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福 張成山 白婧


摘?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創新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們已經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教育教學創新工作,高等院校作為教學創新的示范基地,創新教學探討和研究的重點部門,教學創新是否已經對大學生的學業提升和綜合素質提高產生了顯著效果,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門問題。文章將在社會科學化研究的基礎上高效靈活運用統計學分析方法,避開單一研究方式的局限性,通過對研究內容數據化,準確、直觀地給出教學創新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并針對性地給出建議,為教育的決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創新學習;因素分析;SPSS
目前對教學創新的研究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其中宏觀層面包括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中觀層面包括學習環境變革、教學模式創新和師生主體關系轉變;微觀層面包括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和優化視角[1]。國內外現有教學創新分析大多集中于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結構的探討,對于學校層面教學創新機制和策略的研究較少,其研究方法大多采用理論推演或單案例分析的方法,關于教學創新機制主題的多案例綜合分析還比較少見[2]。文章采用李克特式五點式量表設計調查問卷,將從學習者屬性、促學者屬性、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和教學組織5個維度進行多元綜合分析,使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內容融入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軟件,對文字性描述結果進行數據化,從而得出科學嚴謹的研究結果[3]。
多元統計分析也可以推廣到高等教育的其他方面,諸如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大學生學習障礙分析等。靈活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技術,可以為教學創新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數據指標,可以通過學生學習成績反向地推斷教學創新各維度的缺失和平衡關系,更加有助于教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為教育的決策者提供數據參考,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價值[4]。
文章以某本科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隨機發放并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問卷270份,問卷包含大同學基本信息,教學創新量表,其中效率量表分為促學者屬性、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和教學組織。
1? ? 在多元回歸前的度量說明及信度分析
(1)教學創新的因素分量.教學創新的因素分量如表1所示。
(2)總量表信度分析。在態度量表法常用檢查信度的方法是Cronbach α信度系數,總量表的信度系數在0.8以上是最好的,表示信度是很好的;0.7~0.8是相當好的,表示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分量表的信度系數在0.6~0.7是最小可接受范圍。
該數據的Cronbachs Alpha的值為0.925,容易看出此量表的信度值非常好,同時也對4個二級構想分量表進行了重測信度,信度系數值分別為0.836,0.869,0.901,0.867,說明調查并采用的數據可靠性非常好。
2? ? 教學創新的多元統計分析
2.1? 研究問題與統計方法分析
首先統計調查要了解影響大學學生創新學習的4個層面的現狀如何,因為量表中各層面所包含的題目數量不一致,文章采用各層面平均得分除以層面題數,求得各層面平均得分,然后來進行比較。其次影響學生創新學習的各層面間是否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利用皮爾遜“積差相關”法研究單一變量間兩兩的相關性。最后學生性別與就讀年級變量在創新學習的影響因素上是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利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來檢驗變量之間的交互情況。
2.2? 描述統計量
在4個構想層面中,以“學習內容(con)”層面的得分(M=3.340 7)最高,而以“學習資源(res)”層面的得分(M=3.256 1)最低,如表2所示。
2.3? 積差相關分析
從積差相關系數值中可以得出,促學者屬性(mid)與學習內容(con)、學習資源(res)、教學組織(org)呈顯著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47,0.524,0.559;學習內容(con)與促學者屬性(mid)、學習資源(res)、教學組織(org)呈顯著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58,0.765,0.678;學習資源(res)與促學者屬性(mid)、學習內容(con)、學習資源(res)呈顯著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534,0.761,0.760;教學組織(org)與促學者屬性(mid)、學習內容(con)、學習資源(res)呈顯著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549,0.688,0.760。影響學生創新學習的促學者屬性、學習內容、學習資源、教學組織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3? ? 結語
對于學校層面,因為班級制的客觀事實決定了其學生具有一定的統一性,但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不利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完善。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自身能力在學校的培養環境中未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致使了學校教學創新成功的成果會屬于匱乏的狀態。對于教師層面,教師作為創新學習的發起者,如果教師因為自身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學校也并沒有為其提供教育改革的獲取途徑,而對于教學創新產生抵制,導致學校缺乏創新文化氣氛。那么學生也無法接收到先進的知識,更無之后的創新學習可言。對于學生層面,學會學習和學會創造是人的高級能力,并不是生來就具備的,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知識積累、情感培養、方法掌握和能力形成的過程。而這些都跟學校和教師的關系緊密相連,即使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能力很突出,但沒有正確的指導和理解包容的人文環境,就很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創新學習是一種認知技能,涉及突破既定模式,用不同的方式看待熟悉的事物,用全新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創造新的原創思想。原創思想在創造性環境中展現出來,這種創意環境以開放和多元文化為特征,分歧和融合的思維和諧地工作,學生需要了解其是如何相互補充的。這種學習形式鼓勵多元認知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在基于問題的學習上可以促進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創新學習能力在靈活工作和終身學習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高等教育中能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學習能力,則可以得到鍛煉和改善,從而使學術生活變得更容易和更有趣。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學習環境設計:框架與課題[J].教育研究,2015(1):113-121.
[2]劉曉琳,經倩霞.學校信息化環境下教學創新的機制和策略:基于案例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4):79-87.
[3]耿葉萌.多元統計分析在高等教育評價中的應用[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5.
[4]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Based on the multi-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Chunfu, Zhang Chengshan*, Bai Jing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Zhuhai 519041, China)
Abstract:Today, eduacators have made a lot of meaningful educational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wor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demonstration base for teaching innovation, the key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whether teaching innovation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academic improvemen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of concer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efficient and flexible 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voiding the limitations of a single research metho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education by making the impact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by data-based research content, and giv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two-way ANOVA; creative learning; factor ananlysi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