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強
【中圖分類號】R69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20-02
腹部創傷是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創傷,由于腹部包裹著肝、脾、腎等重要內臟器官,加之腹部具有閉合性的特點,給醫生的臨床診斷增加了不少難度。腹部創傷診斷的關鍵在于判斷是否有內臟器官的損傷,如果只是單純的一個腹壁外傷,往往對患者生命不具有很大的威脅,重要的是若患者存在內臟損傷,腹內有脾破裂、肝損傷等引起的大出血,導致患者發生失血性休克,或腹部開放性創傷,引起感染與腹膜炎,病情常常比較危重,若不及時診治,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據統計,由腹部創傷引起的患者死亡率高達10~20%。因此,對腹部創傷的患者,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
急性腹部創傷現多依賴于影像學的方法進行臨床診斷,如腹部X射線、彩色多普勒以及CT等均為診斷的常用手段。在CT發明出來之前,臨床上常用于診斷急性腹部創傷的手段是腹部X線片,但是X片極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使準確性降低,造成各種誤診、漏診的情況,從而耽誤患者的病情,影響醫務人員的臨床診治。并且,如果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患者不得不重新進行各種檢查,延誤治療時間,使患者病情加重,或者錯失最佳治療時間。這些問題在CT被發明出來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在X線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更高級的影像學手段。它利用精確的X射線、超聲波或者γ射線等,與一些具有較高靈敏度的探測器一起,圍繞機體的某個或者某些部位進行一個斷面掃描。CT包括CT平掃、增強CT及腦池造影CT等。其具有掃描時間迅速、成像清晰等多種優點,在臨床上用于各種疾病的檢查及診斷,為疾病診斷提供較準確的影像學依據。CT診斷在腹部創傷的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 脾破裂:脾臟是一個血供豐富但是質地較脆的實質性器官,在外傷或者暴力時極易發生破裂,并以出血和血液引起的腹膜刺激為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患者的病情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關。在出血量比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時,患者癥狀輕微,可能只有左上腹部的輕微疼痛,而不伴有其他癥狀或體征,診斷難度較大;在出血量較大、出血速度較迅速的時候,患者易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通過多層螺旋CT平掃對患者腹部進行快速掃描,可對患者是否有脾破裂、及脾破裂的嚴重程度和出血量進行大致的判斷,從而為醫生進行有效而精確的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2.肝損傷:肝臟的損傷也是常見的腹部創傷之一,利器傷是肝損傷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發病部位在患者的右上腹部。肝臟損傷后,患者容易產生腹腔內積血,或者膽汁的泄漏,導致缺血性休克、膽汁性腹膜炎,引發各種嚴重的后果,所以肝損傷也必須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通過多層螺旋CT對患者的肝臟進行細致的掃描,能夠準確地定位肝臟損傷部位,評估患者肝臟的損傷情況及嚴重程度。但是,對于肝水腫的患者,雖然病灶的鄰近部位可以較清楚地觀察到水腫帶,但是水腫邊界相對比較模糊,進行準確地辨認有一定的難度,故需要專業技術過硬的放射科醫生進行評估,否則容易耽誤患者病情,影響臨床醫生診治疾病。
3 腎損傷:腎臟損傷通常由刺傷、火器傷以及局部的直接或者間接暴力所引起。根據患者創傷的程度可分為撕裂傷、碎裂傷、挫傷、腎蒂傷等4種類型。其中鈍性損傷約占80%。對于腎臟的損傷,多層螺旋CT影像學技術可以準確判斷損傷部位是在腎實質還是腎髓質;腎臟損傷的出血量也可以通過一定方式進行計算,從而評估患者是否具有輸血指征,便于臨床醫生更加快速、準確地對患者實施治療,減小患者的損傷。
近年來,多層螺旋CT影像學技術已經成為了臨床上用于診斷內外科疾病的常見手段和方法,其分辨率高,可快速進行數字化三維成像,將患者的內臟組織、血運等生理及病理情況充分顯示在計算機上,準確直觀地反映患者的受損情況。將CT技術應用于診斷患者的腹部創傷情況,則能夠精確地評估患者脾臟、肝臟、腎臟等不同內臟器官的受損情況,并判斷器官受損的性質、嚴重程度。再者,多層螺旋CT 成像不會產生偽影,使其圖像與人體正常的解剖圖相當接近,所以即便是特別微小或者隱匿的病變都可以顯現在圖像上,使臨床醫生能根據CT成像對患者的損傷情況進行更精確的判斷,并結合患者的癥狀和其他體征,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總而言之,多層螺旋CT由于具有掃描時間短、準確性高、覆蓋面廣、成像清晰等特點,能夠幫助腹部創傷的患者實現早診斷、早治療,使患者的預后得到改善,最大程度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大大降低腹部創傷造成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