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芳
摘 ?要:文章針對地方本科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首先分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提出,其次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探討,解讀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內涵,闡明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現實價值,提出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和保障機制,最后對該教學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旨在對地方本科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作一些理論研究,促進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2-0052-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posal of this teaching mode,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 and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teaching mode.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orecasted, aiming to make som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promoting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teaching mode
目前,我國改革全面推進,地方高教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目的就是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培養實踐能力強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應用創新型人才[1]。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如師資力量、實驗平臺、儀器配置)等與國內重點高校存在較大差距,地方本科院校應將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納入人才發展戰略,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切實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學質量[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明確指出:“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增強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對地方本科院校來說,不轉型發展,將會導致價值危機、制度危機、資源危機、質量危機、生源危機、就業危機、信任危機等一系列危機,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和制約其自身可持續發展[3]。職業技能競賽恰恰給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個機遇。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應勢而上,成為各級教育部門和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關注的教育熱點和教學課題。本文對地方本科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作個理論概述。
一、“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提出
隨著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快速發展,地方本科院校在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上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改革與創新,但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還未能很好契合地方產業的發展需求。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也比較弱,應用實踐能力偏弱,學生培養課程內容體系滯后,理論課程較多,技術和實踐課程偏少,驗證性實驗較多,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不夠,缺乏由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場景,師資團隊缺乏企業實戰經驗、創新發展意識薄弱,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空間不足。這些因素極大制約了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和人才培養[4-5]。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在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情況下,提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并予以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認識“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對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實質性改革和創新,也許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地方本科院校的穩定有序發展。
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地方本科院校十分重視技能大賽,積極組隊參加國家級省級各類技能大賽,堅持把賽教融合作為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切實通過賽中教、賽中學、賽中訓來培養高質量人才,夯實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6]。一方面,“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能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擴大地方本科院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獲得獎項的學生獲得更多升學和就業的機會,也間接提高了學生參與技能大賽的積極性[7]。但是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日益完善和推廣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參賽的學生大多為動手能力強、形象較佳、氣質較好、口才伶俐的學生,難以做到全面開花廣泛普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實施[8]。
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內涵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是指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將行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與日常教學相融,通過參加與專業相關的技能大賽,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倡導教學過程的應用性、包容性和廣泛性,實現賽教融合、學賽合一[9]。“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旨在以項目教學為驅動點,以技能訓練為中心,以課程訓練為途徑,通過教師指導,帶動學生參賽,將大賽內容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將大賽內容與學習訓練相結合,注重教學的實用性、科學性和前沿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現場表現力等,以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預期效果[10]。
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現實價值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不僅會提高和鍛煉學生的技能,也會促進教師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11]。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現實特點。2014年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達成駐馬店共識,2015年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在政策引導、理念認同、實際落實等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已得到廣泛共識[12]。實現轉型發展最終要落實到與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相關的課程教學上,所以與之相適應的“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實施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13]。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現實要求。通過賽教融合、學賽合一,可以多方位多水平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還間接培養學生的相互交流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展示風采的開放包容和公平競爭平臺。學生通過參賽展示,取長補短,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認識不足和短處,從而會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學生會自己加強現場表現力、設計難度、完成深度等方面的訓練[14]。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符合教師教學改革的現實要求。為了參加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教師的課程教學內容必須加強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創新性、應用性和前沿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動手能力、互作能力以及現場演講力等[15]。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符合實踐教學平臺搭建的現實要求。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均要求參賽項目的實效性,強調校企合作,提倡校外實踐平臺的搭建,使學生能走出去也能走回來。研究證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能力、操作技能的培養,取決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這種教育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16]。
五、“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解讀競賽內容,實施課程內容模塊化教學
