCP范式對中國的孵化器產業進行分析,得到孵化器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有助于孵化器的有效運行。
Abstract: "Widesprea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ords. All kin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at all levels also respond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develop vigorously.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service plat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or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emand, the incubator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operation modes and further improve its oper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SCP paradigm,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incubator industry, obtain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the incubator industry,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incubator.
關鍵詞:孵化器;產業分析;創業生態體系
Key words: incubator;industry analysis;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中圖分類號:C93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9-0292-04
1? 國內外孵化器產業研究現狀
全美企業孵化器協會(1995)[1]對企業孵化器的概念進行定義,認為其是一種有效的推動風險企業不斷發展的動態的過程,會為初創企業針對性的設計完整的商業和技術援助的計劃。Massimo G. Colombo和Marco Delmastro(2002)[2]則通過研究發現在孵企業比已經畢業的企業的營收增長率高,另外在引入先進技術、參加國際研發、達成合作關系等方面表現都更好,尤其是和高校等科研院所合作,此外,在孵企業還更容易獲得社會投資。Bergek A.和Norrman C.(2008)[3]則建立了理論框架,全面研究了篩選、支持等各個孵化環節,得到了最合適的孵化模式,套用在孵化器的運營過程中用以指導實踐。Francisco(2015)[4]選擇俄羅斯及以色列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孵化器數據進行了分析,實證研究表面孵化器的在孵企業、已從孵化器畢業的企業、孵化器的管理人員等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篩選。
中國科技部火炬中心(2003)[5]將孵化器定義為一種基于社會專業化分工而產生的旨在促進和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扶持高新技術創業的社會經濟組織,為初創科技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共性設備以及一系列的服務支持,以此降低初創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促進科技成功轉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企業家。何欣和李通(2016)[6]基于協同視角,對影響孵化器篩選入孵企業的因素進行研究,同時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提出改進措施用以提升服務質量的管理水平。王幫俊、朱榮等(2018)[7]指出區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是將創新創業企業孵化培育成成長型科技企業的重要載體。張潔慧(2018)[8]指出中國的孵化器早期以事業單位的性質為主,地方高校則是國有企業下設孵化器的重要載體,現在民營孵化器已經在孵化器產業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在美國等孵化器發展歷史較長的國家,學者們從最初的孵化器基本概念類型開始研究,較為關注具體性的問題,如孵化器的建設與管理、孵化企業的培育、孵化與風險投資的結合等。而中國在孵化器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學者們的研究最初都集中在論證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孵化器的有效性被認為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該有效性,開展了關于孵化器建設設施、相關發展要素、社會支持等研究。
中國的大中型孵化器一般都是政府投資主辦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在這些非營利性孵化器的建設過程中,大量資源重復性投入,高效率的市場化運作難以實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孵化器發展中顯現出了許多問題,制約著孵化器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民營公司型孵化器開始走上舞臺,孵化器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新型孵化器組織形式也開始出現。因此,對孵化器產業進行分析,了解其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孵化器產業良性發展,從而進一步助推創新創業。
2? 基于SCP范式的孵化器產業分析
SCP模型最早由哈佛大學Bain提出,這一模型構成要素為市場結構(structure)、企業行為(condu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這三大要素共同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分析框架。20世紀70年代后,以施蒂格勒為首的芝加哥學派對該模型進行了補充,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三者之間應為雙向因果關系[9]。文章將基于SCP范式對中國的孵化器產業進行分析。
2.1 孵化器市場結構
