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冀梅 張秀梅 劉迎紅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加強了中國同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河北省“沿渤海”、“環京津”的地理位置,必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贏得發展機遇,也突顯出對翻譯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分析了河北省翻譯人才培養的現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河北省“一帶一路”背景下地方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與合作提供語言服務保障。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2-0106-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enhance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long Bohai Sea and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Hebei province will certainly w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translation tal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major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training translation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to provide better language service for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當今世界經濟及割據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此前提下,習近平主席分別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倡議(簡稱為“一帶一路”)。這一倡議必將促進我國經濟更加健康全面發展,對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一、“一帶一路”倡議對河北省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的影響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構建起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在此過程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沒有哪個省份或地區愿意坐視旁觀,河北省也不例外。2014年12月15日,《河北日報》第五版發文《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河北如何抓機遇西拓東進》指出,河北省需借助“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良好機遇,尋求發展。具體而言,要把握內外需求,找準定位,在西拓東進中通過產業、城市和港口聯動開發,促進我省發展。近年來,河北省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推進更高層次開放,出臺了《關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方案》,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升核心競爭力。
京津冀特殊的區域位置在國家改革開放全局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沿渤海”、“環京津”的獨特優勢顯示了河北省優越的地理環境,在“一帶一路”影響下,必然為其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謀求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高等院校發揮著培養各類優秀人才的重要作用。而在“一帶一路”影響下,更加突顯了我省對翻譯人才的迫切需求。“一帶一路”建設走多遠,我們的語言服務任務就有多重。翻譯界提供的語言服務能力有多強,“一帶一路”就能走多遠(黃友義,2017)。因此,翻譯人才培養任重道遠。
翻譯是不同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橋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因此,河北省要加強“一帶一路”的建設,就要構建適應新時期、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新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二、河北省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語種開設情況
2013年9月3日至13日,習近平主席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習主席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要實現這“五通”,首先要實現“語言通”。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東接亞太,西進歐陸,沿途連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東非,沿線涉及65個國家,共計53種官方語言。通過查閱《教育部備案或審批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名單》,我省各高校開設的語種主要集中在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朝鮮語等語種。個別院校開設了羅馬尼亞語、印度尼西亞語、匈牙利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捷克語、阿拉伯語、越南語、泰語、蒙古語、孟加拉語、保加利亞語、韓語等專業。絕大多數院校僅開設英語和日語專業。由此可見,我省高校開設的語言專業相對較少,較為有限,僅涉及“一帶一路”沿線53種官方語言中的14種,無法滿足我省“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翻譯專業開設情況
2005年,教育部批準在國內三所高校試辦翻譯本科專業,我省的河北師范大學列為其中之一,2006年開始招生,走在了河北省翻譯本科專業發展及翻譯人才培養的前列。繼河北師范大學開設翻譯專業以來,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燕山大學、衡水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華北理工大學、廊坊師范學院、河北外國語學院、邯鄲學院、燕山大學、張家口學院及邢臺學院自2012年至2018年獲得教育部批準,開設了本科翻譯專業。
通過查閱《教育部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河北省僅有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傳媒學院、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為MTI培養單位,且只涉及英語,遠遠不能滿足河北省順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需要。
(三)翻譯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培養目標
《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學要求》指出:高等學校本科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畢業生應熟練掌握相關工作語言,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了解翻譯及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并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畢業生能夠勝任外事、經貿、教育、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中一般難度的筆譯、口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筆者查閱了我省部分高校翻譯專業培養目標,基本都是按照上述《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學要求》制定,翻譯人才培養目標較為單一,定位不明確,缺乏地方特色,無法滿足時代和市場發展的需求。此外,我省高校翻譯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2. 課程設置
翻譯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明確定位和地方特色,必然導致課程設置沿襲傳統,缺乏特色優勢課程,無法與本地翻譯市場需求對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多數院校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脫節,能夠提供給學生的翻譯實踐機會相對較少,學生缺乏實戰經驗。傳統的翻譯課程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為中心,教學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翻譯材料缺乏多樣性,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教師職業素養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我省高校翻譯本科專業和翻譯碩士培養單位逐年有所增加,招收的學生也隨之增多,翻譯專業教師人數相對欠缺,且相當一部分教師由英語專業教師轉為翻譯專業教師,缺乏翻譯教學實踐,無法實現對學生的職業性指導。同時,高校翻譯專業教師在年齡、職稱和學歷上也有待進一步的優化。
