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智 蒲鈺婷 張舒云 陶敏
[摘 要] 本文利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采取網絡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四川省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性別對人們進行民宿選擇的影響不大、選擇民宿的游客年齡較為集中、游客對民宿了解度不高、收入影響游客選擇、酒店等對游客吸引力更大等結論。同時,本文對如何發展成都市鄉村民宿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鄉村民宿;抽樣調查;成都市
[中圖分類號] F592.7;F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2-55-3
1 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發展鄉村民宿列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成都市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旅游經濟發展飛速。據統計測算,2018年成都市接待游客2.43億人次,同比增長15.77%,實現旅游總收入3 712.59億元,同比增長22.41%。而隨著旅游經濟的迅速崛起,鄉村民宿作為一種新興類型在住宿行業嶄露頭角。成都市及其周邊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等旅游資源,這為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因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的發展定位、具體的政府政策等,而導致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為了追趕上旅游經濟的發展步伐,鄉村民宿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關于成都市發展鄉村民宿是否可行以及如何發展適合成都市本地情況的鄉村民宿的調查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本文在國內外對于鄉村民宿已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已經具備的相關理論知識,采取概率抽樣、非概率抽樣、分層抽樣的調查方法,通過微信、QQ、問卷星鏈接二維碼等網絡平臺發放網絡問卷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并將成都市各區選擇民宿的游客進行簡單隨機抽樣的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上全面分析游客對當地民宿經濟的影響程度,最終為成都市其他鄉村地區提供參考,篩選出了可實行鄉村民宿開發的地區及其相關政策,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據國家旅游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共有民宿53 852家,而2014、2015年我國民宿的數量分別為30 231、42 658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民宿市場能達到300億元規模。面對如此龐大且分散的民宿體系,同時保證調查有質量地完成,最終確定成都市為調查地點,并且調查小組事先進行踩點預調查、查閱相關資料,最終確定以民宿發展較好的成都市溫江區、龍泉驛區、雙流區、邛崍為重點調查地點,其他地區為輔助調查地點。
為了確保本次調查簡單有效,我們采用二階段抽樣,抽樣設計具體如下:第一階段,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確定以民宿發展較好的成都市溫江區、龍泉驛區、雙流區、邛崍為重點調查地點,其他地區為輔助調查地點;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抽樣選取的重點地區中采用不重復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游客。
2 調查數據分析
2.1 問卷信度效度分析結果表明符合調查要求
此次調查采用網上問卷調查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并將最終收集的數據結果整合到Excel中。此次調查中網上問卷收集504份,實地問卷收集258份,剔除無效、不完整問卷54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為708份,問卷有效率為92.91%。在刪除性別、年齡、職業等相關性較低的變量之后,導入SPSS進行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702>0.7,標準化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761>0.7,KMO值為0.734>0.6,所以分析結果表明本次調查結果是有效的。
2.2 男女性別相對均衡,其性別對于鄉村民宿的選擇沒有差異性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所占比重為51.56%,女性所占比重為48.44%。在不重復簡單隨機抽樣調查中,此次調查男女比重相對均衡,符合實際。
數據分析表明,男性中選擇民宿類型占比最高的前三項為景觀民宿(占比17.3%)、溫泉民宿(占比17.3%)、農園民宿(占比15.4%),女性中選擇民宿類型占比最高的前三項為景觀民宿(占比20.8%)、溫泉民宿(占比19.1%)、海濱民宿(占比19.1%)。由于成都市沒有發展海濱民宿的條件,所以摒除此項,男性、女性看中的前兩項均為景觀民宿與溫泉民宿。由此可以得出游客最看重的民宿類型為景觀民宿與溫泉民宿,所以在滿足成都市發展條件的前提下,不同性別對于民宿的選擇沒有差異,政府可以大力發展景觀民宿、開發溫泉民宿。
2.3 游客年齡分布較為集中
本次調查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有64人,占比為9.09%;21~30歲的有267人,占比為37.93%;31~40歲的有223人,占比為31.68%;41~50歲的有103人,占比為14.63%;51歲的有47人,占比為6.67%。游客年齡集中于21~40歲,這一群人是我們勞動社會的主力軍,由此可以猜測,選擇鄉村民宿的人群大多數是工作者,是為了釋放自身壓力。
