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倩 劉洪民



[摘? ? ?要]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給國家財政帶來的壓力愈加明顯,將商業養老保險有效融入到養老保障體系中,對于提高整個社會的養老保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目前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普遍存在著個性化需求與同質化產品不匹配,團體險種設計缺乏吸引力,保費與投資者收入不匹配,農村市場供給缺乏且民眾保險意識淡薄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需要進一步明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定位;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開發多樣化保險產品,實現對“三支柱”養老產品的互補;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改變公眾對保險的偏見,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 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供需匹配;供需分析;養老保障
[中圖分類號] F8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0)02-0089-08
一、引言
據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數據,截至 2018 年年底,全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2.49 億,占總人口比重的 17.9%,意味著平均近 4 個勞動力就要扶養一位老人[1]。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現實壓力。當前,作為基本養老保險重要補充的商業養老保險在我國仍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商業養老保險的供需嚴重不平衡,養老形勢亦愈發嚴峻,單一的依靠政府養老對國家財政也形成了巨大的壓力。目前國家正在積極發展“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而讓商業養老保險成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有效一環是關鍵所在。本文通過闡述商業養老保險在當前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從供需匹配的角度為商業養老保險未來的發展提供建議。
二、商業養老保險文獻概述
(一)商業養老保險的屬性與需求特征
商業養老保險是具有其特有屬性的,孫雅州(2012)認為由于商業養老保險的特殊性,其需求在極大程度上具有較強的收入彈性[2],且由于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定價是通過嚴格的風險評估,以及對投資收益等其他相關因素的精算分析確定的,波動較小,所以其價格彈性相對也較弱。宋泓靜(2012)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人口老齡化成為影響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因素,且居民收入的增加對保險購買的直接影響為需求的增加[3];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決定的,楊權威,徐穎(2019)認為身體狀況,家庭收入來源,繳費水平,認知水平四個方面都會對商業養老保險的購買意愿產生影響[4][5];鄒小芃等(2019)認為風險的認知程度會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決策形成異質性影響,計算所得養老費用越高的家庭,越容易從商業養老保險市場中獲益,其參與概率也越高[6];姚慈康(2019)則認為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中,造成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方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和保險意識不足造成的[7]。
(二)我國養老保險的供給特征
針對我國養老保險的供給特點學者們進行了諸多探索。張晶(2008)認為中國農村現行的養老依舊以家庭保障為主,但國家提供的養老保障制度只能覆蓋到一部分人[8]。馮蘭(2013)也認為在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障功能弱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廣大農民的社會養老需求越來越大,但是中國現有的新農保制度在供給上制度穩定性不夠[9]。對于供給主體保險公司方面,易佳(2013)認為在保險產品的創新上提出保險公司應當提供多種附加險以供投保人選擇,可以提供反抵押保險幫助老人通過其住房抵押來獲取養老金,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提供新形式的補充[10]。另一方面,學者們也普遍認為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存在著明顯的供需矛盾。晏艷(2007)認為養老供需矛盾是現有的包括多層次養老體系及其他保障方式在內的養老制度安排與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制度因素影響下城鎮普通居民整體養老需求之間的沖突[11]。區域特征方面,徐穎(2019)認為目前河北省的商業養老存在服務質量不一,營銷模式不規范,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商業養老保險投資回報率與通貨膨脹率不匹配??子穑?015)探討了黑龍江省商業養老保險在農村地區的供需現狀,認為其存在政策支持不明顯、保險產品供給乏力以及保險公司監管缺失,農民投保存疑三大問題[12]。
目前已有很多關于商業養老保險的供給和需求的研究,但是大多數研究都側重于供給或需求一方而談,較少從供需匹配的角度去研究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問題。
三、現階段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分析
(一)20年來我國老齡化情況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近20年來,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在不斷增加,但0-14歲的人口卻在減少,甚至與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即將持平,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的老齡化趨勢已愈發明顯,且我國的老年撫養比的增長速度也在明顯提高(如圖2)。老齡人口的增多,青壯年人口的減少所造成的養老問題如果僅依靠國家財政解決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不利于國家長遠的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介入不僅可以解決日益嚴重的養老保障問題,還可以為我國的保險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二)20年來中國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有了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可以支付得起商業養老保險保費(如圖3)。隨著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人對于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替代率在60%左右,低于世界銀行建議的70%。由于國家財政對于養老保障的補貼金額是基本恒定的,所以商業養老保險在保障老年人生活方面還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
