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宏觀政策如何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敬請關注“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系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經費保障,截至目前,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資金已超千億元。我國還通過減稅降費、貸款貼息、援企穩崗等措施,對沖疫情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下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資金投入是重要保障。“當前疫情防控任務非常艱巨,絕不能因為經費問題延誤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
疫情發生后,財政部門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經費,截至3月4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104.8億元,已經使用714.3億元。
患者就醫費用得到有效保障。政策明確,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著力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各級財政加大用于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購置、支持改善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的支出力度。
國家還對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給予專門支持。
“通過一系列資金保障措施,確保人民群眾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彰顯了財政應急兜底的作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后勤保障是重要一環,財稅部門采取多方面舉措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并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積極強化疫情防控物資保障重點企業資金支持,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這是首次實施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進行捆綁發力的政策。
“這些政策舉措對穩定社會預期、提振企業信心發揮出積極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一攬子的財稅政策,涉及面廣、針對性強,既考慮到支持當前的防疫生產企業,又考慮到經濟的可持續性,有力扶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企業,有效助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一系列財稅政策正在落實落細,發揮積極效應。“既要落實落細相關政策措施,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持續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同時,還應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促進出口增長等,繼續研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李旭紅說。
目前,一些地方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對此,財政部表示,統籌集中財政資金,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點支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傾斜,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債券作用是加強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措施。2019年底以來,財政部已分兩批次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18480億元。今年1月份至2月份已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2230億元,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發行任務近七成。
近日,杭州富陽富順活性鈣有限公司賬面上突然多了一筆20余萬元的“收入”——該公司被認定為省級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可享受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精準發力,加速落地:10多項稅收優惠支持防護救治、物資供應、復工復產并鼓勵公益捐贈;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
“最新出臺的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具有著力點準、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層次清晰等特點。”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比如,受疫情影響顯著的交通運輸、餐飲、旅游等服務業,政策明確準予其將企業所得稅的虧損結轉期限由5年延長至8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增值稅免稅范圍,公共交通運輸行業、生活服務業以及居民收派服務的增值稅全部予以免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針對中小微企業,國家出臺階段性免征減征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中小微企業的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等政策,并鼓勵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支持減免個體工商戶物業租金等,緩解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困難,助力穩就業。
“此次針對疫情的財稅政策,對于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是區別對待的。精準施策,一方面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把財政資源用在刀刃上,體現出稅式支出及稅收管理的科學化。”李旭紅表示。
超預期投放1.7萬億元流動性,設立3000億元低成本戰“疫”專項再貸款,利率水平“接力式”下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針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經濟特征和市場狀況,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早響應、快行動,注重引導預期,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金融市場敏感性強,遭遇突發事件沖擊,市場容易受到短期情緒牽引導致過度反應。而在此次疫情發生后,A股市場和在岸人民幣匯率雖然在2月3日,也就是春節后的首個交易日出現了調整,但隨后企穩。目前總體來看,資本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雙向小幅波動,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保持基本穩定。
在這一過程中,貨幣政策早響應、快行動,對維護節后開市初期市場流動性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早在2月1日,人民銀行就明確表示,將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在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之前,人民銀行就提前預告了流動性投放的時點和規模。隨后,2月3日、4日,人民銀行向市場投放充足供應流動性,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投放量超過市場預期。
這一系列措施確保了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目前,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移,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運行在2%左右。
“金融市場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現了對中國政府控制疫情、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信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
應對疫情,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另一方面體現在“價”上。
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接力式”下調,有利于引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為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提供保障。
2月3日,節后首個交易日,在創紀錄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的同時,當期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雙雙下降10個基點,量增價減,超出市場預期;2月17日,人民銀行開展的2000億元MLF操作中標利率下調10個基點;2月20日,1年期LPR下降10個基點到4.05%,5年期以上LPR下降5個基點到4.75%。
此次3000億元低成本戰“疫”專項再貸款正是直接掛鉤LPR。人民銀行規定,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上限為貸款發放時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不高于利率上限,鼓勵銀行以更低的利率發放貸款。在LPR利率下調后,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上限也隨之下調。
“1年期LPR下降幅度為10個基點,是2019年8月改革完善LPR定價機制以來的最大降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兩個期限的LPR雙雙下降,有助于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特別是有助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推動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在用好已有的支持政策基礎上,新的政策措施還將適時出臺,著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一方面,貨幣政策將繼續發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流動性需求,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引導貨幣信貸、社會融資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穩住宏觀杠桿率,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妥善應對疫情沖擊與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
另一方面,政策也將更加注重精準性,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是當前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重點,關系到全年經濟社會目標任務的實現。目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資金壓力也比較大。對中小微企業提供適度優惠支持,可激發實體經濟主體活力,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3月16日,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已經落地,5500億元增量低成本資金將馳援小微企業。接下來,貨幣政策將繼續綜合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與經濟發展。
眼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部分企業面臨用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資金壓力比較大。如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頭?
繼設立3000億元低成本戰“疫”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等措施之后,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一系列普惠性的政策舉措接連出臺,有效對接企業需求、精準發力,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困難也各有不同,這就要求不但要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還要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為抗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與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
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是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迫切問題的重要舉措。與此前設立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相比,本次再貸款再貼現資金的支持范圍進一步擴大。央行表示,再貸款再貼現資金要向重點領域、行業和地區傾斜,在現有支持領域基礎上,重點支持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禽畜養殖、外貿行業等資金需求。
作為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中小微企業是當前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中小銀行是支持小微企業與“三農”的主力軍,通過將再貸款再貼現的范圍擴展到中小銀行的小微客戶群體,可以降低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能夠更充分發揮中小銀行的力量,進而實現政策支持精準送達。
3月13日,人民銀行決定,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個至1個百分點。央行明確,為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準資金用于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并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次降準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釋放長期流動性,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向市場傳遞強烈的穩定預期信號。對普惠金融服務貢獻較大的銀行或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銀行實施定向降準,有助于更好地為符合條件的銀行提供增量流動性支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當前,各地金融機構正加大優惠信貸投放,全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同時,對有困難的企業分類施策幫扶,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保持金融支持不間斷,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綜合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