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目的:對重癥醫學科ICU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應對措施進行探討。方法: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至我院診療的50例ICU危重癥患者當做對照組,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至我院診療的50例ICU危重癥患者當做觀察組。對照組以常規方式施護,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對ICU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加以分析,并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應對措施,對兩組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的安全風險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且觀察組的總體滿意率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重癥醫學科ICU護理中,對其存在的安全風險加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可使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并保證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
【關鍵詞】重癥醫學科;ICU護理;安全風險;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R65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62-01
ICU是匯聚臨床危急重癥患者的重點科室,此科室在實施護理工作過程中,具有患者病情發展快、護理難度大等突出特點,所以容易產生護理安全風險,當護理安全風險發生后,便會造成患者疾病出現加重[1],并會造成患者身體出現嚴重傷害,因此,在對ICU危急重癥患者施護過程中,還應分析其存在的護理安全風險,并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證安全風險事件得到有效控制[2]。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至我院診療的100例ICU危重癥患者當做研究對象,并對ICU護理安全風險及應對措施加以研究,從而保證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得以降低,現將報道示下。
1 資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至我院診療的50例ICU危重癥患者當做對照組,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至我院診療的50例ICU危重癥患者當做觀察組。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37~69歲,均齡為(49.76±4.83)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為35~71歲,均齡為(50.42±4.97)歲,且兩組經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可比。
1.2 采取的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方式施護,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原因,并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應對措施。方法如下:
(1)總結護理安全風險。
以循證醫學為依據,搜索與“ICU護理安全風險”相關的文獻資料,并與既往出現的臨床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相結合,經總結,可得出護理安全風險包括醫患及護患糾紛、導管脫落、出現并發癥等。
(2)風險原因分析。
從上述護理安全風險來看,其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醫院管理,因ICU患者所留置管道非常多,患者一般會出現導管脫落風險,當對患者搶救時,通常會先救人,然后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完成同意書的簽署,致使一些風險未被患者家屬接受,從而容易發生醫患及護患糾紛,此外,醫院管理制度若不夠健全,會造成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未能夠得到有效管理,從而容易造成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發生;其次,護理人員方面,由于ICU護理人員日常工作較為繁忙,可能導致疏漏,從而發生護理安全風險,此外,若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較低,也容易造成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發生;最后,患者方面,主要在于患者對治護工作不依從,并質疑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和質量,容易造成護患糾紛。
(3)應對措施。
首先,醫院應該加強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并全面將完善后的管理制度全面實施,主要管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醫療器械查對制度、檢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此外,醫院管理過程中,還需要將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保證護理人員可對各項管理制度及護理技能全面掌握;
其次,護理人員應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對ICU患者管理技巧進行學習,做好班次的交接,同時,還應重視對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的監測,加強與患者密切溝通,并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從而提升患者治護依從性,使其積極參與治療,實現早日康復;
最后,應對護理人員實施合理分配,將經驗豐富護理人員同經驗欠缺的護理人員進行相互搭配,從而全面協調護理人員的搭配[3]。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選擇的觀察指標為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及總體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0.0完成統計學分析,()代表計量資料,經t檢驗,%代表計數資料,經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導管脫落1例,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對照組出現3例導管脫落,4例醫患及護患糾紛,安全風險發生率為14%。觀察組的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10.342。
2.2 兩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非常滿意27例,滿意22例,一般1例,總體滿意率為98%;對照組非常滿意14例,滿意26例,一般10例,總體滿意率為80%。觀察組的總體滿意率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12.041。
3 討論
ICU患者在接受臨床護理時,其病情發展一般比較快,并且并且復雜程度較高,護理環節也比較復雜,這便導致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量出現增加,從而使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升高,在對ICU危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其護理安全風險之所以出現,主要與醫院管理、護理人員和患者自身等方面因素相關,在對ICU患者施護時,應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并對ICU護理安全風險發生的原因實施全面分析,還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其加以解決,從而保證護理安全風險事件得以避免。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安全風險發生率及總體滿意率相較于對照組均占優勢,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通過對ICU護理安全風險原因實施分析,同時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應對措施,能夠保證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率得到降低,使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重癥醫學科ICU護理中,對其存在的安全風險加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可使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并保證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崔瑩瑩. 關于重癥醫學科ICU護理的安全風險及應對措施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16):115-116.
[2]趙銘嵐. 關于沾化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CU護理安全風險及應對措施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7(7):157-157.
[3]鄭紅情, 孫巧丹. 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與應對策略[J]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