基于現實的計劃生育政策,原本的大家庭模式向4-2-1的小家庭模式轉變。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國人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強制儲蓄養老的觀念也逐漸得到加強,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把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和養老保障。
隨著城鎮化的逐步推進,我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越發明顯,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養老保障水平也逐漸呈現出二元結構特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和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存在著巨大差距[13],城鎮職工的退休收入往往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斷上漲,而絕大多數農民往往是活到老干到老,直到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為止,根本不存在退休之說。我國雖然在2016年底實現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全覆蓋,但是新農保的替代率還比較低,目前僅解決了覆蓋問題,要實現真正的靠“新農?!别B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要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必須依靠政府和社會兩種途徑雙管齊下。中國有5.8億的農民,其中65周歲以上老年農民超過了6000萬,如此龐大的農村人口基數對現階段的養老保障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現階段政府在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是給農民提供低額養老金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和激發農民養老保險意識。
四、現階段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供給現狀
(一)商業養老保險的產品分析
1. 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分析。目前,各大保險公司銷售的產品主要以萬能型保險為主,而在分紅型保險、新型年金保險及傳統型保險方面的產品則相對較少。萬能型保險通常是以產品組合的形式出現,購買相對比較靈活,功能也較為多樣。分紅型保險打破了傳統保險利率相對固定的這一特點,讓客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市場紅利,稍微彌補了保險產品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傳統型保險雖然回報固定看得見,但難以抵御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多樣的養老方式并進將是大勢。
2.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分析。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發行的主要就是三類產品,基本上由收益和風險來劃分。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區別于一般商業養老保險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它對于個人收入的要求——需要達到個稅起征點,這可能限制了一般收入人群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而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激勵力度偏小,如表1中泰康稅延型保險,其年化收益基本同銀行一年期收益持平,導致有購買能力的居民的購買意愿也不是很大。因此,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了退休人群的繳稅負擔。
3. 養老保障產品分析。養老保障產品采用了信托模式,產品主要分為團體養老保障產品和個人養老保障產品。團體養老保障產品采取了類似企業年金的管理模式,其功能上也與企業年金有相似之處。其不僅擁有靈活的資產管理方式,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不同的產品形式,滿足很多中小企業的需求,而且區別于企業年金的領取限制,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允許退休、滿期、身故、出國定居、離職領取、個人退出等多種領取形式;而個人養老保障產品又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封閉式類似銀行定期理財產品。開放式則類似公募基金,這兩種模式基本上可以滿足消費者短期或中長期的理財需求。另外,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的起投點和收益率都介于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債券基金產品之間,且期限相對比較靈活,流動性相對于其他養老產品也較高。且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的起投點低于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滿足一般經濟條件人群的投資需要。
4. 支付寶全民保終身養老金分析。支付寶全民保終身養老保險本質上是一種年金保險,具有保障和理財雙重作用。它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身故賠償金上,但是身故賠償金僅限于投入的本金,這相對于其他一般保險的保障作用來說,保障作用不明顯。在理財方面,這款產品的保底收益是1.8%左右,后期會有分紅,其分紅分為三檔,低檔紅利是零,中檔和高檔分紅相當于年化收益率3.2%和6.1%,中檔紅利接近于五年期定期存款,高檔紅利高于目前一般理財產品,但紅利是具有波動和不確定性的。低收益在當下也是大概率事件,這使其也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條款中暗藏,如果選擇月繳或周繳,看起來繳費少,但必須不間斷繳費,一旦中間斷繳或退保,不僅只能取回很少的現金價值,還有可能損失大量保費。因此,可以說這款產品適合想要避免極端風險保住本金的人群。
雖然支付寶全民保養老金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并不是一個優秀的產品,但是支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之一,推出這款全民保養老金所采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也值得不少傳統的商業養老保險公司借鑒。比如支付寶推出的某款養老保險1元起投,隨時追加,相對于很多傳統保險公司規定的比較高昂的起投價格,給了中低收入群體購買保險的機會,而且可以選擇周繳、月繳不同的繳費方式,相對于年繳降低了投保人的負擔,參保機制也更靈活。
