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勤
[摘 要] 對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有效應用,是實現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本文主要對綠色防控技術在水稻新品種栽培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能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 水稻新品種;栽培;綠色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2-91-2
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于水稻新品種的栽培中,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水稻新品種種植技術,而且能推進綠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水平,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
1 綠色防控技術概述
從總體上來看,綠色防控技術也就是綠色植保技術,是將農田生態系統作為主要出發點,采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以及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的綜合治理技術,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目的。綠色防控技術具有持效性好、保護利用天敵、強調生態調控的優點,可以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進而有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 水稻新品種概述
綠色和健康是當下熱門的詞匯,每個人都在追求綠色、健康、有品質的生活,香甜可口的米飯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最基本的追求和向往。在發展水稻新品種栽培工作之前,首先要對水稻新品種進行科學選擇。口感和色香味是稻米的核心品質,因此,在引進和推廣水稻新品種時盡量選擇具有外觀品質優、食味佳、高產、抗性強等諸多優點的超級稻品種。推進水稻綠色、提質、增效生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客觀需要,優質水稻生產需要良種配良法作為科技支撐。選擇優良的品種并配套健康綠色防控管理技術,將農業農村的發展與綠色科技相結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好吃、更安全的稻米。
3 綠色防控技術在水稻新品種栽培中的應用
3.1 物理防控技術
物理防控技術就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如光、溫、色、電和熱等進行病蟲害防治。例如,利用害蟲對不同光波、不同顏色和氣味趨向性來誘殺或驅避害蟲。常用的方式方法有殺蟲燈誘集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粘蟲板中的黃板、藍板誘殺蚜蟲和薊馬,使用防蟲網、遮陽網、農膜育秧等控制害蟲危害。
3.2 生物防控技術
生物防控技術就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有害動植種群或減輕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菌、性信息素、轉基因、生物農藥等,具體的防控措施是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繁殖優勢天敵、發展性激素防治蟲害等。例如,釋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卷葉螟和飛虱,施用生物農藥如多抗霉素、春雷霉素、蘇云金桿菌、白僵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等防治病蟲害[1]。
3.3 科學用藥技術
科學用藥技術就是當使用綜合措施后病蟲害發生仍超過防治指標時,科學合理選用優質、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常用的藥劑有阿維菌素、苦參堿、印楝素、魚藤酮、氯氰菊酯、異丙威和速滅威等。
4 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4.1 專業技術經驗不足
綠色防控技術是近年來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探索總結獲得的,技術性強,突出優勢見效慢。相關的農業人員不但要勤于思考,刻苦學習鉆研,而且需要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進行研究、探索、總結經驗,掌握更多有效實用的綠色防控技能,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4.2 技術未得到全面普及
當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的大多是年紀偏大的老年人和婦女,他們相對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不強,實際生產中仍然采取以化學防治為主的植保措施。部分農戶對新科學、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能力不夠強,不能及時理解和掌握,甚至會感到力不從心。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創新農民教育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抓好新型農民培育工作。
4.3 投入成本高
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因為農田生態系統較為復雜,田間病蟲草害的發生也是復雜多樣的,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初期需要投入的資金比化學防治法要高很多。例如,物理防控技術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性行為、趨味性及群集性等生活習性來達到捕殺害蟲目的的,因此需要購置各種燈具、各種害蟲的性誘劑及誘蟲板等;采用生物防控技術進行防治時,繁殖優勢天敵和應用性激素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才能維持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各級農業部門應多措并舉,切實加大對綠色防控實施主體的扶持力度,強化資金投入,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強化本地財政投入,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綠色植保事業的積極性,營造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的良好氛圍。
5 結語
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于水稻新品種的栽培中,因地制宜地實施好綠色防控技術,將綠色防控工作貫徹于植保全過程,通過政策扶持、部門聯動擴大綠色防控技術覆蓋面,努力用創新的思路推動綠色防控工作實現新突破,有助于實現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春.水稻新品種栽培方法和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與分析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