三、“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下翻譯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地方特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高校應合理定位、優化結構,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人才培養應該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據此,河北省高校翻譯人才的培養也應該突出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各高校應該結合我省“一帶一路”建設的產業結構布局,根據本地語言服務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過硬的職業素養和深厚的專業知識的翻譯人才,服務于我省“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
在語種方面,應兼顧通用語與非通用語翻譯人才的培養。“一帶一路”絕大多數沿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英語在國際交往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河北省高校在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建設中,應該充分發揮現有優勢,夯實英語語種在我省高校翻譯本科專業及翻譯碩士培養中的基礎,向體系化、特色化發展。與此同時,與我省開展合作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官方語言涉及印地語、印尼語、泰語、波蘭語、捷克語等,根據實際需要,開設非通用語言專業,為省內企業“走出去”掃清語言障礙。在現有基礎上,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按照分層次、分類指導的原則,形成本科、碩士、博士翻譯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在不同階段側重不同的教學和研究內容。
(二)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訓練
1. 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
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準確的語言轉換,即譯文和原文在語言含義上的對應,注重單一語言現象,如字詞、意群、句子的處理,注重結果而非過程,強調語言知識,不注重對相關學科和主題的認識。適應時代發展的翻譯教學則應該更加注重翻譯過程中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和譯文效果以及職業要求,注重篇章的整體效果,強調相關知識和術語,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技能、翻譯意識、翻譯策略和翻譯解決方案(仲偉合,穆雷 2008)。
翻譯人才不僅需要精通兩種語言,同時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翻譯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語言知識、翻譯知識及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需要將翻譯理論及技巧與翻譯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提升翻譯教學的效果。因此,翻譯教學中既要講解翻譯理論與技巧,又要組織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翻譯實踐,將理論與技巧自然運用在實踐中,內化為自覺行為。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各高校應充分考慮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工業、旅游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并結合本地特色,開設相應的應用類翻譯課程。
2. 網絡技術與平臺
翻譯已發展為一個現代化的行業門類,翻譯人才的培養也應該擺脫以往簡單的紙、筆、字典的模式,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一些重復性的、專業性強但規律性較為突出的翻譯任務可由機器翻譯完成,機器翻譯工具的使用將大大提高基礎性翻譯的效率,在此基礎上,人工進行審校。因此,培養學生掌握并熟練使用翻譯輔助工具、網絡技術與平臺,并與實際的翻譯工作相結合,是翻譯人才培養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2016年4月,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對外翻譯有限公司及全國二十余所重點高校共同發起的“語言大數據聯盟”,通過中譯語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放的語料及平臺資源,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語言服務教學、實踐、科研、業務等提供支持并開展合作,實現全球資源匯聚、交換和共享。截止到2019年4月,聯盟會員已增至240余家,其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已經在聯盟內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我省高校如衡水學院、華北理工大學、燕山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廊坊師范學院、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保定)、保定學院等從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陸續加入“語言大數據聯盟”。在語言服務類項目實習平臺上,學生能夠初步體驗翻譯職業,也能提前了解翻譯職場的崗位需求。為適應“一帶一路”背景下對翻譯人才培養的要求,我省應有更多的高校加入“語言大數據聯盟”,充分利用工具與技術、平臺與資源,提升翻譯教學,拓展師生的翻譯實踐機會。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各高校應積極引進高層次翻譯專業人才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如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開展講座,讓翻譯專業一線教師接觸翻譯領域前沿發展狀況、教學理念和方法,邀請職業翻譯開展業務培訓,讓一線教師了解翻譯職場的需求和工作流程,并將之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縮短學生和翻譯職場的距離。此外,除了把專家、學者、職業譯員請進來,翻譯專業一線教師還要勇敢地走出去,到服務于“一帶一路”的企業觀摩學習。同時,拓展知識領域,學習政務、經貿、法律、工程、管理等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將語言知識、翻譯知識和相關專業領域知識密切結合起來,應用于翻譯教學。
四、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河北省各高校應立足于我省“沿渤海”、“環京津”的地理位置,探索本地特色,明確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改革翻譯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翻譯工具、技術及平臺,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賀鶯,張旭,黃長奇.面向“一帶一路”展望亞太翻譯新圖景[J].中國翻譯,2016(6):65-69.
[2]候崇瑩,趙曉紅.“一帶一路”背景下寧夏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的思考[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4):130-132.
[3]黃友義.“一帶一路”和中國翻譯——變革指向應用的方向[J].上海翻譯,2017(3):1-3.
[4]平洪.翻譯本科教學要求解讀[J].中國翻譯,2014(1):53-58.
[5]王輝,王亞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狀況[J].語言戰略研究,2016(2):13-19.
[6]聞競,張占威.“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河北省經濟發展新模式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1):93-99.
[7]吳廣平,羅遞敏,王晶.“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9):143-144.
[8]張健穩.“一帶一路”背景下多語種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探討[J].上海翻譯,2018(4):63-67.
[9]仲偉合,穆雷.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外語,2008(6):4-8.