1980年代,中國處于追趕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階段,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二次創新,從而發展經濟。中國孵化器也遵循這種發展路徑,在建設初期跟蹤研究國外成熟產業的先進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發展,從而助推國家經濟發展。1987年,中國第一家孵化器在武漢東湖創業者服務中心誕生,當時儀表及電子電器制造產業的主導技術已經成型,為推動該項技術成果向生產力轉化,該孵化器最先著手發展儀表及電子電器制造產業。1988年,國家火炬計劃的組織實施使得孵化器的建設得到進一步重視,這一計劃使得公共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孵化器得到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性扶持,從而實現區域科技服務體系的發展、高新技術的研發設計和轉移。
區別于美國80、90年代的準公共孵化器,中國孵化器主要目標不在于實現原始創新繼而助推科技實現首次商業化與盈利,意在追趕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縮小與先進經濟體之間的差距,實現高科技的集成應用與產業化。因此,中國孵化器產業在建設之初便大規模引入國外先進核心技術,同時實現自我的消化吸收,從而助推形成中國高新產業[23],至2000年,中國公共孵化器的數量達到了131家。此后,國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中國孵化器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2015年中國孵化器數量達到2300多家,到2020年,中國孵化器數量預計將比2015年增長一倍至。(數據來源:iiMedia Research)
中國的孵化器從最初僅僅提供物理空間服務的“公共”孵化器,發展到提供物理空間服務與基礎的行政服務的“半公共”孵化器,再是具備一定投資能力的“商業孵化器”,這一過程中市場化的程度在不斷提升,其發展路徑明顯受到中國主導產業發展推動的影響。
未來,混合型孵化器將在孵化器產業占主導地位。混合型孵化器參與要素眾多,經濟要素、產業要素、創業要素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初創企業、龍頭企業、政府等一眾參與者在該生態系統中相互作用,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而創業者在該生態系統中享受著創業服務的同時,也提供著創業服務。
2.2 孵化器孵化行為
以孵化器為代表的創業服務機構在國內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演變,第一代創業服務只能單純解決創業者辦公場所問題,然而,長期以來的服務內容僅限于物理空間的提供顯然無法滿足創業者們不斷發展的創業需求。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創業生態也在日益完善,以孵化器為代表的創服機構在入孵條件、資源配置、服務水平、商業模式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
2.2.1 創業服務1.0模式——“二房東”
國內創業服務 1.0 模式中的主體是在政府主導下興辦的企業孵化器,其主要特征是做純粹的“二房東”。在該模式下,孵化器與創業服務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孵化面積、帶動就業人數、入孵率等。為迎合檢驗標準,物業成為當時很多孵化器的主營業務,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房屋租賃費用與基礎服務費,這就造成了孵化器的非專業運營、入孵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等情況,孵化器在此時可以更恰當的表述為“二房東”,將政府主導興辦的孵化器物理空間轉租給初創企業。
2.2.2 創業服務2.0模式——創業服務機構
創業服務2.0時代,國家加大力度扶持創新創業,各類扶持基金、創業補貼政策相繼落地,其中有為入孵企業提供政府補助資金和財稅補助的政策,也有為支持孵化器主體發展提供資金補助、減免稅收的政策。此時,孵化器的盈利不再局限于房租收入,創業團隊符合政府補助政策所獲得資金可按照補助類型提取一部分資金作為孵化器盈利收入,此外,創業服務內容也日趨多元化,除場地服務外,還提供財務、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投融資等眾多服務,主營業務有所拓展,孵化器收入有所提升。在入孵企業甄選方面,創業服務2.0較1.0有了較為嚴格的門檻,新興產業初創項目受到創業服務機構的青睞。
2.2.3 創業服務3.0模式——“投資+服務”雙驅動
創業服務3.0模式下孵化器重服務和輕資產的特征開始涌現。創新型孵化器的盈利模式轉為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企業的良好發展則為孵化器帶來收益回報,即“投資驅動型創業服務機構”。市場化運作下,3.0模式的創業服務機構對入孵企業的前景評估更為嚴格,這時候的經營目標在于股權投資的增值,這種運營模式下,孵化器獲取收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投入前期該項業務屬于凈支出,最理想的狀態是收支平衡。創業服務3.0模式下,天使投資是孵化器的主要經營合作伙伴,雙方合作開展多項業務。 除此之外,創業服務機構還提供人力資源、法律架構、財務管理、技術構架、資本市場對接等增值服務,使得服務、投資、管理實現一體化,減少投資成本和投資風險,其運作過程充分利用資源配置, 提高資本效率。在項目選擇方面,3.0模式的創業服務機構更加專注于創業成本較低、硬件要求不高、 側重團隊搭建、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的互聯網等新興行業。
2.2.4 創業服務4.0模式——創業生態體系
創業服務4.0模式下孵化器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有機體系,或者可以將其描述為一個微型生態系統。近年來,一部分創業孵化機構已經意識到這個發展趨勢,在實踐中開始著手創業生態體系的構建。
創業生態體系的主要特點有:一是聚焦發展特定產業,使得產業鏈各個環節保持暢通,創新鏈上各類主體也能與其對接;二是綜合采用各種手段為創業團隊提供扶持,包括有物理空間上的支持、增值服務的提供、直接投資等,創業服務做到全方位、全要素、貫徹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三是通過與創業者構建股權關系,雙方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展;四是響應全球化時代的號召,滿足創業企業與國際接軌的需求,開啟國際鏈接,從而也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0]
2.3 產業創新績效
創業-篩選項目-投資-管理-服務-技術商業化-技術創新-產業變革,這是項目孵化的一個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孵化器、技術、產業三大主體相互刺激、相互反應,最終實現了孵化器建設、技術創新、產業變革三方面的共同進步,當然其中會涉及到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政策流在三大主體之間相互流動,演化路徑則根據技術成熟的程度和市場流動的程度分為兩種,交叉進行。
