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

“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這是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她的新書《幽微的人性》中的一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心理健康之于人的重要性。
李玫瑾,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二級警監、犯罪心理學家。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深受大家歡迎。
在《幽微的人性》中,她以與人聊天的形式,結合近年來轟動全國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向普通讀者介紹了她所研究的犯罪心理畫像理論,闡釋了犯罪心理學在預防和治理犯罪方面的重要性。更為重要的是,她在書中依據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和感受,呼吁社會各界關愛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兒童,重視他們的成長環境,對他們加強心理教育。
書中除了李玫瑾對犯罪心理學專業領域的介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外,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她對青少年犯罪悲憫的情懷,這體現了她作為知識分子的擔當與責任感。她在書中說:“所有的社會問題,在我這種搞心理學的學者看來,都是人的問題。我的第一句話是,人的問題是社會問題。第二句話是,人的問題是早年的問題。為什么這么多犯罪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有很多有關人的成長環境被破壞了。當這個成長環境被破壞了,人性就亂了,你后來再去教育是沒用的。”她認為,社會的根本就是人,而人的根本就是他的童年。童年時期是孩子獲得幸福快樂與安全感的源泉。近年來一些極端的弒親案例,都說明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陪伴的重要性。李玫瑾老師對此深有感觸,提出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思考建議。
她結合工作實際,介紹了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重點所在:讓孩子從小就體會愛,理解愛,學會愛,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將愛表達和傳遞;讓孩子從小懂得規則的重要性,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也應明白愛的原則,避免陷入唯命是從的溺愛;讓孩子嘗試挫折教育,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把不良情緒用比較好的方式宣泄出來,而不回避或者壓制……父母盡職盡責地引導與守護,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他們才會樂觀開朗積極健康,才能擁有謀求幸福的能力。
讓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在陽光雨露下健康成長,讓幽暗遠離人性,這既是我們對未來的呵護,也是人生重要意義的實現。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