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要運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關鍵詞:媒體融合;發展;新型主流媒體
一、擺脫傳統媒體的觀念束縛,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回顧中國過去的足跡,當我國實施開放政策,愿意接收好的、新的東西,我們也會加速發展;當我國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前進的腳步就會被套上枷鎖,舉步維艱。不想被這個時代所淘汰,我們的觀念很重要。一些好的思想和傳統我們應該堅守,但是一些新的事物、思想如果是有益的、積極的,我們也應該接受。在進步的過程中,我們就是應該舍棄一些落后的、陳舊的觀念,如果觀念不改變,行動上是不會有作為的。就像各種網絡和手機平臺,不論是普通的民眾還是專業的新聞工作者都可以發表一些訊息,沒有門檻。有些主流媒體可能自詡清高,不屑于用這樣的方式傳播新聞資訊,覺得與普通的民眾混在一起有失專業。可現在卻恰恰是這些具有高時效性的方式,第一時間吸引公眾的注意,引導公眾的輿論。
主流媒體必須認清現在的態勢,改變觀念,放下身段,充分利用手機、網路等平臺把最真實、最客觀的新聞資訊展示給公眾引領公眾的輿論。還有部分主流媒體雖然認識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受了新型媒體,但卻依然置身于傳統媒體的圈子里,沒有真正邁出步子,依舊沒有突破傳統媒體的慣性思維,依靠著以往的經驗,延續著以往的模式,雖然運用了新的渠道,可是依舊競爭力不足,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現在主流媒體面臨的局面是不進則退,如果沒有真正擺脫觀念的束縛,掙脫因循守舊的思想枷鎖,不僅無法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的腳步,反而使其發展受到阻礙。
二、走出媒體融合的誤區,認清傳統媒體
所面臨的危機,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關于媒體融合,人們對它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很多人覺得媒體融合就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使用了一些新技術,開發新的傳播平臺。但實際上,媒體融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法,而是現有體制、市場、渠道、內容、平臺以及人才等的有機融合。基于國家戰略的大力推動,不斷地探索、融合。還有很多人覺得融合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而且愈演愈烈,遲早會把傳統媒體取而代之。并且還有些人不斷宣揚著傳統媒體存在的不足,傳統媒體要面對很多的困難,卻忽略了傳統媒體的優勢,同時一直夸大新媒體起到的作用。這樣的說法太過片面,傳統媒體也在順應著社會的發展,調整工作模式,而且傳統媒體對公眾來說其公信力是不能忽視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具有優勢的。所以媒體融合的發展并不會取代傳統媒體,他們之間應該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
傳統媒體受到了媒體融合的沖擊,但實際上融合媒體本身也是存在問題的。媒體融合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它傳播新聞的速度很快、傳播渠道很多,傳播的形式不過是一種簡單的累加,所以經常會出現一則新聞重復傳播現象。這是因為大家把開通官方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作為重點,雖然形式上來看平臺、渠道增多,但實質上并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媒體資源融合,沒有有效整合,不過是簡單的堆砌而已。各方面都是各自為戰,所以媒體融合發展也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主流媒體需要認清當前的情況,做好領頭羊,為加速媒體融合發展推波助瀾。
三、強化移動優先意識,打造
移動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我國的信息科學技術發展飛速,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1G網絡到5G網絡,從以前笨重的臺式電腦,到現在一部輕薄的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以前電腦才能完成的工作,我們已經步入了移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信息的接收都是可移動的,信息隨著人走。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億的移動新聞用戶,約占網民總數的70%以上,如此巨大數字,不得不引起主流媒體的重視,人們現在需要通過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獲得資訊,所以樹立移動優先意識,打造移動媒體勢在必行。移動媒體將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助推器。