路徑一:不斷產生的新技術以及超額利潤的獲取驅動著產業的創新,此外,互聯網發展成熟后也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也支持著產業創新。創新創業環境寬松而便利,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持續進行,這些有利條件助推大量創新創業活動頻繁進行,大量的孵化需求也由此產生。
路徑二:通過創業投資來獲取回報和大公司戰略性規劃產生的并購需求這兩種方式給孵化器帶來市場需求與盈利空間有所不同,孵化器則需要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充分有效的孵化服務,從而提高孵化成功率、獲取孵化盈利。
3? 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發展趨勢
根據前文基于SCP范式對孵化器進行的產業分析,我們已經了解到孵化器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構建一個有機的創業生態體系,或者說是一個微型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從構建創業生態系統的角度入手,分析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作為全球頂級創新生態平臺,硅谷知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PNP)提出了“三創”的概念,大企業進行創新、創業團隊進行創業、資本進行創投三者一起組成了一個堅固的“三角”,形成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圈。在這種創業生態圈中,大企業、創業項目、資本與大企業,三者緊密互動。
大企業“創新”:包括了技術創新和創新人才。大企業提供新的技術提供給創業企業,包括工業設計、技術咨詢、知識產權、產學研聯合、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以及創新資源共享、申請相關體系和產品認證、管理信息化服務和技術開發等。同時提供給創業企業進行產品化、產品驗證的技術平臺和技術支撐團隊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資本“創投”:包括了金融服務與創業投資。資本是創業者和孵化器共同需要的。孵化器必須具備資本功能,或用自有資金給創業者投資,或用自己運營基金給創業者投資,或由合作者給創業者投資。還包括為在孵企業提供直接投資、投行業務、信貸業務以及金融綜合服務業務等。助推在孵企業股權投資等相關事宜,如確定投融資戰略及資本運作方案,確定合理估值水平,繼而尋找與篩選潛在的投融資方,并協助審核投資的協議條款,此外還需監督與管理中介機構等。此外,發揮孵化平臺的聚合效應,整合現有的創投機構與投資人,將“直接投資”與“增值服務”相結合。
創業團隊“創業”:創業和創業孵化需要一系列的支持,包括了產業支持、市場拓展、人力資源、培訓服務、政策法務、中介一系列服務。首先是產業的支持,它可以提供創業者和孵化器的變現機會,也可以提供自己的信息、資源、標準等幫助創業團隊實施創業孵化;市場拓展,通過市場考察與推薦、展覽展銷、貿易洽談、產品推介、媒體服務等幫助創業團隊進行市場拓展;人力資源,孵化器協助創業團隊建立自己的招聘管理平臺,推送至各大招聘網站,定期組織招聘專場、人力資源沙龍等;培訓服務,提供創業培訓、企業內訓及專業技術培訓,還可根據創業團隊的實際情況、人員素質和企業目標,為創業團隊量身打造特定的培訓形式;政策法務,以國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為原則,以客戶的利益為標準,為企業提供相應政策咨詢服務,如高新技術企業申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火炬計劃、知識產權咨詢、技術合同認定等;中介服務,協助創業團隊做好早期的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服務、法律咨詢服務、會計咨詢服務、科技企業創新基金申請服務、財稅管理等行政事務,為創業團隊提供專業中介服務鏈。
以上都是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軟服務,此外,場地、設施等硬件支持也不可缺少,創業場地的空間、孵化器的生活設施等皆是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EB/OL].http://www.nbia.org.1995.
[2]Massimo G. Colombo,Marco Delmastro. How effective are technology incubators? Evidence from Italy[J].Research Policy,2002(31):1103-1122.
[3]Bergek,A.,Norrman,C.. Incubator best practice: A framework[J]. Technovation,2008,28:20-28.
[4]Stokan ,Thomson L,Mahu R J. Testing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Business Incubators on Firm Growth [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the journal of america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2015,29(4).
[5]科技部火炬中心.關于進一步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質量的若干意見.(2003)96號文件.
[6]何欣,李通.協同視角下企業孵化器服務質量提升路徑研究——以甘肅省創服中心為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156-163.
[7]王幫俊,朱榮,馮朝磊.區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8(45).
[8]張潔慧.蘇北地區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器基地運行模式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2018(10):111-112.
[9]GEORGE S.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M].Homewood:Ir-win,1968.
[10]霍柳彤.基于生態系統觀的孵化器與創投合作效率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6.
課題項目:蘇州市軟科學“基于市場機制的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模式研究”(SR201937)。
作者簡介:曹蕾(1989-),女,江蘇江陰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創新與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