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81-01
1 為什么會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現代人的常見病和高發病,其病因較為復雜,一般為外傷或者是長期慢性損傷所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為4個類型,其中膨隆型、突出型和脫垂游離型是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類型。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組成的,椎間盤髓核組織脫出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病理機制。人體的椎間盤解剖結構存在一定的弱點,該位置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因而更易出現退行性改變,且在發生損傷之后,修復能力相對較差,這也是椎間盤突出癥高發的重要原因。
現代人久坐工作者較多,椎間盤部分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若再受到外力作用,將導致纖維環破裂,椎間盤髓核組織就會從破裂處脫出,偏離的髓核組織可能壓迫脊神經根,進而產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癥狀。現在人在日常工作中易出現,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后腰酸背痛的癥狀,這是腰椎間盤出現退行性病變的表現,若不及時糾正和改善,極易在彎腰,拿重物、腹壓增加、腰部重力改變時或者劇烈動作時出現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此外,腰椎關節暴露于寒冷的環境或潮濕的環境中,也容易誘發椎間盤突出癥,對于已經出現損害的腰椎間盤結構,寒冷和潮濕也可能成為引發腰椎失穩松動的原因。另外對于女性而言,妊娠期間,腰椎承受的壓力顯著增加,極易造成腰椎間間盤的損害,因而在妊娠后期或妊娠結束后,極易出現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腰部疾病。
2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表現及鑒別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早期主要癥狀為腰痛,患者常常感覺到腰酸背痛,部分患者同時伴有臀部疼痛,此時腰背疼痛癥狀都可以緩解,因而患者往往不愿意就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另一主要癥狀為下肢放射痛,這類疼痛多為坐骨神經痛,患者往往感覺到從下腰部向下放射性的疼痛、麻木,甚至小腿也存在一定的疼痛、麻木感覺,出現此癥狀之后應高度警惕,該癥狀提示神經壓迫情況已經發生,需盡快就醫檢查。腰椎盤間盤突出癥發生后,若不及時治療和干預,將會引發嚴重的后果。患者一側肢體疼痛后,為減輕疼痛,人體將會出現代償性的姿勢,而這類異常姿勢將會導致腰椎側突,患者的脊柱可見畸形的彎曲,對于患者的軀干功能影響較大。隨著髓核脫出壓迫神經的癥狀逐漸加重,腰部及以下的功能將逐漸喪失,除腰部活動受限外,還可以出現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危害較大,必須盡早治療。
3 如何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病,其臨床體征較為顯著,但該病的確診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通過CT、X線和核磁共振等檢查手段,可以直觀的發現腰椎間盤解剖結構的改變,進而確診為椎間盤突出癥。同時通過影像學檢查資料,還可以為該病治療提供確切的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難度較小,但應盡早治療,以改善預后。
4 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哪些治療手段
4.1 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療法,約6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過口服藥物、臥床休息、牽引治療、理療推拿等方式改善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以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性治療,兩者均具有較好的抗炎抗骨質分解作用,可以改善腰椎間盤局部的退行性改變,增強脊柱功能,控制腰椎間盤突出癥進展。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病期,絕對臥床休息是可迅速減輕髓核脫出后引發的局部水腫及炎性反應,進而緩解臨床癥狀。牽引治療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只用主要采用骨盆牽引的方式,增加椎間隙寬度,促進突出的髓核組織回納,進而達到矯正椎間盤突出的目的。推拿、按摩、針灸等中醫理療方法對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在上述數個方法治療基礎上,采用推拿按摩和針灸的方式可以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腰椎間盤突出回納、抗炎、消腫、止痛的效果。
除此之外,局部的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也是一種可靠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且藥效持久,局部注射后可以長期有效的發揮抗炎和抗粘連作用,進而改善神經根周圍炎癥,減輕患者疼痛及活動受限等癥狀。
4.2 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局部的解剖結構十分復雜,因而手術治療多不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是對于出現嚴重神經跟壓迫癥狀的患者,手術治療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重要療法。常規的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方法為:根據病變椎體作局部切口后,切除部分椎板及關節突出部分,或切除椎間盤,部分患者或嚴重者同時還需要進行其他手術,以維持腰椎的穩定性或改善腰椎管狹窄等癥狀。上述治療術式的創傷性較大,因而近年來臨床領域積極探索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治療手術方法。顯微椎間盤摘除等微創術是已經廣泛應用于該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癥風險低。此外,X線監視下進行的經皮髓核切吸術等手術也已經應用于椎間盤治療中,該類手術的創傷極小,但是僅適用于椎間盤輕度突出或膨出的患者,對于病情較為嚴重或合并腰椎不穩的患者,則需要采用傳統的手術進行治療。
5 如何預防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
5.1 從日常行為改變開始預防椎間盤的推行性改變。
長期不正確的坐姿是導致椎間盤局部損傷及退行性改變的重要原因。為避免損傷的發生,應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正確的坐姿,伏案工作者尤其應注意,根據自身的身高及電腦的高度調整桌椅的高度,并保持正確的坐姿,在日常工作中盡量使腰椎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弧度。選擇床墊時,應避免選擇過軟的床墊,避免增加椎間盤髓核組織突出的風險。
5.2 增強腰背肌訓練
強化腰背肌肉的力量,是保持脊柱穩定性的最主要因素,腰背肌肉力量增強之后,可以有效維持腰椎結構的穩定性,因而不易出現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已經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應在臨床癥狀改善后積極開始腰背肌肉力量訓練,尤其是使用腰圍的患者,更要注意加強腰背肌肉訓練。
5.3 注意保護腰部
在工作中應盡量避免腰部的使用,如彎腰提重物等行為應盡量少做。若必須手提重物,則盡量采取屈膝下蹲的方式,提起重物,盡量減少對腰椎間盤后方直接的作用力。在日常活動中任何需要大幅度扭腰的動作都必須慎重,以減少對椎間盤的損傷,體育鍛煉中劇烈的活動也應盡量避免。同時,天氣轉涼后,及時增加衣服,做好腰部的保暖,避免裸露在外面。潮濕環境對于人體的關節較為不利,應避免長時間處于潮濕環境中,寒冷潮濕的環境更要主動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