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潛

【摘 要】目的:分析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與經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聯合治療肺栓塞的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均使用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與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聯合治療。對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休克指數、血氧飽和度(SPO2)等指標以及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觀察和記錄。結果:患者手術后1天,其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休克指數、SP O2的相關指標明顯優于手術前(P<0.05)。術后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僅10%的患者有輕微出血的現象。結論: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和經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聯合治療肺栓塞的臨床療效較好,見效快,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肺栓塞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066-01
肺栓塞是由內源性或者是外源性栓子將肺動脈堵塞或者其分支誘發肺循環異常的臨床及病理生理綜合征。急性肺栓塞屬于臨床重癥,對臨床診斷經驗和技術要求較高,這也導致誤診率和致死率均較高,治療的常用方案為抗凝溶栓治療和靜脈溶栓治療,但當患者出現血流動力不穩定的大面積肺栓塞時,抗凝溶栓和靜脈溶栓治療已經不能快速緩解病情[1]。而隨著介入放射性的發展,經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治療已經成為治療肺栓塞的有效手段,為此,我院對肺栓塞患者采取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與經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聯合進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56.47±9.89)歲,最短病程3.5小時,最長病程34.6小時,平均病程(24.76±11.49)小時。其中,患者出現大面積栓塞的有36例,次大面積栓塞的有44例;臨床癥狀:胸痛50例,昏厥11例,胸悶27例,呼吸困難69例,咯血19例。入選的所有患者均滿足2001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有關肺栓塞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的診斷標準[2]。排除伴有嚴重肺功能不全、嚴重出血、嚴重高血壓患者,排除近期接受過開胸手術、顱腦手術等患者,排除患者自身體質不適合進行介入治療者,排除依從性差者;所有入選患者均經CT肺動脈造影確診,且已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
1.2 方法80例患者均使用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與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聯合治療。患者在入院前后均進行心電圖、胸部X線、動脈血氣分析等檢查。術前,先對患者髂靜脈和下腔靜脈進行檢查,是否存在血栓情況,先置入5F動脈鞘,再注入造影劑進行造影,最后進行經股靜脈穿刺。將濾器推送于腎靜脈水平之下,濾器釋放后進行二次造影檢測其位置的準確性。將超滑導絲由動脈鞘置入,經過右心房和右心室將Cobra導管引導至肺動脈主干,進行第三次造影查看血栓狀況。最后將肺動脈內的溶栓導管更換后推注50萬U尿激酶,縫合固定,術畢。術后第二日起每日推注50萬-75萬U尿激酶,術后第五日對患者行胸部增強CT復查,由復查結果來判定其導管及鞘管是否拔除。術后給予患者5-7日的常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使用華法林維持,口服,維持時間為6個月以上,定期進行凝血指標監測。患者出院后,對 患者進行持續6個月的隨訪,隨訪方式可采用電話形式或是上門,隨訪內容包含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定期復查及血栓復發情況等。
1.3 觀察指標嚴格監測患者手術前后的各項生命體征,對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休克指數、血氧飽和度(SPO2)等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并觀察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當計量資料為正態分布時用描述,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前后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比較 患者手術后1天,其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休克指數、SP O2的相關指標明顯優于手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 術后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有輕微出血患者8例,占比10%。其中2例咳血,1例輕微尿血,4例切口及穿刺點出現滲血,1例鼻粘膜輕微出血。
3 討論
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的操作技術相對其他治療方式簡單,而且核心治療技術容易被醫生熟悉掌握,但,在實施肺動脈置管溶栓治療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比較多,而且穿刺時要跟據病情選取合適的靜脈,需要利用透視來鏡下溶栓導管的取出或是置入,穿刺時要關注導管斷裂和彎折的情況。
本文對80例患者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與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治療,患者手術后第一天,其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休克指數、SP O2的相關指標均顯著改善,和手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兩種方法的聯合治療見效快,效果明顯,局部溶栓的療效較好。且本次患者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10%,無嚴重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均為輕微出血,這說明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對于肺栓塞患者給予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和經肺動脈置管局部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見效快,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發旺,陳坤前,張明禮.肺動脈置管溶栓治療急性肺栓塞的療效分析[J]臨床研究,2016,11(21):20.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 S].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1, 24(5):259-264.
[3]劉洪濤,徐浩,祖茂衡等.經頸靜脈肺動脈置管溶栓治療高危靜脈血栓栓塞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637-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