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驥
【中圖分類號】R5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09-02
心臟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常被比喻為人體的“發動機”,它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讓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血液中主要含有氧氣及各種營養物質,以供各組織器官攝取代謝,并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使機體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可見心臟的正常運轉能對人來說是何其重要。那么當心臟由于某些原因發生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時,機體和器官組織將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給和氧氣,以及出現液體潴留(肺淤血或體循環淤血)臨床上表現為運動耐力降低、乏力、疲倦、運動后恢復時間延長、夜間咳嗽、喘息、踝部水腫等等臨床表現,即我們常說的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和終末階段,發達國家的心衰患病率為1.5%-2.0%,°70歲人群患者率°10%,我國2003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35 ~ 74歲人群慢性心衰患病率為0.9%。我們針對心衰的China-HF研究顯示,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為4.1%。可見心衰患病率及死亡率亦是相當高,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
心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心衰原因如: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某些抗腫瘤藥物使用、濫用酒精或可卡因、心肌炎、甲狀腺疾病等等。而完善相關檢查去尋找心衰的病因,針對性地對心衰的病因進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將在一次心臟搏動中,左心室收縮時所射出的血液容積與左心室舒張時的血液容積比值稱為射血分數。左心室射血分數在50%以上為正常,低于40%我們稱為射血分數降低,介于40-49%之間的我們稱為射血分數中間值,由此產生了心衰的一種分型方式即:射血分數保留心衰、射血分數降低心衰、射血分數中間值心衰。射血分數保留與射血分數中間值心衰以治療心臟原發疾病為主要治療手段,預后相對較好。其中射血分數降低心衰危險性最大,且更需要極積地正規地治療,故下面將詳細介紹左心室的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的治療:
如果將左心室比作水壩,肺比作水庫,水壩得負責將水庫里面的水排出去,如果水壩排水的功能出現了問題,那么水有可能會過多的蓄積在水庫中(即肺淤血:疲勞、靜息或運動時氣短,呼吸困難等。)假如水庫中的水繼續上漲(肺淤血進一步加重),會導致水庫上游出現水災(即體循環淤血:癥狀如雙下肢水腫、胸水、腹水等)。所以在多數心衰發作的時候最基礎的治療方法就是應用利尿劑,好似在水壩旁邊開了一個泄洪閥,讓體內多余的液體得以排出,緩解了心衰的癥狀。當然,利尿劑的使用中也有很多應該注意的地方,比如容易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這就需要醫生根據情況監測患者血液中的電解質的變化,以調整治療方案。
在人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存在著黃金搭檔,在我們心衰治療中也有這樣的組合,我們稱為“黃金三角”,即:ACEI或ARB、螺內酯、β 受體阻滯劑,這三類藥物在治療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規聯用上述藥物能夠明顯降低心衰病人的死亡率和心衰的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預后。
在心衰患者中,發生猝死的比例是很高的,其中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發生了惡性的心律失常導致,這些心律失常發生時必須被馬上終止,甚至即使是在醫院內,有時也來不及進行搶救。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國內在許多大型的醫院已經具有成熟開展人體內植入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技術, ICD是一個小型的儀器,將它通過手術埋藏于患者胸前,并經過導線與心臟相聯,它能自動監測患者是否發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一旦監測到,即可以釋放電擊,中止惡性的心律失常,它能大大降低心源性猝死發生。據統計,安置ICD與常規藥物治療相比,可減少23%-31%的死亡危險性。當然,安置ICD也是需要嚴格的適用指針的,比如經過“黃金三角”的最優化治療后,仍然有心衰癥狀,且左心室射血分數仍然低于35%的患者等等。
患者以及家屬對心力衰竭的認知以及在治療中的配合也是治療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可由各種因素誘發如: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鈉鹽攝入過多,心律失常、情緒激動或過度體力消耗等。對于心衰患者而言應養成每日監測記錄體重的習慣,如果3天內體重增加2公斤,可能發生心衰加重,須及時找心臟專科醫生復診,必要時進行相關藥物的調整。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疲乏或是運動耐力下降的情況,或是靜息情況下心率較前增加15-20次/分鐘,同樣可能是心衰加重的早期征兆,須引起足夠重視。心衰患者應控制鹽的攝入(<6g/天),嚴重心衰患者應考慮限制液體攝入(<1.5-2L/天);戒煙、戒酒、戒毒;生活中應注意避免受涼,可接受預防流感和肺炎的免疫治療;應盡量避免或謹慎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布洛芬等,這類藥物常存在于治療感冒的復方制劑中,應用這類藥物可能加重或誘發心衰;避免從事重體力活動,但適度的日常活動對心功能尚可的患者是有益的。
心衰是心臟病最后的戰場,正在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癥,隨著現代醫學日新月異的進展,大多數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對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均有良好的反應,一部份心衰患者甚至可以治愈,心力衰竭已逐漸成為可治,可控的疾病。對患有心衰的病人應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了解心衰相關知識,加強心衰的自我管理,及時隨訪,以實現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