2.4 游客對于鄉村民宿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
數據顯示,對于鄉村民宿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的人數有197人,占比27.82%;一般了解的人數有391人,占比55.23%;真正了解民宿的人數有120人,占比僅僅是16.95%。這表明人們對于鄉村民宿的認知、了解程度偏低,如何提高人們對于民宿的認知了解程度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這些80%多對民宿有過了解的人群中,我們分析其了解民宿的方式。結果顯示,通過網絡及其他媒體了解民宿信息的占比為39.5%,自行發現民宿的占比為27.2%。通過這兩種方式了解民宿的總占比達66.7%,超過其他幾種方式的總和。導致人們對于鄉村民宿了解程度普遍偏低的原因可以概括為民宿推廣方式單一、推廣能力不足。為了推動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我們需要從多方面盡可能推送特色鄉村民宿信息,如加強與各大知名旅行社合作,尋找多樣化民宿信息散布方式,打造民宿自我特色,提高民宿吸引力。
2.5 游客更愿意接受連鎖、經濟型酒店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于鄉村民宿的認知普遍偏低,必然會影響人們外出旅行對于鄉村民宿的選擇。結果顯示,選擇連鎖酒店的人數為216人,占比30.5%;選擇經濟酒店的人數為150人,占比21.2%;選擇鄉村民宿的人數僅有55人,占比7.8%。連鎖酒店與經濟酒店占比之所以如此高,與其發展歷史和客源有著密切聯系。所以,要想推動鄉村民宿發展,歷史原因我們不能改變,我們需要尋找游客需求,打造自己的特色,以此來增加客源。
2.6 收入影響游客對于民宿價位的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能接受價位在100元以下民宿的游客占比15.11%,能接受200~300元民宿的游客占比29.38%,能接受300元以上民宿的游客占比僅有6.50%,而能接受100~200元民宿的游客占比高達49.01%。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否與游客個人的收入有關,這是不是影響鄉村民宿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Pearson相關系數矩陣可知,對民宿價位的選擇和收入的簡單相關系數為0.503,屬于中度正相關,且其相關系數的檢驗P值為0.000,因此,當顯著性水平在0.05或者0.01的水平下,都應拒絕原假設。我們便認為對民宿價位的選擇與收入呈較強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游客對于價位的選擇由自身的收入狀況決定。因此,要想推動民宿發展,增加百姓收入狀況,也是政府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目前,我們可以利用合理的資金建立經濟型特色民宿,合理打造高品質民宿。
2.7 客觀因素對民宿經營影響嚴重
對于影響民宿經營狀況的裝修風格、與景點距離、交通狀況、美食和歷史文化等各個客觀因素,我們采用得分系數的方法進行分析,我們將影響程度賦予分值1、2、3、4、5分,分數越高,表明游客認為其影響程度越高,并采用描述統計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裝修風格、與景點距離、交通狀況、美食和歷史文化5個因素的平均得分分別為3.32、3.34、3.85、3.16和3.18,且每一個因素的得分都超過了3分,表明這5個因素對于民宿經營狀況起著不小的影響作用,其中交通狀況得分高達3.85。由此可知,上述5個因素對于民宿的經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推動鄉村民宿發展,我們需要了解游客需求,優化當地民宿交通狀況,開發美食和歷史文化,提升民宿的裝修風格和品位,通過景點景區帶動鄉村民宿發展。
2.8 政府政策扶持可推動鄉村民宿發展
在政府扶持方面,我們采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多重響應分析方法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63.70%的人認為打造民宿品牌是重要的,83.33%的人認為政府基金扶持是重要的,74.44%的人認為打造民宿品牌是重要的。這說明只要政府出臺推動民宿發展的優質政策,對于民宿發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政府的積極性也是民宿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3 調查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可知,成都市鄉村民宿發展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一是目前鄉村民宿經營模式普遍效仿傳統酒店,只是提供吃住服務,或者是簡單結合農園采摘,并沒有形成各自的特色,所以無法吸引游客。二是很多鄉村民宿為了免于繳稅,因此沒有到工商局注冊,所以現在依然有很多民宿沒有取得相關經營證件,從而衍生出民宿缺乏安全性的問題,也是導致很多游客不愿意選擇民宿的原因。三是坐擁資金源和環境資源的機遇難求,一方面存在自然資源但找不到合適的外部投資,很多可以發展鄉村民宿的機會就錯失了;另一方面擁有資金源但不愿意用于投資、發展鄉村民宿,主要原因是鄉村民宿缺乏知名度、安全性,外部投資不看好鄉村民宿未來的發展。
不論是游客還是商家,73.2%的人表明對于鄉村民宿未來的發展,很多方面還是需要政府扶持的,他們需要政府為其打響知名度,為他們出臺相關政策來提升鄉村民宿的口碑。但是,我們希望的是他們在寄希望于政府的過程中,也希望鄉村民宿經營者通過自身努力來提升人氣。
游客對于鄉村民宿的選擇在性別上并沒有體現出明顯差異。同時,在民宿的選擇上,游客主要集中在20~40歲,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員主要是年輕工作者。因此,對于未來鄉村民宿的開發,我們可以結合游客年齡段的優勢來創造最大化利潤,如可以提供健身房、開發濕地公園民宿,結合歷史文化開創相關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