5. 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分析。養老目標基金的目的是保持養老金資產長期穩定的增值,并且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其采取了資產配置策略以便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14]。養老目標基金可以根據投資策略分為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2018年8月6日, 國內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式獲得證監會發行批文,對于想穩健及長期持有的人群,是不錯的選擇。
五、我國商業養老保險供需匹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個性化需求與同質化產品不匹配
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主要是傳統型養老保險產品、分紅型養老保險產品、萬能型養老保險產品、投資連接型保險產品,這些產品的保障范圍都各有不同,保障用途不十分明確,服務供給缺乏,覆蓋率低,契合剛需的保障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幾近空白。很難有效滿足消費者通過商業養老保險提升養老保障水平的客觀需求,在目前養老保障領域發揮的作用還不大。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的商業養老產品在市場化的條件下,日趨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態勢,但是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依舊存在。產品繳費時間,繳費金額的靈活性并不能全部涵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只是在一定標準上放寬了購買資格。針對客戶對于投資的特殊要求以及未來實際的養老需求大多數產品仍無能為力。目前有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和醫療保險,有些甚至設立了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這是十分必要的。養老不是一個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它和處于任何階段,任何身份的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在不同的狀態下,產生的需求是不同的,保險公司在創新產品的同時更需要做好市場調查,進行市場細分,針對不同的人群開發不同的產品,讓民眾真正體會到個性化的養老需求。
(二)團體險種設計缺乏吸引力
團體養老保險是為了滿足不符合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而建立的團體養老保障業務。從之前的數據中得出,團體養老保障業務在整個養老保障業務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就如同企業年金覆蓋率很低,一般只有國有企業才會建立一樣。這說明大多數的民營企業不建立企業年金的原因并非在于要求過于嚴苛。因為對于增加了靈活度,降低了建立難度的團體養老保障業務,對民營企業仍不具備十足的吸引力。傳統保險公司就必須更多關注于解決企業痛點,如提高了企業經營成本諸如此類,然后協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企業投保的形式,可以使一批收入較低的人群同樣擁有商業養老保險,才是未來的趨勢。
(三)保費與投資者收入不匹配
商業養老保險的定位尷尬,目前我國把商業養老保險的定位放在了補充基本養老保險的位置,關于這樣的一個定位既可以解釋為商業養老保險是為那些退休后依然希望享受高質量生活的高收入人群準備的;也可以解釋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是為未來可能不能保障自己老年生活的人準備的。第一種情況中,高收入人群本身就具有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能力,如何開發客戶是保險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二種情況中,雖然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斷提高,但普通人支付保費依舊存在困難。從產品分析中可以得知,盡管目前很多商業養老產品的繳費時間和繳費金額有了較大的靈活性,但是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依舊不是大多數普通收入人群能夠承擔的。如何開發一款普通收入人群也能負擔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傳統保險公司完全可以借鑒支付寶等一些網絡金融平臺的做法,進一步降低門檻,服務大眾。
(四)農村市場供給缺乏且民眾保險意識淡薄
目前,中國農村的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存在供給主體缺少的情況,大多數商業養老保險公司由于在農村的保險營銷成本和保險管理業務成本高于城鎮,不愿意進入農村市場。由于商業養老保險在城鎮的市場已經成熟穩定,若額外開辟農村市場,面臨農村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因農村經濟的分散性而加大的保險業務的管理難度。所以,在政策沒有明顯支持的情況下,傳統商業養老公司缺少進入農村市場的動力。
從保險產品來看,目前進入農村市場的商業養老保險公司都沒有為農村特定的經濟環境設置產品,仍舊是銷售和城市相同的產品,導致水土不服。甚至有個別的商業養老保險公司,在未建立農村地區業務統計分析系統的情況下,為了自身利益隨意開展業務,損害了農民客戶切身利益的情況[12]。由于中國農村的大多數農民經濟基礎薄弱,保費負擔能力有限,是不具備購買大額保單能力的。此外,大多數農民的保險意識淡薄,缺乏對保險的基本認識,且保險行業又往往因為業務人員不恰當的個人營銷方式,如講解保險產品不專業、低素質,加上保險行業惜賠、少賠、重承保輕售后現象的存在,以及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使一些有購買能力的村民也不愿意購買。
六、推進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建議
(一)明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定位
我國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可持續性面臨威脅,當前商業養老保險在整個養老保險制度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商業養老保險在我國實現長遠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是明確商業養老保險的定位,讓商業養老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提高整個社會的養老保障水平。從政府角度來說,需要對“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進行一個明確的頂層設計,確定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的目標定位、構成比例、功能作用。從商業養老保險公司角度來說,應該明確其在不同的區域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推出更多適合當下國人的保險產品。同時更要規范自身的服務意識,扭轉民眾對保險公司的負面認識。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商業養老保險發展
