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娜
摘? ?要: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弊端: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不匹配,教學方式單一,實踐教學缺乏實戰模式等實際問題。基于供給側視角下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產學研用協同教學策略的內容包括:構建適應體育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設置課堂分層次教學模式,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內外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供給側;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改革
1? ? 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建設背景
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1],明確指出應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互聯網+”在體育領域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體育院校如何根據社會、市場的需要,培養具備專業計算機技能,適應體育行業領域發展需要的計算機技能人才,是目前體育院校計算機教學部門急需正視的問題。
2? ? 體育院校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課程是體育院校基礎教育科學文化模塊的基礎課程,課程目標是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及相關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思維和素養的培養[2],在體育院校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中起著基礎作用。目前,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課程體系。根據選課類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必修課包括“計算機基礎課程”,選修課包括“多媒體實用技術”“Photoshop”“網頁制作”。實際教學中,已經實現實踐授課,但效果一直不理想,課程存在以下弊端。
2.1? 課程內容與體育企業崗位需求不匹配
自2014年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以來,體育產業潛力大、前景廣闊,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體育專業人才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體育人才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建設卻沒有跟上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步伐,許多體育類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仍停留在初級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就業后崗位所需計算機技能水平相脫離,學生上課內容與工作單位要求學生所具備的技能存在差距,就業后學生仍舊要拿出大量時間精力重新學習,課程內容嚴重滯后。
2.2? 教學方式單一,只注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
計算機課程與其他文化類課程既有相通之處也有自己固有的特點,只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不進行項目式教學、結合企業發展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計算機能力素養,就不能培養出擁有合格計算機技能的體育類專項人才。目前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更多的是機械地按照教學大綱完成知識的講解,以理論灌輸為主,在課程設置上,理論的學時大于等于實驗的學時,學生的操作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使得對于學生本應該很有意思的課堂變得枯燥無比[3],對學生動手能力及企業要求所具備的技能培養上缺乏思考和實踐創新。
2.3? 實踐教學缺乏實戰模式
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目前大多集中于教師課內集中授課,老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卻忽視了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強調“做中學”的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技能操作課,學生只有在實踐操作中遇到真問題,通過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掌握。但目前體育院校很少重視學生實踐環節,僅把課內實驗課程當作實踐環節,以此作為考核評價的依據,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3? ? 供給側視角下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與實踐改革策略
習近平主席主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是為了破解供給與需求兩側不平衡的問題,為了實現要素最優配置,主動進行供給側的結構調整與優化,達到為需求側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的目標[4]。當前體育院校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今及未來的工作需求,應該實時掌握國內體育領域企事業用人考核指標,采用需求驅動方式、以用人單位眼光審視教學與學生,吸納其他高校計算機課程建設與改革精華,進行教學內容大幅調整、教學模式轉變,構建崗位需求為指引,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建立適應體育信息化需求為導向的供給側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科學設置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內容的教學模式,構建“走出去+請進來的內外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是供給側視角下體育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與實踐改革策略的內容。
3.1? 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課程體系
建立以供給側為主導的體育院校計算機人才需求關系,學校(教師)作為供給側,教師通過研究國內外體育院校目前已開設的計算機課程、選用教材等,吸納企業用人、工作中提出的對體育類人才專業計算機技術知識需求,對計算機課程涉及的基礎類知識和最新需求技術課程內容進行篩選,保留經典的核心理論內容、增加適應發展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從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之根本出發,可在準確的人才需求指導下,在“非定單式”學生培養中“制造”出競爭力強的高水平人才。
3.2? 構建課堂分層次教學模式
吉林體育學院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各層次的需求,需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分級教學[5]。在實踐操作中,對部分學院進行試點教學,如學習基礎較好的人文學院、人體學院,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測試分級(有計算機等級二級證書的學生可免試),凡是通過測試的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免修,進行提高課程組的學習;對運動訓練學院、體育藝術學院(32學時)未參加過高考,基礎較弱的學生,則從頭開始教授基礎課程。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直接以項目式教學方式學習,老師以小組形式多次帶領學生參觀體育企業,實地感受工作環境,通過場景仿真式、案例式、引導式、啟發式、交互式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將從企業收集的案例直接以任務分配的方式下發給學生,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分析,反饋改進”[6]的學習路徑講解理論、實驗教學內容;對基礎較弱學生,按照大綱要求,從基礎講起,基于教師收集課程教學案例素材庫內容,找出體育特性強、學生易于接受的實例作為教學案例,通過課堂講授、實驗操作、成果分享、教師點評等方式切實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3.3? 構建“走出去+請進來的內外結合”實踐教學模式
在理論授課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教學,教師與學生走出課堂,課題負責人與用人單位,企業溝通洽談,簽署合作意向書,通過課內實驗、課外實踐、走訪參觀企業、引入真實案例實訓等形式開展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走出去: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小分隊走進已簽署合作意向書的相關企業,參觀體育企業計算機類人才工作真實場所與環境,接觸項目案例開發文檔、報告、設計框架等資料。請進來:邀請體育企業用人單位技術總監、人力資源經理、研發人員等來實踐課堂進行講解授課,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的發展與應用情況。把企業的真實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實行無縫對接,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可以學有所用。
4? ? 教學效果
通過建立“教師-學生-用人單位”之間的新型關系,三者雙向互通且具有傳遞關系,科學地解決供給側的學校給用人單位提供的產品(學生)、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產品(課程)、企業為教師提供的綱領性產品(人才需求、技術要求等)三者的交互關系,形成一個各環節互相有機銜接、反饋的科學機制。
5? ? 結語
通過對試點班級成績的分析,實施教改項目的班級,學生期末整體教學評價為優秀;班級期末考試成績整體比上一屆提高20分以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優秀學生踴躍參加國內“互聯網+”比賽,做出優秀的PPT作品參加答辯。實踐證明,通過實施供給側教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策略,使教學質量有了實質性的提高,學生提升了計算機操作技能,企業也對學生的實習表現滿意。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EB/OL].(2015-07-04)[2020-03-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伍李春,李廉.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通識性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7(12):62-69.
[3]羅人東.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類與分層教學改革實施途徑[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6):46-48.
[4]賈康.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涵是解放生產力[N].黨政視野,2016(3).
[5]段云鵬,趙春喜,劉鶴,等.農業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193.
[6]孫慧君.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探討[J].通訊世界,2016(2):164.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omputer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He Wenna
(Jilin Sport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following disadvantages exist in the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the course content does not match the post requirements;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acks a practical mode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Based on a supply-side perspective, the content of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strategy for the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of computer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includes: building a computer course system for sports colleges that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sports companies; setting up a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bin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ze it.
Key words:supply sid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