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對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185-02
前言
進入新時代后,人們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相應措施的實施,提高教學質量與有效性,增強學生物理學習能力與素養,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激法學生學習興趣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促進其主動學習的最佳動力,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只有對物理學科感興趣,才能主動投入相應學習[1]。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促進其物理成績的提升。首先,加強對實驗教學的利用。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憑借物理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教學實踐進行直觀感受,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以此來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做實驗方式,有效導入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物理懸念及解決激情的產生,充分調動其物理學習興趣。
其次,促進教學藝術提升。教學屬于一門藝術,要想增強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興趣,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盡可能營造生動、趣味性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教師還要合理調動自身豐富情感,對課堂氣氛進行烘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影響下獲得相應情感體驗,增強其物理知識求知欲望,為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提供幫助。
最后,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實際上,物理教學就是利用實踐活動活躍學生思維,并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校外科技活動,給予學生實踐機會。這樣,在具體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開動腦筋,通過各種方式來對活動問題進行解決,并產生一定程度的物理科學探索欲望,有利于其物理學習信心的增強。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灌輸式教學主要是教師將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處在被動狀態,無法更好融入課堂學習中。針對這一情況,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為其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以《速度》教學為例,在講解與速度相關的物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展開生活化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兩名學生說出自身百米跑成績,讓學生判斷誰跑得更快,并闡明自身判斷依據。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并要求其通過討論,探究、總結物體運動快慢的判斷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適當點撥學生,充分體現出學生主體性,為其有效融入物理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滿足各種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創設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增強其知識運用能力,從而促進全體學生都可以健康發展。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就必須時刻謹記學生存在差異性,在備課階段,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保證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加強對中下等學生的關注。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盡可能提問一些基礎性知識,若需要提問綜合性問題,則應該做好鋪墊,并通過適當引導,鼓勵學生說出自身思路,防止因跨度過大而給學生思考帶來較大難度,從而使其產生抵觸心理。
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建構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以學生現有知識為基礎,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并憑借演示實驗,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其主動對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進行挖掘與探究,促進其樹立物理知識與生活問題有效結合的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該遵循問題引導、注重體驗等原則,增強學生物理知識運用意識。以《多普勒效應》教學為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現有知識對“頻率決定音調”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并利用帶有音頻發生器竿子,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辨別“音調在生源運動狀態下的變化”。之后,將提前錄制的汽車在運動過程中的聲音變化視頻展示給學生,集中其注意力,并引導其主動投入到課堂探究學習中。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保證物理知識的嚴謹邏輯,還能夠讓學生在相應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知識運用的價值與問題解決的樂趣,有利于其主動投入到物理知識學習中[2]。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開展有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加強對其的重視,并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等措施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有效性,從而為學生更好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煒杰,李平安.有效教學探索——高中物理情景創設對教學的作用及啟示[J].物理通報,2019(01):61-63.
[2]盧煒.效率即生命——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華夏教師,2018(14):44-45.
作者簡介:
劉德東(1986年5月-),男,山東臨沂人,漢族,大學本科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及教法學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