政府需要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險費率,在不影響企業利潤和員工收入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避免“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瘸腿”現象。鑒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養老保險需求不同,以及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養老保險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政府需要為不同需求層次群體提供差異化的優惠方案和制度安排。且我國目前的商業養老保險相對來說仍舊獨立于其他兩種養老保障體系之外,建設好商業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以及基本養老保險三者之間的聯動機制,使三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是當下當務之急。另外,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還有待加強,商業養老保險的長期性資金的投資仍舊存在限制。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使商業養老保險的資金能夠投資于優質項目,實現其收益的最大化。
(三)開發多樣化保險產品,實現三支柱養老產品的互補
商業養老保險的產品需要更加多樣化,與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在不同區域實現互補。比如在不增加保費的基礎上將長期護理險,將重大疾病保障的功能加入原有的商業養老保險,不僅提高商業養老保險的吸引力,也能覆蓋另外兩種養老保險產品無法涉及的保障區域。開發適銷對路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做好市場調研,明確市場細分,滿足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不同的需求、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不同的需求,積極開展政保合作,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團體商業養老保險設計可以更加靈活化、定制化,比如對于民營企業,團體商業養老保險的設計應側重合理合規避稅;對于社會組織,團體商業養老保險的設計應側重福利保障等。
(四)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改變公眾的保險偏見
由于早期保險業的野蠻生長,保險給人們留下了“騙錢”的印象,保險公司和政府都要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規模,積極引進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保險服務質量,提高公眾的保險消費體驗,改變保險業在人們心中的不良印象。如可以印發小冊子,利用政府的公信力,推廣養老保險觀念,使公眾逐步形成自發的養老保障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20: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1-29.
[2]? 孫雅舟.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有效性評估[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3]? 宋泓靜.我國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及稅收優惠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4]? 楊權威.山東省農民購買商業保險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5]? 徐穎.河北省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6]? 鄒小芃,葉子涵,楊芊芊.養老計劃傾向與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
[7]? 姚慈康.家庭人口結構對我國商業養老保險需求的影響[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9.
[8]? 張晶.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供求與制度選擇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8.
[9]? 馮蘭.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需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10]? 易佳.我國商業養老保險險種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11]? 晏艷.我國城鎮普通居民養老需求及行為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12]? 孔羽.黑龍江省農村商業養老保險供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文化,2015,(12).
[13]? 孫武軍,祁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發展農村商業養老保險的機遇與路徑[J].江蘇社會科學,2014,(6).
[14]? 代林玲.王斯聰.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發展追溯[J].大眾理財顧問,2018,(12).
[責任編輯:汪智力]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hina's social aging, the pressure on the state finan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to the endowment security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ndowment security for the entire society. At present, China's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generally has problems such as the mismatch between individual needs and homogeneous products, the lack of attractiveness of group insurance design, the mismatch of premiums and investor income, the lack of supply in the rural market, and the weak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insuranc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of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crease support and actively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develop diversified insurance products to achiev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hree pillars" endowment products; and increase social publicity Efforts will change the public's prejudice against insura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Key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 Commercial Pension Insurance;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Supply and De-
mand Analysis; Endowment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