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花 李嶸

【摘 要】目的:觀察和探究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總有效率。結果: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83.33%),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人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61-01
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指的是1分鐘內早搏發作次數超過6次,且無器質性心臟病及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室性心律失常,該疾病雖不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但是會引發其出現心動過速,從而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臨床需積極有效方案對患者治療和干預。目前,臨床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多采用藥物治療,雖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治療過程中還需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才能保證和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提高患者預后質量[1]。本文主要探究了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腎等系統疾病者,(2)存在意識、神志不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5:17,患者年齡分布:31-70歲,平均年齡(53.62±2.23)歲;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3:19,患者年齡分布:32-69歲,平均年齡(53.64±2.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遵醫囑給患者提供常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護理。研究組采用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如下人性化護理:(1)接診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熱情地對其進行接待,協助其辦理入院手續和為其介紹病區、病房環境、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以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和不安感。(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還需積極為患者創設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如保持患者住院病房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光線充足等,另外,還可根據患者個人的喜好在病房內增加一些綠植,花草等,以增添病房的生機。(3)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因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病情發作較頻率,常會引發患者出現恐懼、過分擔憂自身病情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還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并給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告知該疾病的危害性較低,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另外,還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宣教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如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和護理要點等,以促進患者能正確認識自身疾病。(4)病情監護護理,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心電圖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并定期詢問患者主觀感受,若患者出現胸悶、頭暈、心肌不適等癥狀,可協助其取半坐位或高枕臥位,可促進上述不適癥狀減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經護理,患者未再發生室性早搏、心動過速等癥狀;有效:經護理,患者早搏發作次數較護理前明顯降低;無效:經護理,患者早搏發作次數與護理前相比無顯著差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是一種常見的室性心律失常,引發其發生的致病因素有多種,如精神不安、電解質紊亂、過量飲酒及咖啡、心臟器質性病變,該疾病雖不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但是會引發其出現心動過速,從而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臨床需積極有效方案對患者治療和干預。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莫雷西嗪、普羅帕酮、美西律、抗心律失常類藥物對患者治療,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該疾病發生與患者心理、精神狀態等具有密切的關聯,為此,在治療過程中,臨床還需給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促進其身心均達到良好狀態,才能保證和提高治療效果[2]。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這種護理模式多關注疾病治療,未關注患者身心需要,從而難以提升患者治療效果,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更新,現代臨床多建議采用人性化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科學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從心理、生理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這樣不僅能滿足患者身心需要和促進其身心均達到良好狀態,同時還能提升其疾病治療效果,改善其預后[3]。
本研究中,對兩組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及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發現,人性化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干預組,說明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亞麗.對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4):225-227.
[2]燕曉楠.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的人性化護理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8,35(01):28-29.
[3]胡瑞芳.良性頻發性室性早搏采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8):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