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照
2019年底,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發展小店經濟。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我們既要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又要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店受到的沖擊較大,波及的就業人群極多。當前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幫助小店渡過難關對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尤為重要。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可以把支持小店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重要抓手。建議我國政府采取有效的金融政策手段,大力支持小店經濟發展,推動實現后疫情時代的穩民生、穩就業、穩增長。
小店經濟發展現狀
小店數量多。目前對小店尚未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但從廣義來看,個體工商戶、小微型企業都可以納入其中,涵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多個行業。它不僅包括傳統街邊店鋪,而且包括網紅店、品牌店、體驗店等模式新穎的小店。小店數量較多,代表著我國大多數市場主體。從規模企業法人單位來看,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截至2018年末,我國小型企業達239.2萬家,占比13.2%;微型企業1543.9萬家,占比為85.3%。兩者合計占我國全部規模企業法人單位的98.5%。從個體工商戶來看,支付寶和網商銀行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以下簡稱《小店經濟圖譜》)顯示,2019年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5日,全國共有個體工商戶8353萬戶,占全部市場主體比例接近67%。
小店吸納的就業群體較多。小店已成為我國穩就業的“蓄水池”。根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截至2020年3月15日,我國8353萬戶個體工商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
小店規模雖小但發展韌性較好。小店是我國城鄉經濟的毛細血管,成長韌性較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小店經濟圖譜,我國小店規模較小,58%的小店是夫妻店、親友店等個體戶,90%的小店日均營業額小于3萬元;創業門檻較低,55%的店主創業兩次以上;增長勢頭較好,2019年小店年營業額平均增長35%以上,83%的小店月營業額增長超過1000元。
小店有較強的便民服務屬性。小店主要分布在城鄉商業綜合體周邊、交通樞紐旁、居民社區、旅游景點等區域,滿足我國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發展趨勢。我國小店的服務功能日益完善,體現出“一店多能”的特征,并且逐漸向多樣化、細分化、個性化發展。例如,有的零售類小店除了開展日用品零售業務外,還開通了非處方藥銷售、洗衣、維修等多項便民服務。有的文化旅游類小店針對特定客群推出具有區域特色、民族文化特點的產品和服務,滿足“長尾群體”消費者的偏好。
此次疫情對小店的沖擊最大。相較于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小店缺乏政府擔保和資金支持,抗風險能力偏弱,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店的沖擊最大。受開工延遲、員工居家隔離、交通管制等因素影響,全國大部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營業活動受到影響。根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報告,疫情發生后,全國超九成小微企業延遲開工,近八成的小微企業營收績效出現下降,超過半數的小微企業難以維持3個月的經營業務。
小店面臨的融資難題
短期內小店面臨資金短缺難題
短期來看,小店面臨最緊迫的難題是資金周轉壓力加大。受疫情影響,大多數小店的經營業務暫時中止或萎縮,營業收入大幅下滑,但同時要負擔房租、銀行貸款利息、人員工資等剛性支出,極易引發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風險。從小店類型來看,疫情發生后,傳統的住宿業、餐飲業、旅游業等線下小店經營業務受到較大的抑制,承受的資金周轉壓力較大;而線上小店的經營模式得到發展,“無接觸”的遠程服務模式更加受歡迎,承受的資金周轉壓力相對較小。
長期來看,小店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一直存在
支持動機不足。小店缺乏融資擔保支持,受激勵問責機制等因素影響,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為小店提供融資的動機不足。小店難以取得與國企同樣的融資待遇,資金成本較高。普遍觀點認為,小店等民企的效率要高于國有企業。然而,部分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由于具有政府隱形擔保,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不斷得到“輸血”。
監管包容審慎性不夠強。過去幾年我國在整治金融亂象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出臺實施了“去杠桿”“資管新規”等政策,政策的初衷和大方向是好的,然而在執行層面上,一些基層執行人員對政策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存在“一刀切”的監管現象,缺乏靈活性,不僅容易引發市場經營者的逆反心理,而且容易誤傷一些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小店。小店具有數量多、規模小等特點,覆蓋的地域和行業范圍極廣,不同地方和行業小店融資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需要包容性和審慎性。
征信體系不夠健全。相較于大中型企業,小店經營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相對缺失,在金融機構和小店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金融機構為信息劣勢方,小店及其經營者處于信息優勢方,容易導致逆向選擇的發生。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有效地進行風險識別與定價,會采用較高的貸款利率為小店提供融資服務。許多缺乏抵押品、暫時遇到困難而未來前景良好的小店雖然擁有較好的經營項目,但是很難得到資金支持,導致其經營狀況不斷惡化。
小店經營者缺乏融資知識。我國大多數小店經營者受教育程度不高、風險識別能力不強,難以利用正規途徑得到資金支持,容易選擇一些營銷影響能力較強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平臺進行融資,資金成本相對較高,給小店的長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金融支持我國小店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完善小店融資的頂層設計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小店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鼓勵金融機構在無擔保情況下為小店提供融資。二是參考發達國家經驗,設立小店行政管理機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為小店協調融資擔保支持,并提供免費的融資信息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三是建立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定向采購小店產品和服務制度。
加強小店融資支持力度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設立我國小店政策性銀行和政策性擔保公司,提供面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店的優惠融資擔保服務。二是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黑天鵝”事件沖擊時,增設專項政策性應急紓困基金,對損失較為嚴重的小店直接提供補貼。三是鼓勵地方政府出資建立小店貸款風險補償制度,由地方政府作為牽頭擔保機構,對小店信用擔保機構實際承擔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增強對小店的融資擔保支持。
增加商業金融服務的供給。一是央行增加流動性的供給,引導市場利率和LPR的下行,降低小店資金成本。二是通過專項再貸款、專項債券等方式,直接向城商行、農商銀行、互聯網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定向支持小店融資,鼓勵其允許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小店延遲還本付息。三是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增加為小店提供保障支持的保險產品供給。四是通過座談、網絡課程等形式,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加強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政治站位和服務意識,增強其為小店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
探索與完善現代金融監管
探索包容性監管。在確保風險可控前提下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根據小店行業特征和成長周期,鼓勵金融機構研發適合小店的普惠型金融產品。對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設置不同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比例,引導金融機構為小店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融資服務。
完善審慎性監管。根據疫情對不同類型小店的影響程度進行區分,分類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密切關注金融機構為小店提供融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及早預防和識別,防止個體風險擴大為行業風險。
重視社會輿情監管。監管部門公布社會咨詢監督電話和郵箱,定期展開走訪調研與問卷調查,廣集民智,設立專線解答小店遇到的融資問題,聚焦公眾核心關切的問題進行公示處理。
加強科技監管。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收集金融機構、電商平臺、小店店鋪及經營者的信息,實時完善小店與個人經營者的征信體系。科學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分析小店的經營情況和融資數據,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實現動態監控,便于分析決策。
加強對小店經營者的培訓教育
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種便捷渠道,開展線上金融培訓宣講,增強對小店經營者的金融普及知識教育,引導其利用正規的融資途徑獲得資金支持。鼓勵小店經營者利用復工險、營業中斷險等保險產品,保障突發事件發生時的自身權益,增強其抗風險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