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
2020年的9月,珠海的陽光已經變得溫柔,在情侶路和海虹路交匯的地方,面朝大海,淺棕色的珠海博物館新館大樓顯得沉穩大氣,外墻上“珠海博物館”幾個剛勁雄偉的“爨寶子”體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綠草如茵,不遠處大片千日紅開得正艷,幾個工人在清潔外墻,新館開館前最后的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在每一個城市,博物館都是不可或缺的。走進博物館,就像進入了時光機,里面濃縮了這個城市幾千年來的變遷和故事。這一期雜志,我們采訪了幾位目睹珠海博物館從無到有過程的親歷者、見證者,好像坐上了時光機,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珠海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的1985年,那一年的6月1日,珠海市編制委員會將《關于籌建市博物館人員編制的批復》(珠編[1985]30號)下達珠海市文化局,珠海市博物館開始籌建。1986年10月,參加籌建工作的黃永權拿到S樓的鑰匙欣喜若狂:博物館終于有“家”了!1988年10月,S樓開館,長長的鞭炮被點燃。1989年10月24日,梁振興、陳振忠等一行人,根據當地張保仔“藏寶圖”的傳說,在高欄島風猛鷹山搜索了整整一天,苦尋不得的時候猛一抬頭,4000年前的密碼展現眼前……
在幾代文博人的努力下,珠海的歷史被推進到距今4000多年前。看看我們現在的家底:館藏文物藏品7155件(套),資料品8405件(套),總計15560件(套)。珠海沙丘遺址出土文物、珠海歷史名人遺物、香山文化代表文物、特區文物資料、抗疫見證實物五大體系初步形成,三十幾年前籌建之初定下的“走有自己特色的路”的特區的博物館,已然成形。
時光機已經開啟,你準備好了嗎?(文 | 王近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