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茜予

【摘 要】目的:分析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術后的護理干預與康復指導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確診為慢性鼻炎鼻竇炎疾病需要通過經鼻內鏡治療的80例患者,將先入院的40例患者記為對照組,后入院的40例患者記為實驗組,對照組安排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安排進行針對性護理以及針對性康復指導,比較2組患者術后正常飲食時間差異、住院時間差異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結果:術后正常飲食時間:實驗組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鼻炎消退時間:實驗組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生并發癥的例數分別為2例和9例,總發生率分別為5.00%和22.50%(P<0.05)。結論:對于需要采用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的患者,在其治療期間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及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可進一步加快其術后康復速度,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可積極推廣。
【關鍵詞】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護理干預;康復指導;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48-02
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確診為慢性鼻炎鼻竇炎疾病需要通過經鼻內鏡治療的80例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以進一步分析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術后的護理干預與康復指導的效果,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確診為慢性鼻炎鼻竇炎疾病需要通過經鼻內鏡治療的80例患者,將先入院的40例患者記為對照組,后入院的40例患者記為實驗組。對照組男性共計22例,女性共計18例;年齡區間在20歲至57歲之間,均值(43.35±4.61)歲;病程最長不超過10年,最短不低于2年,均值(6.38±1.75)年。實驗組對照組男性共計19例,女性共計21例;年齡區間在20歲至58歲之間,均值(43.39±4.56)歲;病程最長不超過10年,最短不低于2.5年,均值(6.42±1.72)年。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病例信息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研究對比,本次研究已經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安排進行常規護理,即常規術前飲食指導以及健康教育,術后常規病情監測以及用藥指導等。實驗組安排進行針對性護理以及針對性康復指導,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護理:鑒于消極的心理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切口愈合時間[1],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提前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發生的不適情況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以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多為患者介紹臨床典型成功案例,以進一步提高其治療信心;相關護理操作盡量不要留到晚上,防止影像患者休息。②體位護理:針對局麻患者,需要安排其選擇半臥位休息;針對全麻患者,需要安排患者選擇平臥位休息,同時都需要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在術后需要定期輔助患者進行翻身,以防止其發生術后血栓;此外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用嘴巴進行呼吸,對于呼吸比較困難的患者,可以安排其進行低流量吸氧治療。③加強病情監測:術后2d內需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持續動態監測,同時密切觀察其口腔分泌物以及眼眶周圍變化,發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并且配合醫師進行對癥處理。④藥物干預: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同時及時在術后2d抽出堵塞物,之后再小心對患者鼻腔潤滑消炎;除此之外,在術后3d需要對患者鼻腔以及鼻竇進行常規處理,并且遵醫囑為患者鼻腔給藥。⑤針對性康復指導:告知患者鼻腔填塞物的作用,并且叮囑其術后2d內不得取出;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的進行打噴嚏,以防止其在打噴嚏的時候用力過度將鼻腔填塞物脫出。同時告知患者按時遵醫囑用藥對疾病康復的意義,同時將相關的健康手冊派發給患者;將鼻部用藥的方法以及用藥時間詳細介紹給患者家屬,并且指導患者關注醫院微信平臺,通過微信平臺定期推送相關的術后康復知識。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的在手術治療結束之后的正常飲食時間。②觀察兩組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住院總時間。③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治療之后發生血栓、口腔潰瘍以及出血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l7.0統計學軟件整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n(%)]和()表示,同時分別行或者t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正常飲食時間以及鼻炎消退時間對比
術后正常飲食時間:實驗組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鼻炎消退時間:實驗組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和對照組發生并發癥的例數分別為2例和9例,總發生率分別為5.00%和2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經鼻內鏡治療是常見的一種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的治療方法,其主要優點為操作簡單、治療安全性高以及創傷小等,因此受到廣大的慢性鼻炎鼻竇炎患者的青睞[2]。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加快術后康復速度,有較多學者[3-4]主張在患者行經鼻內鏡治療期間,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黃靜[5]曾經指出,對于慢性鼻炎鼻竇炎患者,加強其術后的護理干預,有利于鞏固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消極心理,使其能夠提前做好面對術后不適感的心理準備,減少各種不良情緒,進而有利于促進術后機體恢復;同時通過體位護理不僅有利于減少血栓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可以促進鼻腔分泌物引流,進而緩解其呼吸困難癥狀;通過藥物干預,不僅可以確保患者鼻腔能夠時刻保持在潤滑狀態,同時還可以起到一定消炎以及促進黏膜修復的效果。除此之外,通過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不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同時還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掌握預防疾病復發的方法,并且督促其按時回院復查,鞏固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術后正常飲食時間以及鼻炎消退時間均要明顯長于實驗組(P<0.05),而發生并發癥總發生率則要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和黃靜[5]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需要采用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的患者,在其治療期間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及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可進一步加快其術后康復速度,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可推廣。
4 參考文獻
[1]郭玲.經鼻內窺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J]智慧健康,2018,4(33):119-120.
[2]劉冰, 關曉娜, 薄春艷. 護理干預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07):172-173.
[3]張靈妍, 張雪麗, 高慧, et al. 護理干預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術后康復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 2(21):99-100+114.
[4]邱艷.護理干預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術后康復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7,7(29):260-261.
[5]黃靜.經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術后的護理干預與康復指導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