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雯雯
【摘 要】目的:分析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運用。方法:選擇我院呼吸內科接診的75例疑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呼吸內鏡進行診斷、治療。結果:75例疑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經呼吸內鏡檢查證實:31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26例單純呼吸道感染,18例上呼吸道出血。實施呼吸內鏡輔助治療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有效率達到97.33%。結論:呼吸內鏡可為呼吸內科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良好支持。
【關鍵詞】呼吸內鏡;呼吸內科;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004-01
前言:近年來,由于受到環境污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持續升高[1]。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灶隱匿性、癥狀相似性特征,為其臨床診斷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呼吸內鏡作為常用設備,其可為醫師提供清晰的視野,便于醫師精準定位病灶。為判定其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75例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呼吸內科于2019年3月-2019年9月接診的75例疑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42.9±14.9)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呼吸內鏡進行診療:
(1)呼吸內鏡診斷。
給予疑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化吸入2%濃度的利多卡因行局麻,麻醉生效后,根據患者表現選擇經口、鼻置入呼吸內鏡,自上而下仔細探查患者的呼吸道狀況,確定病灶部位后,重點探查病灶狀況(大小、形態及與周圍組織關系等),根據探查結果進行確診。如有必要,可于呼吸內鏡下,取受檢者的病灶組織進行細菌培養等深入檢查。
(2)呼吸內鏡治療。
根據呼吸內科患者的疾病類型,借助呼吸內鏡實施治療。本研究75例患者中,31例患者經呼吸內鏡檢查證實為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實施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以利多卡因行局麻后,經鼻腔置入纖維支氣管鏡,于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吸引患者的分泌物,恢復支氣管的清潔狀態,將支氣管鏡停留于患者感染肺葉病灶處,以高壓注射器給予患者注射10ml灌洗液,停留3-5min,確保患者病灶組織與灌洗液的充分接觸,吸出并以清潔灌洗液再次清洗,重復3-5次。26例患者為單純呼吸道感染,實施呼吸內鏡引導下局部用藥治療:置入呼吸內鏡后,于呼吸內鏡引導下,確定患者的病灶位置,以生理鹽水清潔局部病灶,并于患者呼吸道炎癥病灶表面噴灑適量抗菌藥物。另外18例患者為上呼吸道出血,實施呼吸內鏡引導下凝血治療:置入呼吸內鏡后,于呼吸內鏡引導下,定位出血部位,行APC探針凝血,以改善患者的癥狀。
1.3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4.0軟件統計。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結果
行呼吸內鏡診斷后,75例疑似呼吸疾病患者均被證實為呼吸系統疾病,其中,18例上呼吸道出血,26例呼吸道感染,31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
2.2 治療結果
本研究75例患者經呼吸內鏡輔助治療(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呼吸內鏡引導下電凝止血等)后,73例有效,治療有效率為97.33%。1例呼吸道感染、1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患者治療無效。
3 討論
隨著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的升高,這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工作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結合既往經驗可知,呼吸系統疾病診斷的難度體現為:不同呼吸系統疾病癥狀較為相似,加之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灶較為隱匿,難以通過常規方法確診[2]。而在治療方面,經口服用藥雖然可改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癥狀,但這種治療方法的顯效速度較慢,部分病情較為嚴重患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的效果欠佳。上述狀況對呼吸內科的診療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呼吸內鏡作為一類新型微創診療設備,其在呼吸內科診斷中的應用原理為:于麻醉條件下,經受檢者口、鼻腔置入呼吸內鏡,以呼吸內鏡探查受檢者的呼吸道、支氣管,醫師則根據受檢者的腔道影像,檢查是否有病灶存在,并根據病灶特征確定疾病類型。相對于傳統診斷方法而言,呼吸內鏡診斷的優勢在于:這種診斷方法可充分識別呼吸道隱匿病灶,并根據病灶形態、與周圍組織關系等,合理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本研究表明:75例疑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均經呼吸內鏡檢查證實為呼吸系統疾病。
除了診斷作用外,呼吸內鏡還具有一定的治療價值。對于上呼吸道出血患者,可于呼吸內鏡引導下探查出血點位置,并經電凝技術止血;而在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可利用呼吸內鏡技術實施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狀況,緩解其支氣管感染。對于呼吸內科患者而言,呼吸內鏡治療方法的優勢體現為:這種治療模式可為醫師建立清晰、通暢的渠道,便于藥物直達病灶,或由醫師于清晰視野下直接針對病灶進行止血。呼吸內鏡的引入可為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治療提供諸多便捷,并保障患者的干預效果。本研究表明:75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33%。
從呼吸內科患者的診療結果來看,呼吸內鏡的應用價值較高。為了確保呼吸內鏡診療的有效進行,在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呼吸內鏡診斷、治療時,應注意如下問題:
(1)做好準備工作。
實施呼吸內鏡檢查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呼吸內鏡診療流程,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如盡量保持情緒穩定、檢查前需禁飲、禁食4h、檢查后注意休息等。
(2)咳血分析。
告知患者檢查后痰液中有少量血絲屬正常現象,可自行消失;如患者接受呼吸內鏡檢查后,出現嚴重咳血,需立即上報,確定咳血原因,及時實施治療。
綜上所述,宜于呼吸內科的診療工作中,推行呼吸內鏡診斷、呼吸內鏡引導下治療,以幫助患者確診,并改善其呼吸系統癥狀。
參考文獻:
[1]王作飛.探討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作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2):93-95.
[2]張先明,桂坤,楊文婷,等.探討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作用效果[J]中外醫療,2017,36(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