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琳 代孔靈 蔡喜梅

【摘 要】目的:分析惡性腫瘤使用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的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42例作回顧性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已經病理活檢證實。入選患者均給予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再進行病理活檢確診并分析成像診斷效果。結果:經病理確診的42例患者行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診斷出30例惡性腫瘤,12例良性腫瘤,診斷準確率100%。且轉移淋巴結患者的測量ADC值明顯低于正常人群淋巴結測量ADC值(P<0.05)。結論:利用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診斷惡性腫瘤具有很高的診斷率,同時可以分辨腫瘤類型,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惡心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040-02
惡性腫瘤是目前對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存在嚴重危害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些年全球多個國家的惡性腫瘤患者呈上升趨勢[1]。當前對惡性腫瘤患者診斷過程中發現CT、X線均不能100%的檢查出病癥。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在探測腫瘤性病變上的敏感性較高,且無輻射,深受醫患信賴。本文既是對我院收治的74例惡性患者進行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診斷,旨在為臨床確診提供可靠的診斷信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42例作回顧性分析,且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活檢證實,并未行抗癌治療,入選患者均滿足《實用腫瘤內科學》中有關診斷標準[2]。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6.31±8.24)歲;其中,肺癌7例,肝癌10例,鼻咽癌4例,乳腺癌9例,胃癌4例,結腸癌6例,前列腺癌2例。
1.2 檢查方法 入選患者均先行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再進行病理活檢確診。在確定做影像學檢查前叮囑患者禁食>4h,其目的是保證患者腸道清潔,對伴有胸腔積液或是腹腔積液的患者行抽水治療。檢查儀器為Philips Intera 1.5T超導型磁共振儀,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患者頭部先入,囑咐患者在掃描過程中保持放松,自由呼吸,參照患者身高進行6-8段掃描。掃描過程中需要注意相鄰兩端需保留2層重疊,掃描每段的時間控制在1min45s左右,依次對患者的頭頸部、胸腹部及盆腔等部位進行掃查,患者全身掃查結束后,將成像圖輸送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并利用SIEMENS軟件對患者所掃描的每一個部位的圖像進行無縫銜接組織。進而利用3D-MIP和黑白翻轉技術實行三維構建,最終實現類似PET圖像。再使用冠狀位胸腹T2WI,能更明確患者病灶位置,同時可及時發現彌散成像易忽視的病灶。
1.3 診斷方法 對患者橫斷檢測面和3D圖像實施分析。對無類似檢查相關資料和既往史的患者,單純針對本次影像結果進行分析探討,繼而探查彌散加權成像的疑似病灶。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2 結果
惡性腫瘤使用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診斷時,結果顯示有42例患者轉移,經病理性檢驗確診轉移42例,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診斷率為100%,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同時發現良性病變12例。再將淋巴結病變測量的ADC值與正常淋巴結測量的ADC值相比較,其結果顯示轉移淋巴結測量ADC值明顯低于正常淋巴結測量ADC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磁共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是目前非常具有優勢的一種檢測技術,通過兩個不同方向且大小一致的彌散梯度對人體組織細胞間隔的水分子擴散運動的強度進行探測,繼而間接將特定組織細胞水平的構成情況反映出來,多數惡性腫瘤細胞具有核漿比高和生長集中的特點,這一特點縮小了細胞內與細胞外之間的可供水分子自由擴散范圍,在彌散成像的過程中彌散受限而顯現高信號,經全身彌散成像技術測量所得到的ADC值偏低,這即為惡性腫瘤的探測提供了方法的可能性[3]。常規的磁共振因為時間長且需要因掃描部位的不同而跟換線圈,因此對全身檢查中顯得非常復雜不具優勢,然而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用的是磁體內置BODY線圈,掃描期間無需更換線圈,利用STIR序列可有效遏制脂肪組織信號,增強病灶比對噪聲比,有助于病變顯現。
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可對患者的頸部、顱腦、盆腔、胸腹、骨骼乃至淋巴結等部位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該技術影像覆蓋范圍更大,同時具備無對比劑、無創傷等有點,非常適合用于檢查和診斷惡性腫瘤的原發病灶以及相關轉移病灶。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42例患者全部接受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行全身病灶檢查,且其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一致,檢出率100%,患者的檢查成像圖上呈紅色的范圍即為病灶區,與健康組織的信號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同時該成像技術還檢測出12例良性病變;利用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診斷惡性腫瘤,同時可發現病灶的轉移。由此說明,利用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診斷惡性腫瘤具有很高的診斷率,同時可以分辨腫瘤類型,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鄧靖,吳文強,黎家榮等.磁共振全身類PET成像與常規磁共振用于檢測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濱州學院學報,2018,4(2):140-142.
[2]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89-595.
[3]于韜,羅婭紅,何翠菊,等.背景抑制快速全身磁共振彌散成像在評價惡性腫瘤全身臟器轉移上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25(8):1138-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