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聯合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臨床帶教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醫院實習護生76名,依據計算機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模式,研究組實施聯合教學模式。對比2組教學質量、護生的綜合成績及護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帶教質量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度為100.00%高于參照組的68.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4.250,P<0.05)。結論: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應用聯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帶教質量,提升實習護士綜合能力。
【關鍵詞】聯合教學模式;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
【中圖分類號】R730.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05-01
引言:隨著人們服務意識的增長,對于臨床護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有相應的服務水平,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是護理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關鍵。在醫療結構的組成中,神經內科是重要的一部分,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對患者康復有著重要價值。實習護生是即將輸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新鮮血液,而臨床帶教工作對提升實習護生個人能力、順利完成由學生轉變為符合工作崗位需求的人才的重要階段,因此,提升臨床帶教質量,對臨床護理工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诖?,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實習護生76名,并通過兩種帶教結果對比的方式,總結重點內容,對臨床帶教工作有重要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實習護生76名,依據計算機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8例。所有護生均為女性。在取得護生來源醫學院校、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下開展研究。研究組年齡20~24(22.34±0.13)歲;本科學歷17名,??茖W歷21名。參照組年齡19~23(21.97±0.79)歲;本科學歷16名,??茖W歷22名。2組年齡、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帶教模式,即實習護生跟隨每天值班護士完成基礎護理工作,教學中的實際操作大多由帶教教師完成。研究組實施聯合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1~7d具體安排。教學開展第1天,護生在帶教教師的引導下,對神經內科的基本情況、患者、規章制度等加以了解,副主任醫師在進行診療活動時,實習護生分為每組4~5個隨從,對常見病癥發病因素、護理知識等加以了解;第2天,帶教教師向實習護生講解常見疾病,帶領其熟悉相關的護理流程,為其演示如何正規進行護理操作;第3天,開展一對一帶教方式,由經驗豐富的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各項護理操作,在此過程中,使護生能了解清晨、夜間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采集新入院患者信息、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方式等[1]。(2)8~14d計劃安排。向每名護生發放一份評估表,評估內容包括基本操作、??撇僮骷白栽u部分,在填寫的評估表內容時,主要以前半月的實踐操作作為基本評價參考,評估完成后將表格交于帶教教師,教師以此作為參考,找出帶教計劃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確保帶教計劃更具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對神經內科常見病、基本護理操作、與患者溝通等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2]。(3)15~21d計劃安排。由帶教老師選取臨床典型病例,并將學生分為4~5人一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制定護理計劃,并對制定的護理計劃做出充分解釋,由帶教教師進行點評。(4)22~28d計劃安排。實習護生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結束后撰寫護理報告。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教學質量、護生的綜合成績及護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程度,以此判斷聯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教學質量,通過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考試掌握每名護生的綜合成績水平,調查了解護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帶教質量 研究組帶教質量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綜合成績水平 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 研究組滿意度為100.00%高于參照組的68.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4.250,P<0.05)。
3 討論
聯合教學模式帶教的方式是一種新型的帶教模式,區別于傳統的帶教模式,該種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實習護生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基本達到標準,但實踐操作能力較差的情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臨床服務工作來講非常不利[3]。聯合教學模式主要是將目前臨床中的帶教方式進行聯合應用,其中包括目標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其目的在于取所有教學方式的優點,避免單一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以此提升臨床護理帶教的教學效果。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將具體的教學方案分為四個階段,對每個階段制定出詳細的計劃,以目標為導向完成帶教計劃,循序漸進地讓實習護生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為其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最終升華臨床護理帶教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相關知識掌握、學習興趣、團隊協作、思維、表達能力、溝通技巧、實踐能力、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護理工作信心均高于參照組,實習護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均高于參照組,滿意度高于參照組[4]。
綜上所述,聯合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質量,有助于幫助學生完成角色上的轉變,促使其成為合格的臨床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玉蓉.聯合教學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6):117-118.
[2]孔霞.PBL+CBL聯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護理實習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3):158-159.
[3]袁桂菊,楊桂香.CBL、PBL聯合模擬培訓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19(04):76-78.
[4]張宇.聯合教學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