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

【摘 要】目的:分析在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中采取多樣化培訓模式的效果。方法:選取68例自2019年1月-2019年10月來院實習的大專護生,隨機分為常規組(34名)與多樣組(34名)。常規組實施傳統帶教模式,多樣組實施多樣化培訓模式。比較兩組培訓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多樣組內的護生理論考核成績優于常規組,且多樣組內護生的操作考核成績也比常規組要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中采取多樣化培訓模式效果較佳,值得采用。
【關鍵詞】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多樣化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95-02
臨床護理實習是讓護生從理論過渡到實踐,是培養實習護士獨立工作的關鍵環節。剛實習的護生因不熟悉院內環境和操作環節,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惑。傳統的帶教模式無法激發護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為了進一步提升護生的探索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院將實施多樣化培訓模式。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68例自2019年1月-2019年10月來院實習的大專護生,隨機分為常規組(34名)與多樣組(34名)。常規組內護生年齡在21-25歲,平均(20.34±0.83)歲;多樣組護生年齡在22-25歲,平均(21.34±0.82)歲。
納入標準:①所選護生年齡在20歲以上;②所選實習護生都為大專學歷;③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能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排除有臨床經驗的護生;②排除不愿意配合的護生;對比兩組護生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傳統帶教模式。多樣組實施多樣化培訓模式,具體方式有:①由帶教經驗豐富和護理能力強的主管護師來執行帶教任務,依據實習護士的教學要求來制定具體的實習方案,然后根據此方案指導各個護生進行學習。②待實習護生入科后,由護士長進行入科教育,教育內容有規章制度、病區環境、各類儀器操作流程、應急處理流程等。③理論和操作培訓。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方式實施理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病人住院期間的護理措施、護理指導和出院指導等。理論知識培訓完畢后,培訓老師根據相關內容選擇2個病例讓護生進行分析,各護生案例分析結束后,培訓老師糾正錯誤,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采取微課方式進行儀器使用和操作技能培訓。根據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制定微課內容,包括操作要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每個微課控制在10分鐘以內,實習結束之前進行集中培訓,然后進行相關考核。
1.3 觀察指標
實習護生入科室和出科室需要進行兩次考核,分別為理論知識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論考核內容依據培訓內容出題,考題內容有基礎理論、案例分析、專科理論等三部分,每部分滿分為100分[2]。操作考核內容根據本院的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內容進行考核,分別是基礎操作、專科操作、儀器使用等,每部分滿分是10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18.0軟件計算,計數資料用標準差表示,組間用t值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多樣組內的護生基礎理論、案例分析、專科理論等理論考核成績優于常規組,且多樣組內護生的基礎操作、專科操作、儀器使用等操作考核成績均比常規組要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相關學者研究指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護生操作、理論和批判思維的提升上比傳統帶教模式要好。本次探討中對實習護生理論培訓中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模式進行教學,并讓護生進行實際案例分析,以提升其主動分析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護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意識,最終達到理論結合實踐的目的。本研究操作培訓中采取的是微課教學,取得的效果比較好。傳統操作培訓是由老師進行示范,然后指導各個護生進行練習,觀摩的人員比較多,培訓用時比較長,無法集中各個護生的注意力,積極性較差。而微課教學能讓護生隨時學習和觀摩各項操作技能,給其創造了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平臺[3]。通過本次的實驗數據也能知曉,采取多樣化培訓模式的護生在理論和操作方面的考核成績要優于實施傳統帶教的護生。表明多樣化培訓模式能促進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認可該帶教模式。
綜上敘述,在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中采取多樣化培訓模式效果較佳,能較好的提升護生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值得采用。
參考文獻:
[1]胡經文,劉美麗,郭燕.微課堂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生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9):137-140.
[2]李靜,陳艷,孫璇.PBL教學法對臨床護理帶教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8,1(10):65-70 .
[3]徐嬌,李敏,劉云,等 .CBL 聯合 PBL 教學法在婦科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臨床帶教中的應用 [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20):3196-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