地方本科院校應詳細解讀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的參賽要求,調整和組合課程內容教學順序,體現“以大賽為導向,以技能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教學理念。“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遵循“賽中學”、“賽中改”、“賽中教”、“賽中創”和“賽中建”的原則,以課程教學內容為依托,以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的競賽任務為導向,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拆分、調整和組合,對照競賽內容和要求,重塑各個教學單元模塊,使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模塊與競賽項目基本吻合,從傳統的講授法教學轉為現行的“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17]。
(二)剖析競賽內容,建立全方位實驗實訓基地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各類實驗實訓基地管理不到位,面向學生不夠開放,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支持不足,從而在本質上不能實現實驗實訓基地的共享,實驗儀器設備利用率偏下。另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各類實驗實訓基地多以實驗教學為主,且實驗教學多為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導致學生創新性能力和思維無法實現實質性培養[18]。良好的實驗實訓教學條件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地方本科院校應著力構建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大力拓展綜合性、創新性和仿真性實驗。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上,加強校企合作長效機制[19]。只有健全和完善全方位的實驗實訓基地,才能保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正常實施,為其發揮最大效益提供保障。
(三)著眼競賽內容,組建雙師型競賽教師團隊
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指導教師的水平決定著參賽學生的質量。地方本科院校應采取“以師促學,以師促賽”的思路,大力培養雙師型競賽教師,加強教師競賽指導培訓,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切實提高競賽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可以根據實驗實訓基地的現實條件,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著眼于競賽規則和競賽要求,以競賽內容為抓手,向學生公布自己擬指導的實驗項目,而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市場需求和未來就業規劃等,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真正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20]。這不僅關系到地方本科院校在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上的成績,更關系到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未來職業的發展。
(四)立足競賽熱點,搭建實踐實訓一體化平臺
地方本科院校應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組織以校內大賽平臺為基礎的實踐實訓教學,同時在專業課程的實踐實訓教學中,應該把能力培養和技能提高作為專業實踐實訓教學的重要內容,做到逐級賽事的聯會貫通,形成一個有梯度有層次的大賽氛圍,人人參與,個個創新,真正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21]。
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保障機制
(一)教學保障機制
地方本科院校應進行市場調研,考查企業用人需求,修訂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組教學內容,塑造課程教學模塊,力求課程教學模塊與各級賽事內容相互對應,實現教學與大賽同步的良性循環[22]。
(二)獎勵保障機制
地方本科院校應健全師生競賽獎勵規程,有些課程可以實施“以賽代考”“以賽代教”“以賽代學”“以賽代訓”,可以出臺規章制度,學生競賽獲得的榮譽可以折算成相應課程的學分[23]。同時,地方本科院校應健全教師獎勵制度,對指導老師降低教學工作量,并出臺規章制度,對指導學生獲得名次的教師給予適當獎勵。
(三)考核保障機制
地方本科院校應對比各級賽事標準,改革教學評價指標,著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強調實踐過程的考核以及動手能力的評價。同時,參照生產工藝標準和各級賽事要求,將課程實踐教學項目和企業生產工藝項目融為一體,著重考查學生的流程操作能力,強調工作績效的評價。考核人員可以聘請專家、能手、教師、各級賽事評委,考核結果與各級賽事門檻相銜接,真正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24]。
七、結束語
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質量最根本的在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備實踐技能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創新型畢業生,努力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豐富人文素養、較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隨著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出臺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措施[25]。“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與社會實際需求所結合的產物,以技能大賽作為平臺,可以使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與專業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在深化地方本科院校教學改革和加強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是積極推動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種教學模式[26]。
參考文獻:
[1]冬海洋.獨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6.
[2]崔翠利,曹凡.新時代新上山下鄉的路徑設計——兼論鄉村振興戰略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對接[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4):89-94.
[3]周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問題研究述論[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5):43-48.
[4]黃欲立,李明,張利利,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4):111-112.
[5]郭鑫.高校計算機“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哈爾濱廣廈學院為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40(8):139-141.
[6]司海飛,楊忠,胡興柳.“三融合促進教學”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3):208-209,248.
[7]李昌俊,王瑩.“賽教融合”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實驗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3):93-95.
[8]屠添翼,聶方彥,易明.賽教融合的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63-64.
[9]左武榮.高職院校“賽教融合與賽崗融通”的實踐探索[J].天津電大學報,2019,23(3):50-52.
[10]肖海慧,鄧凱.“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3(8):154-155.
[11]劉丹丹,孟秀香,蘇紅,等.臨床技能競賽促進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以賽促改、以賽促訓、以賽促教、以賽促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6):20-21.
[12]關曉冬.基于轉型發展之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230.
[13]任印龍,高婷婷.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路徑——以H省5所新建本科高校為例[J].林區教學,2019(8):24-25.
[14]王瑩,劉艷俊,孫洪生,等.基于賽教融合的中醫藥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47):118-119.
[15]張小菊,鹿路,牛彥飛.淺議技能大賽對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16]劉濤.基于賽教融合的多層次技能競賽平臺的運作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18,27(3):42-46,51.
[17]孟紅霞.“賽教融合”模式下VR虛擬現實方向課程教學實踐改革[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6):48-50.
[18]段麗華.全鏈條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載體構建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7):157-160.
[19]魏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驗實訓資源整合利用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3):126-127.
[20]吉丹俊.賽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以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5(26):69-71.
[21]張晴.基于“賽教結合”的創新型外貿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思考[J].滁州學院學報,2019,21(4):105-108.
[22]肖建昆,溫華兵.賽教結合的實踐課程網絡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99-100.
[23]周海軍,葛浩,王玉杰,等.基于賽教結合的單片機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和實踐探索[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8(6):95-97,103.
[24]孫月發,張語,呂炳君,等.“賽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地方高校的應用[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5(3):123-129.
[25]楊清林,周博,李海霞.以賽促學,賽教結合,驅動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8,16(3):128-131.
[26]肖丹.“賽教結合”下有效性教學模式研究——以商業廣告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