媒體融合是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應運而生。所以移動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推動著媒體融合的發展,媒體融合的加深也是依仗于先進的技術。對現有的技術一定要充分合理運用,比如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無人機采集、移動直播、全景拍攝等技術。對于技術發展的動態也要密切關注,比如5G傳輸、全息投影等技術。運用先進的技術,其根本目的是為傳播真實而高效的新聞資訊而服務的,所以優質的新聞資訊才是媒體立身之根本。因此主流媒體的移動式新聞產品,要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兼容。堅持傳統媒體要求的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客觀,觀點積極鮮明,傳播的新聞資訊權威、準確、權威,可以正確引導人民群眾的輿論;也要利用新型媒體的新的呈現形式——直播式新聞、互動式新聞、個性新聞等。移動新聞產品不僅保證了內容的真實性原則,多樣的呈現形式,還能夠搶占先機,即采即送,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
四、扎實新聞記者基本功,為打造
新型新聞記者打好基礎
無論是以前的傳統媒體,還是現如今的融合媒體,寫作創作能力都是新聞記者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能力。想要寫出一篇好的新聞稿件,新聞記者必須有清晰的思路,對于稿件中涉及的問題或事件有分析剖析的能力。想要寫一篇精彩出色的新聞稿件,沒有日積月累的練習是很難做到的。對于新入行的新聞記者必須要先經過新聞專業知識培訓,先掌握新聞理論基礎知識,才能開始采訪和寫稿。
比如,很多新記者會把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搞混,覺得都是寫出一篇文章,邏輯清晰、語句優美就可以了。文學創造需要藝術加工,但是新聞稿件來源于事實,是對真實事件的記錄與再現,不能有半點虛假或者夸張,好的新聞稿件不僅措辭嚴謹、語句流暢,更重要的是真實,真實性是新聞稿件的靈魂。
另外,新記者可以快速提高采訪、寫作能力的好辦法就是跑新聞。讓經驗豐富的老記者帶新記者,可以學習到前輩的經驗,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不管是經驗豐富的老記者,還是初出茅廬的新記者,扎實的寫作能力,不論媒體融合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都是不可取代的。
五、堅守主流媒體思想陣地,堅持新聞理想
媒體融合以后,傳統的傳播途徑過于單一,傳統的傳播速度出現了滯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客戶端也日趨增加,稱得上是人人都有攝像機,普通民眾也開始加入到新聞傳播的大軍中。尤其是一些突發性的新聞,在現場附近或者是置身事中的民眾都有條件馬上拍攝并且上傳至網絡,新聞會迅速傳播。同一則新聞會出現在不同的網絡平臺,或者同一平臺會有許多人發布。普通民眾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新聞素養參差不齊,傳播角度多帶有主觀性,缺乏多方客觀的觀點支撐,導致新聞的客觀性、真實性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最終也會導致輿論走偏,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主流媒體必須站出來,充分地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各類需求,可以迎合群眾的口味,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新聞內容重拾對群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主流媒體要堅守主流思想的輿論陣地,堅持正面宣傳的方針,為群眾提供積極正面的輿論導向。
新聞對于民眾而言,是一雙可以不出門就看到世間百態的眼睛,是一對足不出戶就可以聽見包羅萬象聲音的耳朵。所以新聞是為了服務于民眾的。抗戰時期,主流媒體記錄下革命戰士英勇殺敵保衛祖國,讓人民群眾相信黨和國家,愿意服從黨和國家領導,共同建設祖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通過主流媒體的傳播,人民群眾通過電視、報紙、手機、網絡等多種渠道了解了疫情發展和控制的情況,民眾可以采取哪些手段自我防護,黨和國家為了戰勝這場疫情所做出的努力。及時、透明的資訊,不僅沒有讓民眾喪失信心,反而斗志昂揚,更加信賴祖國。民眾思想積極,行動配合,主流媒體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結語
總而言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主流媒體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媒體融合發展對于主流媒體而言,是考驗也是機遇。媒體融合,要求主流媒體必須由傳統轉向新型,在轉型的過程中又可以促進媒體融合發展,這種良性的循環為新聞行業帶來了大變革,讓主流媒體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